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百万候鸟为何 选择上涉湖过冬?

上涉湖湿地候鸟

巡湖队员李佳缘在拍鸟通讯员王永更供图

入冬以来,大批候鸟飞抵位于江夏区的上涉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记者在湿地保护区看到,虽然已是初冬时节,保护区湖水清澈见底,水草清晰可见;成群结队的鸟儿时而在水面嬉戏,时而一飞冲天,自在翱翔。

然而,2008年巡护机构成立前的上涉湖,由于过度开发湿地功能严重退化,候鸟基本上都飞走了。如今,是什么原因让上涉湖重现万鸟齐飞的壮观景象?带着疑问,近日记者来到了上涉湖实地探访。

连续5年坚持宣教和生态补偿

据江夏区湿地管理局工作人员涂明超介绍,30年前的上涉湖,连湖中间都是芦苇,单天最大鸟类族群接近10万只。后来,由于周边渔民网箱养殖、围网捕鱼;过度挖塘、填埋,用来养鱼和种植水稻,并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喷洒烈性农药等原因,湿地资源受到破坏。同时,周边群众时常在野生动物出没的地域猎杀鸟类,仅2005年就查处乱捕滥猎案件9起,打击不法分子14人次。曾经的鸟类天堂上涉湖一度变得沉寂,鸟都飞走了,湖里没有水草,湿地功能全面退化。

保护区成立后,江夏区首先建立了专职巡湖队。他们一方面巡湖护鸟,一方面加大对周围群众的宣教工作。巡护队员李佳缘对记者说,当初他刚来上涉湖的时候,因为生态养殖种植影响了部分群众的利益,有部分群众不理解。有人在湖里采野莲子被他制止时,脱口而出:“你个小伢才来几天,我都在这几十年了。”

从2013年到现在,连续5年的宣教和生态补偿,现在沿湖周边村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转变。自从2013年上涉湖升级为省级湿地保护区后,武汉市和江夏区每年都有专项资金对沿湖村庄进行生态补偿。

过去发臭的四类水现在可以直接喝了

江夏区安山街茶园村村民李仁金对记者说:“过去由于村民养鱼、围湖造田,到了夏天湖边会发臭。现在虽然庄稼亩产量下降了,但是国家有补偿。而且现在生态养鱼让鱼的附加值提高了,鳜鱼比过去一斤贵了7-8块钱呢。过去上涉湖已经成了四类水,现在又可以直接喝了,水是甜的。”

另外,江夏区还通过市里和区里的专项资金种野莲、芦苇、野菱角、金鱼藻等植物进行水生植被恢复。经过了5年的努力,现在水生植物也已经恢复到了5000多亩。

李佳缘介绍,2013年-2014年他刚来的时候,单次观测到的雁鸭类鸟类只有三四千只、小天鹅只有几十只,通过5年湿地保护,单天最大鸟类族群达到3万只。据统计,每年自11月起到来年4月,累计有近百万只候鸟来到上涉湖越冬,湿地生态已经得到改善。

90后专职巡护员每天骑电动车巡湖

李佳缘是个90后,23岁来到上涉湖做专职巡护员,一干就是5年。他每天巡湖两次,一趟大概要4个小时,全年无休。像他这样的巡湖队员一共有8个,分2队巡逻。李佳缘说:“我去年春节、大年初一都在上涉湖值班,初三开始就有晚班了。农村只有春节返乡人口才多起来,人多了、鸟为了躲人就都到湖里来了,这个时候尤其得注意。”

李佳缘说,巡湖队员一般做两件事:巡湖和护鸟。他每天骑着电动车巡湖的时候,看到鸟都会抬起头看,为此,还曾经撞到树上。有时为了防止偷猎,他们还在半夜划船去鸟类集中的地方观察。李佳缘说,他每天感觉最美妙的事就是能听着鸟鸣声起床。

适宜的生态环境成为鸟儿的越冬圣地

湖北水利水电研究院湖泊治理专家康玉辉曾于2016年赴上涉湖,就水生植被恢复进行过调研。

康玉辉说,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康玉辉介绍,适宜的生态环境是越冬鸟类选择越冬地的首要选项,上涉湖水面面积8.6平方千米,湖边有大量浅滩和小塘,湿地植物特别是禾本科植物大面积分布。多样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水资源、充足的水生动植物供给,成为鸟类理想的越冬圣地。

对未来湿地保护工作,康玉辉建议:“在越冬鸟群到达之前,适度降低水位,有利于湖泊底质的改善,促进水生植物群落的健康发展,为鸟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见习记者金晨通讯员王夫之刘龙腾

相关阅读:
武汉一起“摸狗”引发的械斗命案一波三折 天河机场周边876栋建筑开展屋顶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