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大学学生会干部官腔浓重 大学教育该反思什么

原标题:大学生中有官气,但也有教授招研坚决不招当过干部的本科生,大学教育该反思什么

前段时间,大学学生会干部官腔浓重一事引爆新媒体,很多人惊叹原本清纯的象牙塔怎么一下子变成了官场,还有人直接吐槽大学里的学生会只是大学高度行政化这座冰山的一角,自己也曾不止一次地耳闻某大学知名教授有坚决不招收曾有大学生干部经历研究生的惯例,如此等等。作为一个曾经在企业界和教育界均有双重经历的非典型高等教育工作者,我倾向于认为,这个现象恐怕值得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以及高等教育工作者从各个角度认真反思。

比如,我国高等教育的对象——当代大学生有哪些不同以往的特点?高等教育工作者对此了解几分?仅以2018年入学的大学生为例,他们大多出生于世纪之交,均是清一色的独生子女一代,均有着相对优越的家庭环境,均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但在这样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却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迷惑或无所适从。在初中、高中,巨大的升学压力以及父母亲朋之间的攀比,让他们的人生选择变得相对单一、同质、忙碌,而没有太多的个性;到了大学时代,虽然暂别巨大的升学压力,但却可能背负着更加多元的遗憾、迷惘或迷惑。有人如果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他们的个性可能在较大程度上得到展现或伸张,但我们生活周遭更多的大学生却常常因为错失心中的理想大学而背负着多多少少的遗憾来到新的大学报到,眼中到处充满着迷惘、迷惑。在如此情境下,对绝大多数的中国大学来说,教育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往往还不是知识教育、技术教育,而首先是励志教育。

什么是励志教育?通俗地说,就是通过鲜活的例子激励、唤醒、激发学生心目中内在的动力,使学生自身产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乐于体验、乐于学习、乐于研究、喜欢探索、接受挑战的自觉行动,并以百分之百的热情、努力和正面向上的积极态度,最终达到成才的人生目标。我虽然只当了13年的教师,但我自己从大学到企业,再从企业到大学的曲折经历以及在国内外的教育实践与比较才慢慢体会到何为励志教育的些许真谛。

在上课时,我常常以马云成才、演讲、做事业中的种种例子激励着一届届的大学生们。马云没有考中名校,更没有读过任何MBA、硕士或者博士;甚至在毕业后连面试肯德基、麦当劳与应聘警察时都常常被最先淘汰;他亲赴美国募集风险投资,但一场场失败并没有将他打垮;他进入电商行业时,并没有报着“赚钱发家”的世俗愿望,而怀着一颗“帮助中国中小企业”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生意”的愿景勇往直前。马云的例子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其实有很多。

一是,有教无类——不管聪明的还是不聪明的,家庭环境好的还是不好的,高考成绩高的还是不高的,都能通过教育而一样实现成才的目标;二是,因材施教无论对于中小学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来说都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所指出的那样,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三是,赚钱发财只是生活和谋生的手段,而人生的目标却是成才,并且它比赚钱发财更加重要;四是,励志教育应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当中备受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对那些非985、非211、非双一流的学校而言,就更是如此。

励志教育为什么在非985、非211、非双一流这样的高校更显得其重要性?一是,中国的大学有着较为严格的质量和层次类别,对于拥有985、211、双一流等层级的学校来说,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他们自身便带着光环,反之,没有这些光环的大学,由于自身无光无环,那就得靠自己发“电”,因此,励志教育就是让这些大学的学生们产生“电”并带“电”的唯一选择;二是,很多非985、非211或者非双一流大学,其实也拥有很好的学生来源、很好的学科布局结构。比如,上海很多市属大学在外地的招生分数线往往远超一本线,生源质量甚至远超不少211。还有,国内很多非985、非211的综合类大学或师范类大学一般都很大,专业学科也很全。这种规模大、学科全的“大而全”对于人才培养来说,其实是有其独特的自身优势的。比如,学生常常能受到专业之外的额外熏陶或锤炼,这会造就学生非常全面包容的学科和人文素养,非常适合在未来变化时代的发展需要;另外,多学科的大学便于进行交叉学科的训练与研究,这又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也是很多国际上一流大学的学科、人才培养的前沿领域。

我有一门全校通识课《一带一路+中国发展》,在校内与校外、国内生与留学生、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中都上过好多遍,几乎是场场爆满,选课的学生来自各个国家、各个学院、各个年级,虽然我并不点名,但班长每次告诉我几乎都是全勤。回顾这个课程爆满、全勤以及受欢迎的原因:一是,我们的课程没有详尽的教案,更没有教材,而只有一个初步的上课大纲,这样,教师每次上课的内容都是自己研究中最精华部分的现场展示;二是,上课并非一个教师从头上到尾,而采用课程团队进行授课,每个人展示自己最拿手也最为生动、有趣的内容,让学生有了全新、多元的体验;三是,我们课程团队的成员在上课前一定要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整个课程要传递给学生满满的正能量。因为正能量能让学生精神焕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相反,负能量则可能危及自身、学生、他们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

回过头来看,如果要比较简要地概括我所谓励志教育的精髓的话,我想一个简单的公式也许是非常恰当的,那就是人才成才的目标=A*E*E,其中的A指的是attitude,就是一个学生、一个人做事、学习所秉持的态度。假如一个人以正面的态度做事、学习,其取值就是0-100分;反之,若他或她以负面的态度做事、学习,其取值就会是-100到0分;第一个E指的是efficiency,也就是一个人做事或者学习的效率高低,它往往跟一个人的能力、智商、情商等有关。假若一个人做事效率高,取值为100或者90分,若他或她做事效率低,那就取值为0分或者20分,总之,其取值为0-100分;第二个E代表effort,即一个学生或者一个人做事的努力程度,取值为0-100分。结果,一个人做事、学习的最终效果,就取决于这个公式的最终取值大小。

很显然,从这个公式的最终取值来看,一个人做事、学习所取得的最终效果并不取决于任何其中一个,而取决于三者的乘积,但这绝不是说这三者都不重要,因为三者中的任何一个若取值为0,人才成才的目标就实现不了。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正面积极的做事、做人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只要更加地努力,也拥有较强的能力或者效率,才能实现人才成才的目标。反之,若一个学生或者一个人做事的态度消极,那么他或她付出的努力越大、做事的效率越高,他或她就越会与成才的目标背道而驰。不仅如此,这个公式还是一个随着时间发展变化的动态方程,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朝一日努力和做事高效还不行,而必须始终持之以恒、持续努力,不断向着更高的效率和目标前进,这样才能到达人生的彼岸,实现自己心中理想。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目前急需从规模数量扩张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探讨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不仅有益于个人、家庭,更有益于国家、社会的长远发展与长治久安。对此,我们不可大意,更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我们抱着这样积极、正面和向上的态度,则这些引爆网络的大学生官腔事件、大学象牙塔里爆出的“热新闻”以及知名教授不招收有学生干部经历的研究生等事件,其实都是我们反思中国高等教育、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向高质量发展的绝好机会。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桂强

相关阅读:
教师魔爪10余次伸向女孩 检察长亲自抗诉:判少了 德媒:2100年6种气候灾害同时爆发 人类遭毁灭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