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徐经世 小方也能管大用(走近国医大师(19))

熟悉徐经世的病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特点:一是用药出了名的少,不用贵药,不开大方;二是出了名的“看不了”,不是因为水平不够,而是因为实事求是,提出西医、中医各有所长,宜中则中、宜西则西。除了对病患贴心考虑外,他还特别重视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他严格要求弟子,要他们既吃透中医经典,又要勤于实践、积累临床诊疗经验。

想请87岁的国医大师徐经世看病?到安徽中医药大学一附院门诊预约个号就行。从这里的院领导到导医台护士都知道,徐经世经年上门诊,而且当天的号不看完不下班。

来到徐经世的门诊,正有病人主诉症状——

“徐老,我天天口干。”

“我先看看你舌苔。爱不爱喝水?喜温还是喜凉?饮水之后口干可否缓解?”

一番详谈、号脉之后,徐经世轻拍了拍病人手臂:“心放宽,没啥大问题,我给你写个方子。”

“这药……”病人顿了下,还是问出来,“这药,贵不贵?”

话音未落,有复诊的病人接过话:“你肯定是第一次来,在这儿看病就没贵药!”

一语落毕,满室笑。

“医者父母心,病人来了是信任你”

徐经世看病,用药出了名的少。一般六七味药,极少超过12味,而且多是便宜药,比如足足可以吃20天的药,加在一起都很少超过300元。

“徐老开方有一个原则,不用贵药,不开大方,能外治就不内服。”弟子张国梁说,他跟随徐经世数十年,从未见徐经世开过虫草等药品,即便需要用到人参,也根据症状常用北沙参等代替其他名贵参。

“‘医者父母心,病人来了是信任你’,我对徐老的这句话记忆深刻。”安徽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医生、徐经世的另一个弟子张莉回忆道,“跟着徐老近10年了,他几乎没发过火,唯一一次发火,就是因为我赶病人。”那天,15名预约病人看完了,又有加号者。眼看着年过八旬的徐经世又将吃不上中饭,张莉心急之下对病人说:“下班了,下次再来吧。”徐经世当即发了火:“哪有赶病人的道理!”那一天,他从早晨8点一直忙到下午两三点才下班。

说到徐经世的行医原则,徐经世的另一个弟子李永攀接过话茬:“徐老看病,口袋里常常装着几百元。对于一些贫困的患者,徐老经常免除他们的挂号费,甚至自己从腰包里掏钱垫上。但他自己呢,到现在还住着当年的房改房,每天上下三楼不方便,却买不起带电梯的房子……”徐经世的房改房买于1994年,当时已担任领导职务多年的他,借钱凑了3万元的买房款。如今,徐经世行医将近六十载,年纪大了,爬不动楼梯,想换一个有电梯的房子,但还是和当年一样捉襟见肘,一直未能如愿。

其实徐经世是有机会买得起电梯房的。有医院开出每年120万高价,请徐经世每周坐诊一天,但是徐经世理都不理:“给我这么多钱,还不是从患者身上挣的,拿着能安心?咱是老党员,当医生不能一味向‘钱’看。”

“西医、中医各有所长,宜中则中、宜西则西”

看病,徐经世是出了名的细致,还是出了名的“看不了”。

在门诊,有病人激将:“你是国医大师,这个病还能难住你?”

“你听我话,这个病你要手术,要看西医,这个不是吃中药能解决的。”徐经世慢慢地劝说。

在中医圈,徐经世是出了名的“思想解放”,不但不排斥西医,反而要求弟子们必须掌握西医知识。他说:“西医、中医各有所长,宜中则中、宜西则西。有时候中医治疗、西药支持,有时候中医辅助、西医治疗。”因这“思想解放”,徐经世在西医圈也有相当的知名度,还留下了“中医走进ICU”的故事。

2017年,一名59岁的女患者因“吉兰巴雷综合征”住进安徽某医院ICU病房时,已经出现四肢瘫痪、呼吸困难的症状,只能靠着呼吸机、鼻饲维持生命。病人家属把希望寄托在中医上,这家医院就邀请徐经世前去会诊。前后调治月余,患者终于成功脱离呼吸机,拔掉鼻饲管,离开ICU,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康复治疗。

还有一位82岁的老人,因“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住进安中医一附院ICU,当时神志昏迷,持续高热达39.5摄氏度左右,被诊为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伴低氧血症。多种抗生素联合抗感染治疗退热效果不佳,徐经世详询病情后,予以每日羚羊角粉两包鼻饲。用药两天后,高热就退下来,而且未再复发。

“看病可不能大包大揽,中西医要共享现代科技,尤其是现代医学的检验检查手段。有人囿于门户、学术、派别,学术上不愿交流,固步自封,但我一直坚持中西医取长补短,行业内互通有无。中医的生命力在于疗效,只有不断提高疗效,才能站稳脚跟。”徐经世说。

“当医生不能脱离实践,学用分离肯定不是好医生”

李永攀是近几年一直跟在徐经世身边的弟子,每当别人对他说“你是徐老关门弟子”时,李永攀都会说:“不对,徐老的门永远不关。”

想和徐经世学中医,又简单又困难。说简单,是因为在安徽中医药大学,不论是大学生、研究生,还是该校附属医院的医生,都可以在徐经世看病时观摩,有不解可以随时提问,想学习的徐经世都会教。说困难,指的是徐经世的“作业”又多、又重、又严格——要背透吃透中医经典,还要守在门诊与病人打成一片。如果做不到,就无法成为徐经世的正式弟子。

“当医生不能脱离实践,你闭门造车,不看病、不开方,学用分离,肯定不是好医生。”徐经世看重传承,首重门诊,“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就是从几十年临床诊疗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源于临床,也必须得在临床过程中才能得到验证。”徐经世一直鼓励后辈们将经典与临床实践结合,他说:“‘熟读王叔和(古代医学家),不如临证多’,我的成绩,归功实践。”

2014年7月底,连续两天的高强度出诊致使徐经世急性胆管炎发作,住进了ICU,他在病榻上想得最多的就是把看病经验尽量尽快地留下来。他把李永攀叫过去,说:“很多病案,你们抓紧都记下来,也许有一天我真的就不行了。”

脱离了危险后,徐经世就佝偻着腰,趴在病床旁的小桌子上整理书稿。他还在病榻上谋划搭建“国医沙龙”。目前国医沙龙已成为有助于中医更好传承和发展的大平台。

“我常常想,徐老为什么要这样拼?论声望,他已经是国医大师;论财富,他不知道拒绝了多少医院的高薪聘请。”张莉说,徐经世之所以这样无私忘我地工作,既是为了要解除病患的痛苦,也是为了中医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阅读:
严管“一卡通” 补贴发到位 固始扶志又扶智(脱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