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明知集赞“有毒”,却已停不下来?这是个问题
一边叫“有毒”,
一边乐此不疲
“还有缺队友的嘛?求拉!”
“救救孩子吧!帮忙点个赞吧!”
心头一紧有没有?最近席卷社交网络的“求点赞”信号,确实让不少人感到猝不及防。
有网友称,自己的微信群像是着了魔一般,每分钟新信息可达99+,内容无非是对方战队的点赞数和我队的反击。因涉及的人际范围宽广,加之游戏规则设计巧妙,这种交锋显得尤为刺激。
双十一新套路?
这种让人又爱又恨的点赞活动,其实不过是今年淘宝双十一的新套路。简单来说,5人一组组队,每天扣除入场能量后需要与其他队进行拉赞PK,点赞高的队伍获得奖池能量,最后每100能量能换成1元红包。于是这样的能量换红包套路又炸出了许多通讯录里“最熟悉的陌生人”,社交圈“点赞之交”骤然活跃起来。
100能量换1元,这样听起来似乎并不非常划算的游戏,为何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一个关键原因是,点赞战队设置了分级,九大奖金池成了激励用户“打怪升级”、冲击更高奖金的动力。有人是社交红人,朋友圈一呼百应就能轻松拉满几百个赞;有人费了大力气还不一定能拉到个零头……这就在无形中给游戏添加了竞争气氛。
想要拿到奖金,光靠一个人是赢不了的,它需要一个战队。而“战队”,事实上是一个临时的虚拟概念,甚至战队里的人都可素不相识,他们的共性就是——对优惠异常敏感敏感,对网购充满热情。基于这样一个共同目标,他们走到了一起。因此才有人戏言,这个创意让淘宝成功晋升为“社交平台”。
为了能赢得胜利,网友们煞费苦心,除了在亲友圈子呼朋唤友,更是要到微博、微信、社区“拉赞”,还有人打起了网店小二的主意。
还有一种方法是疯狂建群,这些群存在的意义有且仅有一个——互赞!
四处“求赞”,
只为争一口气?
不禁有人问:“这么拼到底为了什么?”参与集赞活动的网友答案五花八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把这些拉赞人分为了三类:
1,能省则省型
这种玩家对价钱极其敏感,只要能够换来优惠,花时间、费人情统统在所不惜。在他们眼里,别的都是虚的,真金白银才是最实在的。
2,不赢难受型
是所有主角中拥有最强好胜心的一类人。有些虽然最初只是被莫名拉进战队的,但随着数字的变化带来血脉的偾张,他们的心态由被动参与到跃跃欲试,直到完全被激发出战斗力。他们把游戏玩得十分走心,甚至把它当成了悲壮又苦涩的人生。哪怕已经身心俱疲,哪怕他们也很想把深谙自己弱点的活动策划人拉出来对质,但他们依然坚信——只有赢,才能对得起所有的努力。
如果对战双方恰巧都是这一型的,那么竞争将变得愈加惨烈。过程中,有人还会用队名互相喊话。
只是这类玩家,往往也很难遵守“平局”的诺言。
如果还要进一步追问,你可能得到这样认真的回答:
“为了尊严。”
3,自娱自乐型
最佛系的玩家。什么?能省多少钱?没有想过。目标商品是什么?他们也可能根本没有计划。但是,“好玩”便可以成为他们组队的直接原因。他们的秘笈是——划划水,说不定也能躺赢。
面对“求赞”,
你是哪种观众?
有主角,就必定有观众。
面对熟悉与不熟悉的好友疯狂求赞,你会如何回应?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也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典型,他们的态度也许能道出你的心声。
1,义愤填膺型
这类观众认为朋友圈好友需要靠情感经营,而不是被营销活动所绑架。他们秉持着“我当你是朋友圈好友,你当我是省钱工具?”的愤怒想法,认为依靠人情集赞纯属索取,对点赞人十分不友好。
2,举手之劳型
算是态度最温和的一类人了。在他们眼中,这不过是一个用时间成本换小零钱的游戏,而他们作为顺手帮忙点赞的旁观者,何乐而不为呢?更有幽默网友表示,很多人求赞时态度谦卑,不惜用“跪求”“穷”等字眼,自己就当精准扶贫了。
3,假装没看见型
不愿扯撕破脸也不想参与其中,这类观众希望别人都有自知之明不要找上门来。他们会机智地选择假装不在线状态,然后默默关掉对话框。因为集赞活动而开启的聊天,对他们而言是种负担,彼此还是装不认识为好。
一分人情,一分价钱?
事实上,除了每年双十一的各种花样,朋友圈盛行的拉票、集齐XX个赞免单、外卖红包、助力买机票火车票……这些类似的营销策略层出不穷。
这种游戏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考验社交圈的人脉关系。谁能拉到更多的赞,谁就能获胜;谁提供的流量多,谁就能获得更多的能量。甚至有人推测,通过这种类似细菌分裂式的营销传播方式,商家可以获取微信或其他社交平台上的人际关系,由此绘制具体的用户画像,让每一个消费者都无法置身关系网外。将身边的人情精确到每一点能量、每一份助力,甚至每天反复索取,这倒不像是人际社交中的相处,更像是市场上的交易关系——一分人情,一分价钱。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但在一波波集体狂欢式的“轰炸”过后,作为每个社交网络的节点,我们是否要扪心自问:自娱的同时,当人情被红包裹挟,你是否考虑到了其他人的感受?
这个时代,交友模式越发快节奏高效率,好友数量猛增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何经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虚拟空间里,还能以真心换真心吗?
也许,科技不会考虑,但你我需要好好考虑。
责任编辑:桂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