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爸欲买鸡/阿妈言买鸭/两人相争好颌硬/我与外婆笑哈哈/我与外婆笑哈哈……”最近一个月,在爱奇艺网站,海南方言歌曲《阿婆来》的点击量达到150多万。
“去年11月,在海口举办的第四届海南方言歌曲创作演唱大赛中,我作词的海南方言歌曲《阿婆来》荣获二等奖。”12月2日,海南本土歌曲作词人曹乐文说,他坚持创作海南方言歌曲已有十年,获得嘉奖让他更加坚定了以海南话为载体,传播乡音,留住乡情。
□本报记者吴祝好文/图
创作灵感源自生活
曹乐文是海南万宁人,今年40出头的他,2008年从深圳返乡后,从一个菜贩子转型,开始着手创作海南方言歌曲。在别人看来,卖过蔬菜的曹乐文,突然热衷于为海南方言歌曲作词“有点不正常”。“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创作音乐的热情一直流淌在血液里。”曹乐文说,父亲曹东育也是本土方言歌曲的创作人,擅长作词和作曲。
“父亲从小就告诉我,好的音乐是生活真实的写照,学会留心观察万事万物,感悟生活的点点滴滴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曹乐文说,几年前,他到海口一朋友家里做客,刚好朋友的丈母娘从乡下来海口看望朋友一家。朋友的儿子一声声亲切的“阿婆(外婆)”让曹乐文觉得很暖心,更让他觉得有趣而温馨的是,他朋友和妻子因为给阿婆准备菜肴上有分歧,朋友说买只鸡做给阿婆吃,其妻子却坚持要买鸭。夫妻俩的“斗嘴”,惹得朋友儿子和阿婆笑得合不拢嘴。
“类似于这样的生活场景,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能感动我们心灵的都是好的创作素材。”曹乐文说,只要用心去体会,就能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精彩。
歌词融入海南元素
“接下来,我想创作两首关于丘濬和苏东坡的歌词。”曹乐文说,这两位都是跟海南有关的历史人物,苏东坡对海南的文化教育贡献很大,而丘濬更是海口琼山人,与廖纪和海瑞并称为“南海三星”。
曹乐文认为,海南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了创作关于苏东坡的歌词,他多次走访儋州的东坡书院和海口五公祠中的苏公祠,寻找跟苏东坡有关的蛛丝马迹。
位于海口五公祠里的苏公祠,为纪念苏东坡而建。苏东坡北返后,海南学子经常在他曾借住过的金粟庵饮酒赋诗,进行学术交流,怀念这位“一代文宗”,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该处题名为“东坡读书处”。元代在此基础上开设“东坡书院”,书院几经变迁,至明初毁废,但遗迹尚存。明万历45年(1617年)琼州副使戴禧在原址重建,并改书院为“苏公祠”,奉祀苏东坡与其子苏过。
“为了还原当时海南学子在此读书的场景,我也来到这里看书,读苏东坡的诗词,贴近历史名人留下足迹的地方,从中挖掘创作题材。”曹乐文说,贴近生活本身,方能悟出生活本真,这样创作的作品才能更有价值。
传播方言留住乡音
“现在会讲海南方言的人越来越少了,真心不愿看到海南乡音失传的那一天!”曹乐文说,方言保存着先人生活打拼的历史信息,是承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体现了祖先的智慧和精神。曹乐文表示,他与海南许多乡贤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方言宛如一个族群认识和了解先辈历史文化的一把钥匙。乡音是一个族群重要的文化符号,留住海南话,传播乡音,才能留住乡情。
曹乐文的创作热情,得到各方的支持。海南知名歌手陈晓妍、黎晏君、林香,马来西亚歌手叶恩琦都多次在各种场合演唱《阿婆来》。受深圳海商会的邀请,林香下月将赴深圳演唱《阿婆来》。
乡音,不光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更体现了民心相通。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总会长林秋雅对曹乐文的“乡音”观念表示认同。林秋雅说:“语言相通则人心相通,人心相通了,则更有利于海内外乡亲的团结协作、和谐相处、共谋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而传播海南方言,则能增强海南乡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鼓励大家不忘故土,回馈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