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跨越300年两代“博物君”相遇钱报读书会

张辰亮

络腮胡、小眼睛、表情有点严肃,台上的张辰亮和我们想象中的“博物君”有点不同。

然而,他一开口,就“验明”了正身——正是那个文笔轻松幽默,爱开玩笑的博物君。

1月5日晚,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指导、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主办,钱江晚报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系列讲座暨钱报读书会·IP风云录在黄龙万科中心星商汇客厅开启。本次活动由大屋顶文化提供相关支持。

这场读书会的主角是在新浪微博上拥有千万粉丝的张辰亮,他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博物君”。

在虚拟世界里,张辰亮是自然科普界的意见领袖,是十万个为什么都知道的“百科全书”……在现实生活中,他是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硕士,《博物》杂志的策划总监,同时也是科普作家。

这次读书会,张辰亮带来了他在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的获奖图书《海错图笔记·贰》。

落雨的晚上,将近两百名观众如约而至,静待神秘的网红“博物君”揭开真面目。

杭州人聂璜

他的故事很有趣

“飞鱼有一个习性趋光,跟蛾子一样,往光上扑,看到光,它们全从海里飞出来,飞到船上,但还得见好就收,要是太多的话就会把船压沉。”

“撮嘴,大家去海边就可以看到,今天我们叫它藤壶,是因为长得很像藤编的小壶,撮嘴就长得很像一个人的嘴撮起来的样子。撮嘴不是贝类,而是甲壳动物,换句话说,它是虾米、螃蟹的亲戚。”

关于海洋生物的硬知识,到了张辰亮这里,都成了娓娓道来的小故事,还自带段子。

读者在津津有味的聆听中,不时开怀大笑。张辰亮的讲述与写作,令读者发现,科学原来可以这么有趣。

张辰亮的有趣和杭州是有缘分的。

《海错图》的原作者聂璜就是杭州人,而《海错图笔记》系列是张辰亮专门为《海错图》“挑错”而写成的。

《海错图》成书于明末清初,里面记录了300多种海洋生物,是聂璜在游历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等中国沿海地区后,结合他的所闻所感画出来的——书中记载亦真亦假,时有夸张,但妙趣横生。和传统的科普古籍不同,《海错图》的画风像漫画,又像科学手绘,非常独特。并且,聂璜还可能是个吃货,因为他在《海错图》里附上了每种生物的吃法。

这个杭州老乡,放在现在来说,属于作品很有名气但本人不怎么红的主儿。关于他的资料,历史上留下来的极少。有学者猜测,聂璜可能是一位商人,在经商的过程中“无心插柳柳成荫”才有了《海错图》。

倒是在《海错图》中,可以一窥这个杭州人的喜好以及朋友圈。

比如,张辰亮写道,聂璜有个福建朋友,名叫张汉逸。他一会儿给聂璜讲海边逸事,一会儿给聂璜画他见过的生物,是一位“海鲜达人”。

聂璜对这位老哥相当崇拜,1696年的夏天,有一种“寉鱼”上市了,聂璜就跟着张汉逸,屁颠屁颠地赶去了。

如何从一句“康熙丙子夏月,福宁州鱼市有寉鱼。张汉逸勒予往观而图存之”,看出聂璜对张大哥的“唯命是从”?

张辰亮在《海错图笔记》中是这样写的——

“张汉逸勒予”的“勒”字,有强迫、命令的意思。就是说,老张大概是用命令的口气跟聂璜说:“鱼市上又来新鱼了,你不是爱画鱼吗,赶紧来看!”聂璜八成是一哈腰一点头:“哎!这就去。”然后夹着笔和纸,颠儿颠儿地去了。

两代博物君

跨越300年的“相遇”

《海错图》完成后一直在民间流传,老百姓把它当海洋生物知识手册,遇到不认识的鱼就拿这本书出来对一对,就跟我们现在看到不认识的生物要@博物杂志问一问差不多。

清雍正年间,《海错图》被大太监苏培盛带入宫中。现第一册~第三册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第四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兴趣爱好广泛的杭州人聂璜,也就没有这本被珍藏在故宫中的《海错图》,更没有三百年后张辰亮的《海错图笔记》系列。

《海错图》是张辰亮科普路上的启蒙。

2011年,即将硕士毕业的张辰亮,在实习期间开始运营“博物杂志”这个机构的微博账号。起初,由于账号的形象过于高冷,话题过于偏门,根本没有活跃度。张辰亮试着用聂璜画《海错图》的态度去做科普,把艰涩的科学知识溶解到生活中去。

有粉丝在野外看到不认识的鸟类,请教博物君:“博物博物,这是鹦鹉吗?”

博物君这样回答:“粉红凤头鹦鹉,澳洲常见菜鸡,经常在草坪上叨叨叨的,还会啃树皮,有时会把树啃死。”

回答很简单,只有两句话。一句是答案,一句是逗趣。

从张辰亮与网友的日常互动中就能看出他对“科普”理解得很透彻。

“很多搞科普的,名义上搞科普,其实他并不了解什么叫‘普’。你费劲巴拉地写完的东西没人看,怎么普?”

对“科普”理解很透彻的小亮,摸准了网友的“命门”,用和聂璜一样的轻松娱乐、出其不意的方式,开创了全民科普的先河。

张辰亮在践行科普的路上越走越远。对自然敬畏,对万物好奇,走到哪里,他都不忘观察、聆听、学习,补充自己的能量,体会科学的奥秘,为更多的人解答更多的问题。

“我觉得去野外是非常重要的事,一个搞科普的,不去野外亲眼观察,不亲身经历的话,就等于断一条‘腿’。”

张辰亮说,这个过程是一种生活态度。“科普是一种分享。我们好不容易来世界走了一遭,得跟这个世界的其他生命有点亲近感才行。用一句被讲得很多的话来说,这叫不忘初心。”

大概聂璜也未曾想到,300年后的今天,有一位和他志同道合的“博物君”来到他的故乡杭州,把科普讲得比他当年还要风趣。

傅园慧爸爸成新一届吐槽王 洪荒之力原来是遗传的 21日民航迎预订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