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听诊器从不离肩头 怀念她慈爱的回眸”

背影

如有类似线索,

请致电020-81919191

“她一直强调,自己对医院、科室没有丝毫要求,只有感谢……”老专家黄思贤说。

他的妻子、我国心脏康复领域的拓荒者、82岁的心脏病女专家孙家珍因病离世,生前立下遗嘱,捐出全部器官,用作医学研究、医学教育用途。

2018年12月28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数百医护人员自发组织送别孙家珍的追思会,人们感动至深,潸然泪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通讯员靳婷、张蓝溪

图/由通讯员提供

孙家珍,生于1936年11月,2018年11月26日离世。

原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心内科主任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资深主任。从事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1979年以来共有11项科技成果,曾参加国家“七五”及“八五”心脏瓣膜研制和应用的攻关项目。1980年以来发表论文20余篇,合编、副主编、主编及编译多项著作。对冠心病、高血压、心衰、肺栓塞等各种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心脏病的康复治疗有较深研究。

她是我国心脏康复专业的创始人之一,广东省女医师协会首任会长,曾任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曾获“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省卫生系统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及全国“三八”红旗手等众多荣誉称号。

笑颜如旧:人在病床还惦念医学杂志的编撰

追思会上,《送别》之音低吟徘徊,不约而同穿好白大褂的医护们手执黄菊、白花,默默地列着队,来到孙家珍教授遗像前,鞠躬、献花。抬眼一看,她的笑颜如旧啊,那一头标志性的短发,一辈子不离身的听诊器还搭在肩头,左手捏着片子,慈爱地回眸微笑。

省医心研所所长陈寄梅总是觉得,孙教授还没有离开,就好像不久前,他晚上10时多下了手术台,还在走廊里见到她,她说:“病房里呆得无聊,我来看看。”当时孙教授怀里还抱着医学稿件。

“像老黄牛一样,在心脏康复领域耕耘了一辈子,同龄人在颐养天年了,孙教授还在全身心工作。”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耿庆山回忆说,她丢不下从1995年就担任编委的《岭南心血管病杂志》,患病后期,哪怕在病床上还总是手捧着杂志手稿改文章。

“在她弥留之际,我们告诉她,这期杂志已经完成了,她好像眼前一亮,如释重负。”耿庆山说,这种责任与担当,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医途回望:我国心脏康复专业的创始人之一

孙家珍的一生,就是为医学奉献的一生,行医50多年,在临床一线达40多年之久。

白发苍苍年逾九十的省医老院长罗征祥还记得孙家珍的从医之路。埋首学医初成,孙家珍1963年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她多次说起,自己14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伤痛之余,从医救人的梦想也在心中生根发芽,哪怕一周六天,每天就是宿舍、饭堂、病房、图书馆“四点一线”,也乐之如饴。

20世纪70年代,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的心血管病技术正突飞猛进,其学科带头人禤湘耀教授高瞻远瞩,提出发展当时中国仍处一片空白的心脏康复学科,孙家珍勇挑重担。

1981年,孙家珍接待WHO心脏康复代表团,随后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到WHO学习康复专业3个月;1986年,已是心研所副所长的孙家珍又获WHO资助赴新加坡进修心脏康复专科;1987年,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脏康复病区正式成立,这是我国首个有心脏康复专业人员队伍的心脏康复病区,开辟了全国先河。

拓荒殊不易,新学科“一穷二白”,孙家珍甚至自掏腰包购买科室所用的第一台单车、第一台电脑、第一台打印机……一个医生、两个护士,撑起了专科门诊,做起了病房里的术前术后呼吸训练,甚至培训家属做CPR……

在孙家珍带领下,省医心研所心脏康复学科在国内声名鹊起,患者最受惠,孙家珍也成为我国心脏康复专业的创始人之一。

医患深情:病人处成了“患难朋友”

很多人提起孙家珍,都会说一句“她心里只装着病人”。年轻时,孙家珍刚做住院医师,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小李刚做了二尖瓣置换手术,哪怕是在出差期间,孙家珍都惦记着小李,担心出现并发症。果然,术后房颤、动脉栓塞真的出现了,孙家珍二话不说,出差途中就赶回医院,保住了小李一命。

在追思会现场,70岁的阿琼哭得喘不上气:“你总要我保重身体,自己怎么就走了……”在阿琼眼里,长12岁的孙家珍,是妈妈般的存在。身患法洛氏四联症的阿琼,1965年发病到省医,首诊医生就是孙家珍。当时还不能手术,孙家珍一直盯着阿琼月月检查监护;直到1971年底可以进行心脏手术,就马上通知阿琼,做足了准备功夫。“1972年2月28日,这个日子我记得很牢”,阿琼说,当时手术后心脏不复跳,孙家珍实施了25次电击抢救,把阿琼的命硬生生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50多年来,阿琼的术后心脏康复,院外不适,甚至血小板低一点,都是孙家珍一点点教阿琼怎么办,甚至细心到不时查问“有没有坚持吸氧”“天气太热或者太冷,别上街乱逛”……

这样的患者很多很多,跟着孙家珍长达半个世纪随访、看病,不仅是她的病人,甚至可算是“患难朋友”。

大爱延续:立下遗嘱捐献全部器官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经过对自身疾病进行判断,与家人商量后,孙家珍教授决定采用姑息疗法。

她的条件,完全符合到东病区去住院,但院领导几番动员,孙家珍都拒绝了,她诚恳地说,“大家都忙,我好好的,探视都不用的”。察觉到时日无多,她连众多领导的探访都婉拒了,想把最后的时光留给相识多年的患者,还有她的后辈学生。

更感人至深的是,原来她生前就立下遗嘱,反复强调自己一生感恩能在省医逐梦、圆梦,离开团队就没自己的一切,对医院、科室没有丝毫要求,反而希望离世后捐献全身器官。

2018年11月26日,孙家珍主任因病辞世,享年82岁。她的生前同事们怀着悲痛,向她作别并助其实现愿意。

当日,她的眼角膜成功捐献,次日成功为一位角膜白斑的55岁女患者实施手术,既延续了新生命,更延续了大爱。她的其他器官,全部捐献作为医学研究、医学教育用途。

12月13日,遵照孙家珍的遗愿,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的主持下,还进行了孙家珍临床病理多学科讨论会,这也是全国少见的死亡带有器官捐献的临床病理讨论实例。

大医厚德,精博至善,孙家珍教授用她的一生,淋漓尽致地彰显了医者的崇高,医学精神的代代传承。

工人不慎跌入电梯井,消防员接力救出 今年EB流感严重?专家:医学上不存在EB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