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环球时报谈“翟天临事件”:希望形成广泛的震慑

原标题:北大光华回应翟天临事件:正式启动调查!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称,已就初步认定结果和处理意见与翟天临本人进行了当面沟通;将依法依规按程序处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刚刚在微博就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事件进行说明,称已正式启动调查,将依法依规按程序处理。↓

以下为说明全文。↓

单仁平:希望翟天临事件形成广泛的震慑

翟天临14日发道歉信,表示虚荣心和侥幸心让他迷失了自己,他的不当行为让学校声誉被连累,让学术风气被影响,让公众的信任被辜负,他深感自责和内疚。他说自己已正式申请退出北京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相关工作。

翟天临14日发的道歉信

翟天临因在一访谈节目中问了一句“知网是什么”而引起网友对其学术功底薄弱的质疑,进而被挖出论文抄袭、违规获得学历等,其有着博士后光环的人设就此坍塌。网上的曝光范围还进一步扩大到他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导师和表演学院的领导,激发了更多的不满。

这件事再次反映出公众对公平的强烈追求,以及互联网舆论监督的活跃。互联网时代的公平已经不是一个空喊的口号,它正在武装起越来越多的工具,并且受到无数志愿者的行动支持。翟天临以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方式被逮住了,转瞬间从一个令人羡慕的“高学历演员”变成名声扫地的造假者,栽了个大跟头。

互联网已经是无处不在、随时都有可能抓一个坏典型出来示众的“天网”,我们对此举双手赞成。互联网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它的确产生了一定震慑作用,比如翟天临事件一定会让各种学历造假者心里咯噔一下,亦会让今后的造假者感受到更多的风险。

翟天临(资料图)

这件事的确引起了更多思考,比如翟天临有问题的硕士、博士学历为什么通过得那么顺利呢,他为何又能轻易进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后呢?这当中一定有多个环节的管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形同虚设。

学历掺水在中国并非个例,我们不能把这个问题做中国大学的学历都很水的夸大,也不能将这种现象轻描淡写。事实上,翟天临这个“博士”之前就没有人觉得像在中国高科技前沿工程师和各大研究机构里年轻学子们的博士学历一样货真价实,从一开始人们就猜到他的学历有“混出来”的成分。中国有一部分学历就是用来装门面的,这是全社会长期以来集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潜规则。

值得一提的是,这还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混学历”在很多国家都有一些专门的缝隙,它们与各大学“创收”有关。说实话,现在中国各用人单位遇到普通归国留学生求职时,怕碰到掺水学历的警惕性比面对国内大学毕业生时往往高多了。中国大学“计划外招生”的名额往往有限,而外国有些大学则对花钱的学生来者不拒。

借翟天临这件事,我们主张所有大学和科研机构今后招学生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对学生上课的纪律要求和论文管理则需更加严格,尽量减少“混学历”的情况,以及降低计划外学生“混学历”的程度。

高学历是干什么用的?它们应当用来培养真正的高端教学和科研人员,而不是充门面、当求职敲门砖用的。一般的实践工作,硕士学历应当说足够了,翟天临这样的演员,更是没有必要用博士、甚至博士后的头衔来为自己加光环,这应当成为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

希望翟天临事件会对中国社会高学历崇拜的纠偏产生一些影响,另外也有助于推动社会对高学历文凭生产过程的一些松懈环节进行清理。

最后我们想说,翟天临事件暴露了严重问题,但是不能因此而得出中国的学历管理已经一团糟的结论。客观说,中国的文凭管理是全世界最严格的之一,其实从科举时代开始就如此,今天依然是。高等教育是中国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这点没有变。寒门学子们无需因此事沮丧,这是个练真本事的时代,各种用知识砌成的光辉的塔尖都要凭实力一步步走上去,靠混是绝对混不上去的。(单仁平为环球时报评论员)

来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环球时报-环球网

相关阅读:
美国一男子网络乞讨 靠着脸皮厚绝技月入4万(图) 摇滚歌手舞台上头发着火淡定继续唱 回应:非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