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凤翙高岗 水墨江南一个凤凰起飞的地方

凤翙高岗,水墨江南。

翙岗村位于桐庐县城东南方向,自古就是一个风生水起的江南形胜之地。它西抵县城、北达富春江、东南通杭州绍兴、西北达金华衢州,是一个经济发达的交通要塞之地。元末著名隐士刘基刘伯温在他的《虎镇山记》中描述道:村南黄杨尖三峰插天,犹如护卫列戟于后;东面大源、小源两水滢回,狮山如吼,亭山如静;北望平畴掩村舍;西面山岭护城郭。600余年后的今天,梅山松林、烟村云树虽已消失,但山川美好如故。

在这个臧龙卧虎、出真命天子的地方,有一片古建筑群,其核心区域就坐落于古意盎然的翙岗老街。在翙岗历史文化街区内,现共存有古建筑80幢,面积近23000平方米。这些古建筑多数为清乾嘉和道光时所建,主要以徽派为主,院落相连,黑瓦白墙,参差错落,像一副江南水墨画,格外典雅有致。这些建筑大多依山傍水,因势造型,构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老街。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

如果说古建筑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那么老街,就是串起珍珠的那条线。老街与古建筑,是相依相偎的。今天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翙岗村的古建筑群落,走一走老街巷,看一看古建筑,听一听旧时光。

步入老街,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翙岗老街的标志性建筑——老街牌楼。牌门上书写着“凤翙高岗”四个烫金大字,遒劲有力,像是凤凰在舞蹈。它决(xuè)起而飞的样子,仿佛在告诉着我们:这是一个凤凰起飞的地方,这里不仅山水俱佳,风水尤甚。

牌楼往南第一幢古建筑,是位于东侧的预立堂,预立堂以青石板为门框,简单的构造,门面不大,但内里极深,给人庭院深深的感觉。翙岗古建筑风格简洁多样,体现居民勤勉踏实的风格。

沿着街区,一路前行,随处可见的是清清的水澳。这条水澳,就是刘基参与设计的。据说水是财,隐喻财源滚滚。水澳里的水,冬温夏凉,是村民洗衣洗菜的好去处。夏天的夜晚,老人摇着蒲扇,搬条小凳坐在澳口,说着家长里短;小孩儿则围着街边,嬉戏玩耍;勤快的主妇们,用木制的榔头敲打着手中的衣服,我想,这大约便是乡村的夜晚最美的画面。

外简内秀的古建筑,美在深闺待人来。

翙岗村古建筑以徽派为主,结合自身特点,又有所发挥。建筑多以砖、木、石为原料,结构严谨,雕镂精湛。这些建筑一般为二至三进的四合式楼房,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布。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

在老街中心有两幢古建筑,它们相向而立成对称模样。位于东侧的是嘉庆堂,西侧的是康德堂。

嘉庆堂,建于清代,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078平方米,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幢古建筑。进入厅内,最先吸引眼球的是矗立在天井中的两个大大的太平缸,以须弥座打底。缸里盛满的深水里,探出几支极细极细的睡莲,给古朴的基调中平添了几分生趣。天井两边是走廊与厢房,均用镂花雕刻的木墙隔断。越过天井中的院子,移步到了大堂。大堂的上方悬挂着“叙伦堂”三个大字,仿佛在告诉着每一位来者,人世间最美的场景,就是坐在自家的院里,跟亲人一起共叙天伦之乐。整幢建筑原由四进正厅和四进偏厅组成,均为楼房。房屋门窗雕刻的人物、花卉、动物、文字等,内容丰富。古木与青草,白墙与黑瓦,构成一副水墨江南画卷。

紧靠大门两侧的是宣传栏,左手是翙岗村村训,右手则张贴着翙岗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料介绍。通过这些宣传之窗,我们仿佛看见了翙岗村质朴的村民们生活的图景,讲道德、勤学礼、遵组训、尽孝心,那都是一辈辈流传下来的东西。

在老街区的后街里,还有一幢极具特色的建筑,它的名字叫经畲堂。

经畲堂座西朝东,位于乌台门(圆洞门)里面的西南侧。占地271平方米。经畲堂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距今已有188年了。房子建有马头墙,有二弄,且以石条框架大门。经畲堂又名百寿堂,因其建筑上刻有200余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寿”字而独具特色。“经”,治理的意思;“畲”,火烧过的土地,由此看来,经畲堂的名字来自农耕文明。一座房屋,往往寄寓着主人的内心愿望。房屋上刻着200多个寿字,足见屋主希望努力耕种,靠自己的劳动生活,能一直健康长寿之意。

这样的古建筑举不胜举。

纵观这些古建筑,白墙黑瓦在岁月的流转中愈见沉稳斑驳,而远处那些马头墙依然高高突起。这些粉墙黛瓦的屋子,在光阴的打磨下,自有其沧桑与风骨。这里的每一座古屋,每一段旧墙,似乎都藏着无数的故事。推开那双窗,是否有一双眼神在顾盼;透过高高的马头墙,是谁的思绪在空中飞扬。

岁月流逝,建筑在慢慢变老,为此,翙岗村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自2011年以来,翙岗村对14幢古建筑进行了重点抢修,34幢进行了一般的抢修。现如今,这一片古建筑依然风姿绰约地屹立于翙岗老街。其中,康德堂、经畲堂、敬吉堂已被列入县级文保单位。

聆听古建筑物语,挖掘村落文化内涵。

每一桩建筑,都是有灵魂的,那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赋予它们的涵义。翙岗村古建筑群,也自有风骨与魅力。

翙岗村底蕴深厚,是个多姓融合的集镇,随着北方人口的不断迁入,形成了翙岗和谐开放的人文精神。据桐庐档案馆资料记载,北宋末年,南唐后主李煜的十世孙、左丞相兼枢密使李宗勉的后人,从富阳辗转迁移到翙岗,并定居下来,因此,李氏就成了村中重要的姓氏。历来的大融合,兼容并蓄,建筑亦成块状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这样的格局,逐渐滋养成了翙岗村民和谐文明、友好开放的人文精神,此其一。

其二,元末,李氏家族中出了一个大孝子,他的名字叫李康。李康,字宁之,号梅月处士。他13岁那年,母亲病重,李康就“割股和膳以进”,治愈了母亲的疾病,而为乡里称道。翙岗村因有了李康之类的大孝子,孝顺之风自然就会流传,因而养成了翙岗村民以孝为美德的良好家风。

再三,这位李康,尽管学识渊博,可是跟刘伯温一样,不愿出仕做官。“至正三年(1343年),郡守马九皋遣使币迎,力辞不就”。九年(1349年),张奉使索闻其贤,又想请他出山,复辞。十六年(1356年),宰臣达实勒刚到任,“即致币遣令,诣请议事”,李康不得不前往。以母亲年老为由辞归,颇具隐士风范。正是在他的濡染之下,才逐渐构成翙岗村的恬淡闲适的乡村情怀。人与建筑浑然一体,沉默内敛,修养生息,不事张扬,千百年来,像一朵静默在时光中的莲,不与争锋,兀自开放。

雕梁画栋在岁月的流淌中,呈现出古意绵长;翙岗村的古建筑也光阴的流转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它们仿佛是一首宋词,在光阴的敲打下,平平仄仄,韵味悠长。

推开门,

阳光透过小轩窗;

青砖散发出的气息,

很久、很凉、很绵长。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我听见古建筑的物语,

在轻轻吟唱……

作者简介:

吴燕萍,浙江省桐庐富春高级中学教师,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桐庐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热爱教育事业,钟情散文创作,曾多次在全国省市征文比赛中获奖,其中《画城中的流光岁月》获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作品先后发表于《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艺网》《淳安文艺》《富春文苑》等。

相关阅读:
公司发年终福利:百辆新车赠员工 多车型颜色任选 山东德州:举报烟花爆竹违法犯罪最高奖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