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的邓婆婆,体重仅39公斤,导致她“皮包骨”的表面原因是“脸疼”而不能吃喝,但其实上,藏得更深的“真凶”则是她靠近脑干的位置长了个肿瘤。幸运的是,邓婆婆碰到了艺高又胆大的广州医生,勇担超高龄、超轻体重、高风险,成功开颅除瘤,帮邓婆婆恢复健康。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通讯员朱健
邓婆婆已95岁高龄,来自广东省茂名市的她身体一直算是硬朗。但是,日前走进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室的她却让人很担心:她消瘦得称得上是“皮包骨”,一上秤发现仅有39公斤;人很没精神,眼皮似乎都抬不起来;整个人无力感、疲乏感很重……
邓婆婆的儿子告诉接诊医生张勇,母亲以前虽然也不胖,但看起来正常得多,只是3年前开始出现“脸疼”的毛病,就一直在变瘦。
“真凶”原来是脑子里的肿瘤
邓婆婆说主要是右侧面部疼,“有时候是电击似的,有时候是刀割似的”,一开始家人帮买点止痛药,吃下去马上就好,也就没当回事儿。没想到这“脸疼”一疼就是3年,近来疼痛的频率、程度、时长都增加了,吃止痛药也不管用,甚至在刷牙、大声说话、咀嚼的时候都会出现剧烈疼痛,吃不了饭,连喝水都疼。
经检查,医生表示这是三叉神经痛,需要手术进行治疗。但考虑到婆婆的年龄,术前需要进行更全面的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及可能存在的手术禁忌。
没想到,这一查,又查出邓婆婆的右侧桥小脑角有一个3cm×3cm的肿瘤,位置靠近脑干,原来这才是导致婆婆面部疼痛三年的“真凶”。针对病因,只有切除肿瘤,才能解决对周围神经的压迫,否则邓婆婆的疼痛感只会加重,进食也越来越困难。
95岁了还做开颅手术?实际上,年龄越大、体重越轻的患者做开颅手术的风险会越大。首先是他们的脑组织比较脆弱,容易出血、又不易进行止血,而且婆婆的肿瘤位置靠近脑干,周围血管和神经都很丰富;其次,高龄老人做手术,最难的就是麻醉。省二医麻醉科主任医师张辉说,高龄患者的麻醉就像“走在钢丝上”,他们器官的代偿能力显著减弱,术中风险明显增加,比如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等。
为确保手术顺利完成,医生在术前为邓婆婆进行了详细的各项检查,充分了解她的肿瘤周围的血管及神经分布情况。同时,还请来心血管内一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血液科、麻醉科的专家进行多科室联合会诊与评估。经专家讨论后,他们一致认为虽然手术难度较大,但是邓婆婆可耐受全麻手术,家人最终也同意了手术。
排除“炸弹”阿婆恢复正常饮食
张辉准备了麻醉方案,采取更加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血气的动态变化,保证手术安全,应对随时会出现的意外情况。
张勇及团队定位精准,开颅后直接找到肿瘤位置,同时运用神经电生理监测,防止对神经组织的副损伤,实时保护周围神经。
最终,手术顺利完成,邓婆婆的脑部肿瘤被成功切除。目前,婆婆身体恢复良好,生命体征完好,已经回到普通病房继续察看。
“右脸已经不疼了,可以正常吃东西了,早起我还吃了番薯呢!真的很感谢医生。”邓婆婆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