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海洋六号”远洋科考凯旋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黄丹彤通讯员陈惠玲、朱夏)历时138天,航程近30000公里,满载着深海地质调查第6航次和中国大洋第51航次科考成果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昨天上午徐徐返靠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

记者注意到,本航次成功获取了西太平洋航路沿线的海洋微塑料样品,初步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监测海域海洋微塑料的数量、种类、组成和粒径等污染特征,为中国深度参与海洋塑料垃圾国际治理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本航次总首席科学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何高文告诉记者,本次“海洋六号”船自6月27日从广州启航,在西太平洋实施了多波束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海马”号ROV调查、深海浅钻、富钴结壳规模取样器试验、深海摄像、温盐深测量、锚系调查、地质拖网和重力柱取样等一系列工作。本科考航次在中国富钴结壳合同区资源调查、深海地质环境考察、深海探测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及海洋微塑料污染调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据介绍,本次科考在中国富钴结壳合同区开展了资源调查,查明了合同区30多个区块富钴结壳资源分布状况,在详细勘探区块首次获取厚度超过30厘米的巨厚型板状富钴结壳样品,对该区块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同时,首次在合同区海山板状富钴结壳之上发现密集分布的富钴型多金属结核。

其次,形成了基于“海马”号ROV作业平台,集高清视像、高频声学探测和多种取样工具为一体的富钴结壳原位精细探测技术方法体系;成功完成我国首台富钴结壳规模取样器海试,初步实现了海底富钴结壳的规模采集;首次实现了富钴结壳高频声学厚度剖面连续探测,获取了富钴结壳及其不同类型基岩的声学物性参数;利用“三点激光”系统,实现对海底摄像在线视频资料的实时智能化处理与解释。

最后,成功获取了西太平洋航路沿线的海洋微塑料样品,初步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监测海域海洋微塑料的数量、种类、组成和粒径等污染特征,为我国深度参与海洋塑料垃圾国际治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关阅读:
瘾君子为逃避检查上演“出差”戏码民警一眼识破谎言 德国名医亲诊 9000元修复半口牙 周预约量暴增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