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每逢佳节胖三斤 春节吃货有多能感受一下

原标题:大过年的,吃货有多能,你们感受一下

总有人说,年味变淡了,其实,是年味变新了。

喜气洋洋做医美,阖家团圆点外卖,老少上阵抓娃娃,异国他乡穿新衣。

工业铁蹄重绘文化疆域,科技革新加快生活步履,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也正被日新月异的消费力改变气息。

这个春节,我们从吃、喝、玩、乐、孝、游、美7大方面,关注观念转变,观察消费升级,同你在熟悉的味道中触摸新趋势,在传统的节日里发现新商机。

“天天吃,顿顿喝,很长时间不见的朋友,约出来喝顿酒,吹吹牛,‘每逢佳节胖三斤’就是这么来的!”IT工程师林航春节假期的日常,正是不少国人过年时的真实写照。

生而在世,很难有“躺赢”的人生,但春节7天,很容易过上“躺吃”的生活。年年有“鱼”、步步“糕”升、“蚝”运当头……都说年味、年味,中国人过春节,最能满足口中的味,腹中的胃,真是“吃睡吃睡,争创体重之最”。

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零售、餐饮业的态势并没有想象中的低迷。

尼尔森调查称,2018年快消品市场增速仍达14%,同比增长5%。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全国餐饮收入38294亿元,同比增长9.5%,中国烹饪协会认为,全年餐饮收入有望突破4万亿元。

春节期间,“买买买”更是达到年度的高潮,CPI达到年度的巅峰,近3年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增速均在10%以上,2018年达9260亿元。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这几年,从家里吃到外头,从洋味吃回土味,从城里吃到村里,春节国人的“躺吃”法,正在解锁“新姿势”。

下馆子 VS 点外卖

去年11月,离猪年春节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上海的年夜饭预订就已经进入高峰期,随后,广州、昆明、山东德州等地,也都陆续传出年夜饭一桌难求的消息。

也不只是年夜饭,中国银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春节,餐饮类交易的金额同比增长了40%以上,中国烹饪协会调研显示,2018年春节餐饮业市场轻松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比起家中的烟火气,“85后”文翔与丈夫春节宴请亲朋,几乎场场在外面吃:“过年人多,在家做饭太累,也吃不好,所以就出去吃。”

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年来餐饮行业攻城略地的势头。零售业内一直流传着一个商业中心业态经营“黄金比例”,那就是——购物:餐饮:娱乐的比例为“52:18:30”。

这个黄金比例曾沿袭了十几年,但近年来,不少新建商场都越来越重视餐饮业态,购物、餐饮、娱乐的比例几乎达到1:1:1,甚至餐饮比例从35%向40%迅速提升。

过年出门旅游玩耍,也免不了尝当地美食,下馆子吃饭,旅游甚至还成为当地春节餐饮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发布的《2018春节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称,旅游消费对餐饮行业的拉动力指数在60%以上,较2017年提高2.6%。

同时,春节旅游收入与游客接待量正逐年攀升,“游吃、游吃”,已成为春节的重要打开方式。

近年来,春节旅游收入与人数逐年攀升

比下馆子更方便省事,比出门旅游更省钱省力的,是过年点了外卖在家吃。外卖平台饿了么2016年公布的报告就显示,该年春节期间的外卖交易额比2015年增长了2188%。

美团外卖的数据也显示,2018年春节假期,美团外卖总订单规模同比增幅达171.53%,光是除夕当天的成交单量就是2017年的3.02倍。7天长假,有超过3.8万用户每天都订购外卖,这数量可是2017年的3.99倍。

能动嘴的就不动手,能窝家里就不出门,年轻的消费者似乎越来越喜欢“猫冬”过年。

过年捧着外卖盒太寒碜?还有商家推出了半成品外卖年夜饭,而且挺受欢迎。2018年春节,老字号餐馆同和居的半成品年夜饭销量近千份,是2017年的两倍。

担心半成品的年夜饭做的不好吃?还有餐馆专门为客人建微信交流群,请店中大厨入驻,哪里不会,师傅就点哪里。

洋味 VS 土味

如果选择春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那免不了买菜做饭,但有了电商,过年变得“足不出户,吃遍全球”。

今年春节,“80后”常惠一口气花了近400元,在天猫超市买了4斤多智利莱尼尔樱桃。看着到手后分量不过俩饭盒的樱桃,常惠自称“有点肉痛”,还被公公婆婆嗔怪了两句,但对这“金樱桃”,她还是很满意:“新鲜,品质比普通樱桃好,更甜,更脆。”

不止是常惠,春节期间,越来越多国人正在家“坐拥世界”,吃着波士顿的大龙虾,喝着法兰西的葡萄酒。

天猫数据显示,2018年春节年货期间,进口生鲜成交额同比增长了约300%,智利车厘子特争气,支付订单比2017年增长了400%。根据苏宁海外购大数据,2018年,传统年货中海外商品的占比甚至达到63%。

过年能吃遍全球、“享用”世界,离不开一系列的关税利好。目前,中国已与25个经济体达成了17个自贸协定,这些贸易伙伴遍及五个洲,零关税进口产品达8000余种。今年刚开年,中国与澳大利亚就开始实施第五轮产品降税。

洋年货够潮,林俊杰也唱《不潮不用花钱》,但现在,“土”年货 “不潮也得花大钱”。

家乡味,一向是过年主打。四川的腊肠、湖南的腊肉、福建的板鸭……这些都够乡土,也是很多人记忆中的年味。各电商平台的“土味年货节”也拼杀火热。

还有一种“土”,是“健康土”、“绿色土”,讲究原生态、纯天然、绿色健康无公害,送礼也拿得出手。

近期,京东公布了今年年货统计的企业采购趋势,黑土小镇五谷杂粮、中宁枸杞、小熊养生壶等采购量同比增幅明显。养生壶里煮枸杞,下班回家吃粗粮,更多公司想通过“健康土味”来表达对员工的爱。

年轻人们也对土特产也很有好感。早在2016年,淘宝开始用网络直播买农产品,田间地头抓鸡、摘果、捡蛋,全新的传播形式正吸引着新鲜人群,还一度创下刚开播5秒就卖出4万枚土鸡蛋的纪录。

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提出,90后、00后对国际大牌的敏感度正在降低,土味年货当道,精致的男孩女孩们没在怕的。

线上 VS 线下

逛市集,买吃食,是很多人的过年记忆。现在,“过年少刷手机,多陪陪父母”却成为一大呼吁。

也不能全怪年轻人,当电商购物越来越方便,离开手机,可能就吃不到鸡鸭鱼肉。

去年春节,老家在东北的苏佳与父母在北京过年。家附近没有大的商超,年三十早上,她就在每日优鲜APP上订购鲜蔬水果,“送货到家也就俩小时的事儿”。她也在淘宝上买了海鲜,同城送也是2个小时内到达,“到的时候海鲜也全都是活的。”

在一二线城市,电商的便利已让人依赖,过年也不意外:“我这么懒,动动手指能搞定的事,干嘛要动腿呢?”苏佳说。

同样在一线城市生活的张希,也喜欢在网上买年货:“方便,各种干果、茶酒礼盒,直接送家里,不用大包小包从超市拎回来。” 他还看中网购的另一点:“实惠,各种年货满减。”

早在2017年,阿里巴巴发布的《中国年货大数据报告》就显示,80后、90后们已成为线上年货消费的主力军。每日优鲜的报告也显示,2018年生鲜年货的平台购买用户中占比最高的是90后,为37.6%,其次是80后。

新零售品牌的诞生,也为年轻“吃货”过年囤生鲜提供了更快、更鲜的选择。去年春节,盒马鲜生的订单量总体比平时增加近5成。

但在三四线以下城市,新零售业务尚未大面积撒网,仍有不少消费者选择线下购买年货。

在北京工作、回河北一地级市老家过年的“90后”庄媛,还未挑起家中置办年货的大梁:“年前不在家,基本都是父母在买年货,他们都习惯去实体店里买,比如炒瓜子、花生之类的。”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前11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271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2%,仍无法抗衡实体销售。同期,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速上,乡村还要比城镇高近2个百分点。

实体渠道依然庞大,乡村购买力增速快于城市,众品牌、电商也早早开始嗅到五六线城市、乡村的年货实体销售的巨大商机,沉潜线下,用新零售打破城乡和上下线次元壁。

今年年货节,农村淘宝全国20个县域搭建的20条年货节品牌大街,涵盖食品等5大品类,通过优惠、游戏、展示自动零售机等方式吸引县域消费者,试图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认同度、认同有效期、转化率等等。

云南核桃、奉节脐橙、四川丑橘……为了填满“五环外”消费者的胃,苏宁拼购则在今年年货节备了10种、各10万吨的土特生鲜,上线“乡村代购+源头定制”模式,还宣称要在今年大举进军乡镇市场,预备在4万多个乡镇刷10万面墙体广告。

“民以食为天”,在好吃、会吃的中国,无论农村与城市,还真是美食与消费者不可辜负。

责任编辑:张岩

相关阅读:
毛志尧交通肇事案再审 法制日报解读三大焦点问题 比特币交易所创始人去世 1.47亿美元“死无对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