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媒体谈万州公交坠江:应强化司机专心开车的职能

原标题:[评论]避免司乘冲突引发悲剧 规则有多重要

刚刚,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原因公布。一位48岁的女乘客,因错过下车地点与驾驶员发生争吵,进而演变成肢体冲突,最终车辆失控。一车十余名乘客的性命,就此丧失这起冲突当中,让人觉得分外悲痛而又愤怒。

乘客和司机互殴,毫无疑问双双涉嫌犯罪。乘客因为自己的过错,却对司机提出不合理要求,在得不到满足之后进一步语言和肢体纠缠,把自己和一车人的生命视为儿戏,首先是极端恶劣的。作为司机来说,虽然“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职业要求听起来有些苛刻,但这是为了保障自身以及公共安全的必须。这起悲剧以血的教训证明,公共环境中没有规则意识,专业人员违背职业规则,会付出怎样惨痛的代价。

其实司乘冲突引发的交通事故,早就不是什么新闻。网络检索可以发现,“乘客突然抢夺方向盘”这样的事,在很多地方都有发生,也因此引发多个交通事故。只不过这一次公交车所在位置特殊,结局也就显得分外惨烈。

对于悲剧的发生,我们该反思的是如何尽可能地避免。最直接的是技术手段,对于像公交车这种人流量大、司机极容易受干扰的交通工具,应该将司机和乘客进行有效隔离。事实上,现在很多城市的公交车上,司机都被塑料挡板进行了隔离,可以尽量少受乘客这边的干扰。这种技术改进,应该成本不会很高,何况为了公共安全,这样的投入也很值得。

更重要的,当然是要有刚性的制度。按照公交司机的职业准则,本来是绝对不允许和乘客发生冲突的,行车过程中,甚至连气氛友好的交流都不允许。因为只要有和驾驶无关的事分心,就有可能导致意外。很多公交车内部也贴了警示标语,“禁止和司机攀谈”之类。可是现实中,类似的规定普遍执行的不好。乘客有事没事喜欢找司机咨询,司机能不能热情回应乘客,甚至变成大家评判司机好不好的标准。显然,这都是违背公共安全的保障需求的。

所以,在公交司机的层面,有必要在制度上进行“强制隔离”。必须要让所有公交司机都遵守职业规则,“他们最重要的职责是专心开好车”。但在当下的现实文化中,往往会倾向于肯定那些对乘客友善、“乐于助人”的司机,可是这种鼓励宣传是一把“双刃剑”,在倡导友爱的同时给社会一种印象,司机除了在开好车之外,对乘客还有更多的义务。这或许也是有些乘客坐过站、坐错站之后,非要找司机“帮帮忙”的原因。从安全角度考量,还是应该强化司机就是专心开车的职能。

根据媒体报道,重庆公交车坠桥前,司机和乘客有长达5分钟的争吵,有网友指责其他乘客冷漠,没有人出面劝阻。诚然,如果当时有人劝说,或许能避免悲剧的发生,但这不能硬性规定,也不是所有的公交车都有热心群众。但公交公司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保证公交司机不被干扰。如有些城市公交老年乘客较多,可能需要额外的沟通照顾,可以通过在车上增设勤务员或者志愿者的方式,或者配备安全人员负责解答和维护秩序。

而在乘客的层面,也有必要加强法律追责,增强规则意识,以起到威慑作用。就在几天前,北京678路公交车上,一名女乘客也因为坐过站要求停车,遭司机拒绝后用手提整箱牛奶砸向司机,导致公交车和一旁小车发生剐蹭。后来,邓某被刑拘。这样的处置值得肯定。对于类似非法攻击司机的行为,一定要给予及时到位的法律惩处,而不能因为各种原因和稀泥。罚当其错、罚当其罪,才是最有效的纠偏。

网上有去中国台湾地区旅行过的网友,说到在台湾坐公交车的经历称,自己习惯性去问司机什么时候到站,结果把司机吓一跳,被司机冷眼怒斥。在我们看来这有点不近人情,可是他们已经习惯司机不负责和乘客交流答疑。这需要制度的持续发力,进而慢慢变成一种默认的公交规则。那样,因为司乘冲突而起的悲剧就可能少很多。

相关阅读:
女儿磨蹭到晚上十点半还未写完作业 母亲气出中风 美国一幼儿园教师安排儿童互殴 遭家长起诉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