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港版阿甘奔跑记:40天长跑千公里 筹26万港币助人

原标题:港版“阿甘”奔跑记:40天长跑近1000公里,筹26万港币善款助人

“我想去环岛跑。”谭太Pauline第一次听到先生谭志强念叨时,有点没反应过来,接着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对,“都61岁了,连续一个多月要每天跑20多公里,还在人生地不熟的台湾,出了事怎么办?”

谭太希望这是丈夫的一时兴起,但这边谭志强已经开始搜集资料、了解台湾的地理环境、交通住宿、物色慈善机构等,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他从零开始,一点一滴靠近目标。

对于谭志强而言,这场漫长的奔跑,并非一个长跑爱好者的一时兴起,更多的,是作为义工,他所能想到帮助癌症患者的最好方式。于是,在2015年,他用40天的时间,完成台湾环岛跑,全程近1000公里的跋涉,他为癌症患者募集到善款26万港币。

“一直想不到筹款的办法,为了增加难度,最后想到跑马拉松的方式筹款,希望能筹到更多的钱。”谈起这场跋涉,谭志强仿若昨日。10月底的这天,他穿着简单的短袖,在香港马鞍山长者地区中心为老人们上课,这也是过去这一年里,他每周必做的事情之一。

除此之外,这位闲不下的义工,眼下正在筹备11月的环港跑,这种由两岸四地的志愿者参与,以环港跑的形式为癌症患者筹款的活动,今年已经是第二次举办。去年,120多人、总共7天的长跑,募集到了30万港币的善款,而参与的人中,超过一半都是癌症病人。

“我很佩服阿谭坚毅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香港社会福利署署长叶文娟感叹,除了成功协助癌症病人筹款,更可贵的地方是在社会中传递正能量,鼓励不同年龄和阶层的人士,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这份关爱互助的精神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最好的经历

从义工到专业社工

见证香港福利服务的专业化发展

谭志强很瘦,已经64岁的他头发花白,每每换上运动短裤,就会露出结实有力的小腿,那是长期锻炼后呈现的效果,55岁那年,他完成人生的第一个马拉松跑,就此爱上长跑。

能将爱好和志愿结合起来,这是谭志强所能想到的最理想状态。

谭志强热爱香港,这个他长大的城市,有着最优美的海岸线和全年灿烂的阳光,在那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年少的他在一次次义工经历中,感受着帮助他人的美好,并将此作为理想。从大学社工专业毕业后,谭志强以专业社工的身份在香港社会福利署工作了37年。

“那是一份真正让我实现理想的工作。”谭志强一直很庆幸,香港社会福利署本就致力于为社会上有需要的人提供适切的福利服务,过去半个多世纪,香港的福利服从早期专注于济急扶危,发展成多元化的专业服务。

在那里,谭志强先后从事过有关青少年、家庭服务、精神病康复服务和预防家暴等工作,并担任过医院社工,他见证着香港人如何将市井之间的互助文化,转变为志愿服务,并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事实上,因为义工经历在心中播下助人为善的种子,最终成为专业社工,这几乎是70年代香港不少年轻人的共同选择。

香港明爱青少年及社区服务总主任黎永开在志愿服务一线工作了近40年,大半生的坚持源于中学阶段他从义工那里得到的帮助,那个因为放学后不愿回家而被关心的小孩,最后自己成为义工,去为生活困苦不认识字的群众写信读书,后来,成绩优异的他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放弃大热的金融专业,选择进入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

“做义工,原来很开心。”如今,黎永开和谭志强还能想起几十年前,香港街头随处可见的宣传语,他们依然记得自己被帮助时内心所受到的巨大触动。“十几岁的年纪,对世界有着太多的好奇和彷徨,这时候,义工的经历仿佛打开了一扇窗户,我发现原来真的因为我的一点点付出,让所身处的城市变得美好一点点。”

最疯狂的事

退休后做义工筹款助人

61岁1000公里的奔跑

2014年11月,谭志强从香港社会福利署退休了,这位工作了37年的专业社工,面对自己时间充裕的退休后时代,他想通过终生学习,帮助他人,回馈社会。

“助人为快乐之本,我一直记得这个说法。”从社工变回义工,谭志强认为这二者的本质是相通的,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拥有了更多选择和自主性。

“在香港做义工,你可以找到各种种类和形式,并从中选择出自己感兴趣的。”从香港社会福利署提供的数据上看,登记的3247家社会福利机构中,从街头捐款到定期助学、助老、助环保,还有诸如马拉松等充满慈善元素的体育活动,覆盖几乎所有有需要的群体,“如果真没有你感兴趣的,你还可以自己组织团队来完成,各种机构都会提供帮助。”

有感于曾经在医院肿瘤科做医务社工的经历,谭志强想帮助那些癌症患者。在过去,他见过被庞大的开支压垮的家庭,更见过头一天还和他说笑的患者,第二天就病情加重,再也没醒过来,“对于癌症患者和家人,从心灵到经济都需要支持。”

准备一点点展开,个体的力量或许微小,但是谭志强很认真。在确定受惠机构时,这位曾经的专业社工有着自己的考量,香港很多福利机构,广为人知的大机构能获得比较多的资源和政府帮助,而民间很多小型福利机构或基金计划,对弱小群体的帮助同样务实,他想为这类机构筹款,最终确定为“张谢宝英乳癌资助计划”慈善基金会筹款。

打动谭志强的,是这个基金会背后的故事。张达明律师的太太谢宝英女士因为乳癌去世,她明白乳癌病人所遭遇的困境,在离世前,和丈夫成立“张谢宝英乳癌资助计划”慈善基金会,“就是为穷困的乳癌患者送上关爱和支持,所有善款都捐助病人,协助他们度过艰苦的治疗过程,维持生活和尊重。”

就这样,跑步、环台及公益,三个元素的结合,有了谭太眼中“最疯狂的事”。

全程40天,2015年2月23日,谭志强从台北沿东岸出发,经宜兰、花莲、台东、屏东、高雄、台南等12个城市,最终跑回台北,在经历了孤单、病倒、危险和困难后,他最终完成930公里的路程,为香港防癌会“张谢宝英乳癌资助计划”慈善基金筹得超过港币27万元的善款。

因为这场奔跑,有人将谭志强称为香港“阿甘”,和那部经典电影的男主角一样,有着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对人生最澄澈的态度。“其实跑步的时候很放空,真的坚持不住的时候,就想着自己为来这里走过的路,也就慢慢坚持下来了。”

继续奔跑的日子

越来越多癌症患者加入

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群体

“反对不了,那就干脆支持吧。”谭太感触很深,这件最初在她眼中并不具备可能性的事,随着一点点的完成和延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善意在相互感染。

其中,有好友Albert在40天里驾车支援,全程照料谭志强,为了省钱,两人一路住在廉价民宿;经过被称为“死亡公路”的苏花公路时,面对蜿蜒曲折、临崖逼岸的路线,台湾人Peter和苏菲全程陪伴;此外还有中途专门飞往台湾支持、打气和陪跑的朋友,都让这一路的奔跑不再孤单。

“在慈善跑中,还认识了很多台湾朋友,最初我们互不相识,但是真的因为正向助人的热心连在一起。”谭志强记得,得知他们是慈善跑后,有民宿的老板娘免费将他们的房间换成最舒服的一间,还有一路送来雨衣的陌生人,提供一碗热豆花的小店老板。

在台湾全年最冷的一天,接近零摄氏度的低温中,谭志强从彰化市南瑶宫香客大楼跑到台中,因为路线复杂,台湾人王家鑫选择陪跑。“他不常跑步,这么冷的天气,真的很辛苦,在上桥时,他喘着气去捡被风吹落的帽子,看着他的背影,那一刻我真的很感触,不知道怎么感谢他。”

结束这次环台跑后,回到香港的谭志强休息了接近3个月,他觉得就像是目标完成后,身体透支的疲惫感将人击倒,从那之后,他更加注意锻炼身体,并珍惜自己的双腿,“感觉跑马拉松是跑一次少一次,所以现在很少去参加了,我珍惜每一次份额,想全留给慈善跑。”

2017年年底,慈善环港跑在香港举行,这一次,120多人、总共7天的长跑,募集到了30万港币的善款,而参与的人中,超过一半都是癌症病人。

谭志强记得参加的每个人,其中,专门从台湾赶到香港参加的Peter,曾经也是癌症患者;还有阿志,途中腿有受伤,仍要坚持,最终被谭志强和其他义工劝服;“还有个病友呀,也是从台湾来的,一辈子节俭,都不过生日的,他总是慢慢跑。”谭志强顿了顿,红了眼眶,“后来跑到终点,他告诉我们,这天是他的生日,这是他这一生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

眼下,今年的慈善环港跑也将举行,谭志强忙碌打理着大小事务,劳累也充实,他很开心,越来越多的癌症病人加入其中,除了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群体,也让有着切身体会的人,从病痛中站起来,并去感染更多人。

“生命不止,就要一直奔跑下去。”站在海岸边,谭志强一身朴素,他也期待着能有一天,在内地城市哪个城市举办慈善跑,“会有那么一天的,毕竟,在香港,一切都有可能。”

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殷航

责任编辑:赵明

一个淘宝村的沉寂:商户减少近一半 做电商的更少 以为自己锦鲤命 小伙吃喝拉撒睡让超市全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