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流浪地球”是对好莱坞的挑战?专家这样说

原标题:央视财经评论丨走出“流浪地球” 现实危机我们如何共同面对?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大年初一正式上映。最初排片量只有11.4%,大年初三,排片上升至24%,并以3.34亿元的单日票房反超此前票房冠军。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截至12日晚间,累计票房已超过25亿元,领跑今年春节档众多热门电影。作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后口碑一路发酵,已成为眼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流浪地球》为什么这么火?科幻电影之外,人类面临着哪些真实挑战?又该如何共同面对?2月12日晚,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未来理事会专家万喆和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做客《央视财经评论》演播室,深度解析。

《流浪地球》为什么这么火?

万喆:电影产业转型升级 取得长足进步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未来理事会专家 万喆:现在讲电影产业转型升级,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电影要工业化,每一个细节都要专业化,对于大制作尤其是科幻电影,这一点更重要。有媒体,比如英国卫报讲这个是对好莱坞的挑战,我觉得倒谈不上,它更多还是体现我们自己电影工业化的进步。

从制作过程中,我觉得能看到代际传承,代际合作的突破。概括说就是60后的点子,刘慈欣是60后;70后的钱,重要投资人吴京是70后;80后的叙事,导演郭帆;还有男主角是90后。这实际上是数代人不断进步的过程。

刘戈:《流浪地球》火在天时地利人和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首先大家已经看了几十年美国人拯救人类、拯救地球的片子,中国人在面对灾难、面对危机的时候会怎么做?观众是有心理需求的,这是天时;地利是这么多年的技术、资本、团队等方面的积累;还有一点人和,电影里能看到中国人特有的一些价值观,包括场景设计的大年初一,包括“道路千万条”的那几句台词,有点笑场,但在2075年的时代背景下,隐含的是中国人对家庭、对家人的重视。

共同挑战 如何共同面对

万喆:危机感使人类进步 凝聚力使人类生存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未来理事会专家 万喆:《流浪地球》可能是非常极端的情况。可走出电影,危机一直都存在,包括今年达沃斯峰会上很多人对未来都非常忧虑。但就像电影反映出的认知:危机感使人类进步,凝聚力使人类生存。包括贫困、疾病、安全、气侯变化等等,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追求进步让自己脱离这种危机感,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利益诉求总会导致各种矛盾,包括眼下我们看到的贸易保护主义或者说单边主义兴起,但反过来人们会发现只有凝聚到一起,才能使人类得以生存。

刘戈:认同共同命运才能共谋发展

央视财经评论员 刘戈:眼下的现实是旧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比如,贫困在减少,但依然存在;地缘争斗平息了一些,又会出现新的纷争。气候变化的问题,多少年以后会不会演变成电影里这种程度的危机?很难讲。

在电影里我们看到人类做了长达2500年的计划来求生存,现实中呢?要拿出一个长远的规划,没有共识是不可能的。

万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书写命运与共的世界故事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未来理事会专家 万喆:有人说这部电影体现了中国人拯救世界,但我觉得这里面更多体现了中国人认为该怎样拯救世界,典型的一点就是中国人对于脚下土地的热爱才催生了“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想法。

而且,不管是过去在各种美国大片里看到的美国人保卫地球,还是这部电影里全人类协作共同保卫地球,换一个角度就会发现,大家都在一个地球上,随之而来的保卫、拯救都是基于大家命运与共。从这一点来说,全人类协作就不只是电影描述,而是有了更多现实内涵。

椰树牌椰汁是“丰胸神器”?当地工商局回应(图) 《流浪地球》等三部春节档电影声明:下线盗版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