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江新村社区村民制作咸丸 记者 陈栋 摄
东莞故事三十八
咸丸汤美消烦腻 莞人围食享团圆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冬至,如果你是土生土长的东莞人,想必已经吃过了莞式咸丸了吧,而且一定是和家人一起围案公食,共享咸丸那充满幸福寓意的“团团圆圆”。
莞式咸丸是东莞,尤其水乡一带的特色美食,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民间”气质,朴实、丰富、美味、亲和、共享。以前每家每户都会做,因此在饭店不多见,但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人口流动和“小家庭”化趋势,现在东莞咸丸也开始走出“家门”,陆陆续续出现在饭店、早餐店、夜宵摊中,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前世
东莞节日里一道接地气的佳肴
东莞咸丸又叫咸汤圆,或莞式汤圆,一直广受本地人喜爱,是东莞人节日必吃的美食。每逢春节、元宵等传统佳节,莞人举家围坐共享团圆;孩子百日庆典、孩子婚嫁、老人做大寿等喜事时,家人也会做咸丸,或自家吃,或宴席上吃,或分送给亲朋邻里吃,成为沟通亲戚、邻里感情的重要载体。
望牛墩的阿婷的婆婆英姨可是做美食的高手,常和几个老姐妹一起做各种本土小吃,颇为知名,而咸丸只是她的其中一个拿手活。今年冬至前有几家媒体去采访她做咸丸,接着阿婷弟弟结婚,咸丸也被摆了上来。因此这个月内,阿婷就已经吃了好几次咸丸了。不过,这并没有让阿婷吃腻了,因为东莞咸丸软糯咸香、鲜美去腻。在吃完大餐之后,来上一碗热汤咸丸油腻顿消,别提有多舒服。
记者曾问过东莞当地老人和本土民俗专家,也咨询过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关于咸丸的前世今生,但没有具体答案。老人们表示,本地每逢过节或家里有喜事,都会做一大锅咸丸吃,且基本就不会再做其他菜肴,一锅咸丸一家人管饱管够;但要问这一习俗是从何时开始,却不得而知,反正是“自古以来都这样”。而被咨询的民俗专家则表示,东莞水乡过节吃咸丸这个习俗一直都存在,因为太“民间”了,往往跟空气、阳光和水一样默默存在又必不可少,所以大家也熟视无睹,也没有太多相关文献记载和传说。
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则表示,目前咸丸还不属于非遗项目,一来这个习俗十分普遍,其制作技艺也相对简单,虽然各镇街,甚至各家庭所用材料会有些不同,但大体上差不多;二来关于这个习俗和制作技艺的文献记载非常少,很多资料还有待收集和整理。
尽管如此,制作东莞咸丸用料精细、讲究。其中咸丸、干海鲜、腊味、鲜肉(排骨或鸡)、干香菇、青菜等几样是必须的。精选这些材料的目的就是为了熬一锅汤,因为东莞咸丸制作最核心的不是咸丸,而是那锅汤,保证汤色奶白、咸鲜惹味。
咸面的味道也很赞 记者 陈栋 摄
东莞咸丸用料精细,味道纯正 记者 陈栋 摄
今生
陆续走出“家门”
满足更多人的味蕾
不过,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本来就独具包容和百搭的东莞咸丸变得越来越丰富。比如,材料中,以前的海鲜干货里以鱿鱼干为主,有时候还有虾皮、瑶柱、蚝干。但现在有一些地方或人家(尤其在沿海地区)会直接用新鲜的海鲜代替海鲜干,或者好几样干的鲜的并举;腊味原本最好的是东莞的特色白沙腊鸭,此外有时还有加腊肉、腊猪润、腊鸡、腊排骨等其中一两样;新鲜的肉类则更多变,鸡鸭鹅猪肉和内脏都可以按照意愿选择;青菜也可以多加几样,按季或不按季的都可以,但多选择鲜嫩甜美的种类……总之口味可按需供给。待一锅靓汤熬好后,把搓成手指粗细的糯米条掰成小块投入汤锅中,待煮得差不多了,就把青菜放进去稍微滚几下,就大功告成了。
此外,随着东莞经济发展,生活节奏更加快速,现在的东莞外来人口比重增加,三四口之家越来越普遍,尤其那些家里没有老人或专职的家庭主妇的家庭,要下功夫去做一锅东莞咸丸的可能性变小了,但东莞人对咸丸的味蕾记忆却越来越深刻。因此,东莞咸丸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饭店和沿街的早餐店、夜宵摊中。虽然还不是很普遍,但是无论早餐、午餐、晚餐还是夜宵,如果想吃,还是可以买得到的。
不过,在东莞尤其是水乡的东莞人,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回家去吃,一来咸丸味道原滋原味,二来感受一家团圆的温暖。尤其是周末或节日里,东莞咸丸不知不觉成为在城市奋斗的莞人回家的一个诱惑和召唤。道滘镇的卫婆婆今年快80岁了,但每到节日的中午必定熬两大锅咸丸,两个子女必定会从市区回到家里吃饭,尽管所谓的饭菜只是一道咸丸,但有它就够了。每到这天,家里所有的人的饭量都会比平时多一两倍,尤其是其儿子,中饭、晚饭、夜宵都是咸丸,根本吃不腻。想想也是,在寒冷的冬至夜晚,一碗热腾腾的、美滋滋的咸丸捧在手心,与家人围桌共食是一件多美多惬意的事情。
栏目策划 沈汉炎
文/记者 沈汉炎
图/记者 陈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