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节衣缩食为儿子买的“小耳朵”半个多月连丢两次

11月29日傍晚,钱江晚报热线96068接到了一个特别的电话:“我是一个单亲妈妈,有听力障碍,5岁的孩子也是。11月12日,带着孩子去市三医院看病,丢失了一只助听器,只能在家人的支持下重新买了一只。没想到,11月29日去儿保复查,这一对助听器都丢了。我实在没有能力再给孩子买了。请你们帮我登一下报纸,看看谁能捡到,可以还给我。”

当晚,钱江晚报记者联系上了这位妈妈。电话那头,她说,为了这件事,她已经失眠了。“他的世界再次没有了声音,我怕他放弃自己。”

这是一个妈妈为改变儿子命运而努力的故事。

●每天都在耳边发出响声但孟孟没有一点回应

昨天中午,见到范艳(化名)时她有点憔悴。她翻着手机,找出早上刚给儿子拍的视频。视频中一个清秀的男孩,正对着她哇哇大哭,“你把我的小耳朵弄丢了”,男孩嚷着不想去上幼儿园。儿子叫孟孟,5岁,先天性听力障碍,最低能听到70多分贝的声音(正常人是25分贝)。

范艳,今年31岁,有先天性听力障碍。因为不想给别人造成负担,她从没想过结婚生子。但拗不过母亲一直唠叨,和一个比自己大15岁的男人领了证,生了娃。丈夫也有听力障碍。

“本来想和老天搏一搏,希望能生一个健康的宝宝。没想到,终究逃不过。”范艳叹息着。孩子出生后,她差一点患上抑郁症,每天都在孩子耳朵边发出响声,孟孟没有给她一点回应,甚至反应很迟缓。

●倾尽所有要给儿子最好的,包括买4万元助听器

和所有的妈妈一样,她倾尽所有,想要给儿子最好的。

高中毕业之后,范艳就踏入社会。她大部分时间在超市工作,也在医院做过护工。最高工资每个月2000元。生孟孟之后,范艳没有再工作,存款也慢慢见底。

听不见,就要给儿子佩戴助听器。范艳狠了狠心,花了4万多元,给儿子配了一对。“我小时候戴过便宜的,杂音特别多不说,听力还越来越糟糕。我要给他好的。”孟孟做过智力测试、心理辅导,一切正常。但他有些社交障碍,不愿意交流。范艳忙不迭地给他报了各种课程(感统课程、早教、英语,还有语言康复等等)。贵的要300多元一节。“但是他每天都在进步,能够流利地表达,能够和同学们坐在一起看书。我看到的是对未来的希望。”

●第一次去医院搞丢一只,第二次去医院搞丢一对

范艳和丈夫是分居状态。她自己带着孟孟,住在娘家。

但那天小朋友发烧了,她跑去求助婆家。“我婆婆是正常人,和医生交流起来也方便。”婆婆抱着孟孟,范艳到处跑,拿单子、缴费。量体温时,范艳把孟孟左耳的助听器取了下来,印象中是戴回去了。可是,等抽血报告时,却发现那只助听器不见了。范艳找了每个楼层,二三个小时后仍一无所获。

“只能再配一个,可是钱在哪里?”范艳自己身上也就几千元了。婆婆不忍心,支付了费用,花了17000元又买了一只助听器。

好像老天偏偏要和她开一个残忍的玩笑。11月29日,范艳叫上丈夫,带着孟孟又去省儿保滨江院区去复查。范艳这次还特地将两只助听器都装进小盒子,收在包里。可是,一来二去地拿东西……回到家,小盒子不见了!

当天晚上,范艳一个人回到医院,一遍遍地找。

范艳觉得世界太残酷了。

本报记者杨茜文/摄

相关阅读:
淳安县中医院有一支驻村“党员义诊队” 玉皇山下杭师大美院“穿黑色过膝靴”的小狐狸迈起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