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小雪节气后农家酱鸭晒起来

本报讯昨天,杭州上茅家埠村民沈雯伟开启了一年一度的“酱鸭时间”。每年她要亲手做800~1000只,远在大连、齐齐哈尔的茶客们,都伸长脖子等她把酱鸭晒出来。

“鸭子是小木头鸭儿,养在外地农村里”,沈雯伟说,鸭子送来的时候已经杀好,杀白后每只大约4.5斤重,鸭子肚皮剖干净,就浸到脚盆里。

脚盆里,放好酱油,加老酒、香叶、紫苏、秘制作料等。酱油一定要没过鸭儿的背,否则吃起来咸淡不均。

“现代人讲究吃得要清淡,老底子,我们却喜欢把鸭儿浸得辰光长一点,咸一点,这样才下饭。”村民夏先生说。

晒两天后,鸭儿里的油就滴下来了,一滴一滴,黄黄的,像水晶,看了就更想吃。晒三四个太阳,鸭儿就收起来了。再晾晒下去,鸭肉就要风干了。

其实11月4日就有客人想买茅家埠的酱鸭了,为啥要硬生生等到12月底?

夏先生说,如果天气热,酱货很容易变馊,变坏,发臭。小雪节气过后,天气就不太会反弹了,大家趁这个时候开始腌制腊肉,做腊肠,还有酱鸭、酱鱼等。

本报首席记者杨晓政文/摄

谨防网络抽奖成“诱饵” 开发APP不能一哄而上(新媒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