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重压之下28天掉光头发 为了保护白海豚、建成海豚塔他们是真的拼了!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位于江海直达航道桥的三座“海豚”桥塔,是港珠澳大桥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尽管看起来灵动轻盈,这三座桥塔的重量却都超过了3000吨。它们的吊装也是大桥在建设过程中最难的工作之一。当三座“海豚塔”全部吊装完成的时候,海面恰好跃起了三只美丽的白海豚,与海豚塔的倒影遥相呼应。接下来,我们通过建设者的讲述,揭秘三座“海豚塔”的建设故事。

这已经是余立志第三次在凌晨的伶仃洋上指挥工作了。在他面前的是整个港珠澳大桥最后一座等待安装的桥塔,他和同事们需要赶在中午风浪变大之前完成吊装。

这座形状类似白海豚的巨型钢塔,也被叫做“海豚塔”,是整个港珠澳大桥整体吊装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超过3000吨的重量和不规则的形状已经给吊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更加艰难的是,它还要先在漂浮的船上,完成90度的旋转直立。

余立志:桥梁建设领域应该是也是首次遇到。在海上实现空中转体。那么在船上面的一个动态的一个海洋环境下,受潮汐的干扰比较多。涉及到比较多的人员的一些互动,协调的一致性,包括船舶的统筹。

超过400个人,20多艘船,要做到忙而不乱;两个巨大的浮吊要像一个人的两只手一样,保持动作的一致性,任何一秒钟、一毫米的偏差,都会导致整个吊装的失败,甚至会造成人员的受伤。

余立志:我们的钢塔的塔尖会穿越我们两个臂架之间的空位,因为它每边的空位的间距比较小,大概就一米左右。所以如果说对钢塔在过程当中晃动的幅度比较大,很容易会撞击到我们的臂架。

三座海豚塔终于顺利地完成了吊装,整个港珠澳大桥的七座桥塔也全部落位。然而余立志和同事们还来不及庆贺成功,更大的挑战就摆在了他们面前。

余立志:这个时候我已经进入了台风区,我们在这个阶段就需要把全桥进行尽快的合拢,然后让全桥的结构能够得到达到一种比较安全的状态。

这是整个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的最后20米,也是建造团队跟台风赛跑的第28天。短短28天,余立志竟然在重压之下掉光了头发。短短28天,他们完成了原本四个月的工期。7月9日,在台风来临的时候,整个团队看着已经合龙,毫发无损的大桥,终于送了口气。

余立志:所有人都感觉到十分庆幸,就是自己作为工程师来讲,他完成的作品里面有他的心血。

余立志:大家还是觉得能参与到这个项目,最大的是自豪。像我们这些工程师,它都是工程在哪里,人就在哪里。但是心里面记得,祖国在心中。

绿色造桥 保护白海豚家园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咸淡水汇聚,珠江口是中华白海豚的最大天然栖息地。要在这里建设一座世界最长跨海大桥的同时,还要尽量减少对白海豚生存环境的影响,建设者们是怎么面对这一难题的呢?

海豚塔附近的这篇海域也是国家级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白海豚不仅被称为“水上大熊猫”,更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吉祥物。在这里造桥,无时无刻不体现着绿色和环保。

为了保护白海豚,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成立专门的安全环保部,负责落实安全和环保工作,并与环境保护、渔业(生态)资源保护和中华白海豚保护等相关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与香港方建立环境保护联系工作机制,安排定期会议沟通交流,这在中国内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尚属首例。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安全环保部高级工程师 黄志雄:在实施过程中,每个施工工艺有一些重大的节点。还要把那个环保的措施怎么样去做到这些,白海豚的那些工作的,要把它写出来,然后经过我们批准,才能去实施的。

大桥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采用多种方式以减少施工作业对白海豚和其他海洋生物的影响。尽量避免在4至8月白海豚繁殖高峰期进行大规模开挖等容易产生大量悬浮物的 作业。以相对均衡的工作安排避免集中、高强度施工,减少对工程施工区及周边鱼类和白海豚的不利影响。

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陈海亮:在大桥建设期间,我们白海豚保护区管理局对保护区内的港珠澳大桥周边的中华白海豚生存的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科研,那么目前在珠江口已经识别出来进入我们白海豚数据库的这个白海豚已经有2300多头,这个在比起前几年录入数据库的这个结果接近2100多头已经有了数量上的增加。

相关阅读:
年近80仍在零下27℃的户外工作一整天 他说:国家富强的事一定要做好 金哲宏杀人疑案再审开庭 庭审过程中几度失声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