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转角遇到图书馆 咖啡香里品书香

广调查

读者互动数据说话

此前,广州编制了《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力争到2020年建成“图书馆之城”,实现每8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和人均拥有3册馆藏书籍的发展目标。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公共图书馆(分馆)172个,123个街镇建成实现通借通还且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图书馆分馆153个(含社会力量分馆33个)。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区街图书馆颜值颇高,硬件设备齐全,却“养在深闺人未识”,也有的图书馆人气火爆,但因建设年代久远,期待新馆落成。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沈亦霖、张姝泓、申卉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乔军伟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申卉

特色区街图书馆

越秀区图书馆四阅分馆

新型公共阅读空间藏书丰富“小而美”

在众多街镇社区图书馆中,越秀区图书馆四阅分馆可谓是颜值颇高的一家。这是广州图书馆首家与书店合作的分馆,坐落在东湖路的四阅书店内,面积约1000平方米,是一个集阅读、文创、藏品、美食为一体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截至今年10月,像四阅分馆一样,加入广州通借通还服务网络且对公众无门槛开放的社会力量分馆达到33个,其中今年新建13个,成为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

走进宽敞明亮的书店,一低头就能看见地上的馆内设施指引,指引将各功能区的位置一一标注。书店的“颜值”也相当高:墙上投影的诗经字句、整洁丰富的木制书架,还有舒适的沙发和咖啡厅……

越秀区图书馆四阅分馆以一扇玻璃门与书店区域相隔。门边放了一台自助办证、查询、借还一体机,像广州图书馆一样,在这里用身份证即可自助办理借还书、查询、注册新读者证等业务,图书馆的图书也可以在此实现“通借通还”。据介绍,越秀区图书馆四阅分馆馆藏图书2万册,基本都是新书,种类数量相当丰富。除了图书馆,书店里还有上万本新书可供翻阅。记者前往时,虽然是工作日,但图书馆内的几张长桌边基本都有市民在阅读。

此外,四阅分馆长期开展“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只要符合图书馆收藏要求,不用在书店买书,只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即可拿回家,按照图书馆的要求归还即可。

传统区级图书馆

番禺区图书馆

人气火爆供不应求读者期待新馆落成

位于番禺区市桥的番禺图书馆是一家老牌区级图书馆,也是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较早使用计算机管理和全开架借阅方式的图书馆之一。

记者走访时发现,虽然该馆已有40多年历史,人气依然火爆。上周六下午3时,馆内前来阅读和借还图书的读者几乎挤满了四层楼。记者现场观察,虽然馆内设有自助借还机,但“供不应求”,许多读者放弃在机器前面排长队,转而在一旁的人工服务台办理借还手续。而在图书阅览室里,不少读者由于没有足够座位,只能站在书架前看书,甚至有人席地而坐。

80岁的退休教师陈绍球告诉记者,他在番禺图书馆的借阅历史有30多年了。“相比二三十年前,番禺图书馆的书多了很多,想看的书基本都有,一张借书证一次性可以借15本书。”不过,图书馆的设施还是基本是刚建馆时的配置,空间有限、书桌和座椅都很缺乏。他希望建设中的番禺区新图书馆能早日落成,期待体验新图书馆的借阅环境。

传统社区图书馆

面积较小主打童书

希望优化开馆时间

除了极具特色的街镇社区图书馆和区级图书馆,还有一批社区图书馆是由原本社区的文化站改造而成,位置大多在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附近。

越秀区图书馆建设分馆位于建设二马路的建设文化站3楼,这里不仅有图书馆,还有长者饭堂和社区活动中心。由于建设分馆还是人工借阅、办证,所以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是8时30分到17时30分,其中,12时到14时是午休时间,图书馆不开门。

记者走访发现,这是一个集电子阅览、阅读为一体的传统图书室,面积不大,灯有些暗。馆内设有电脑、长桌椅、书报架和自助办理机。建设分馆的书基本以旧书为主,新书则基本都是儿童、青少年读物。一位来还书的阿姨告诉记者,自己是附近的居民,经常在这里借书给孩子看。“如果到少年儿童图书馆还得搭车,在这里就能借书还书,很方便。”不过,这个图书馆显得颇为冷清。管理员说,这里一般周末人会多一点,平时基本只有附近的小孩放学后会在这里看书自习。

记者走访时还发现,其实不少社区图书馆的设施、陈列、馆藏都与建设分馆相似。如白云区的永平街分馆,图书馆就设在岭南新世界小区内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旁,但周日不开馆。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自己并不知道社区里“藏”了这家社区图书馆,由于图书馆都是在平时上班时间开馆,与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不太相符,希望尽可能在周末也开馆,这样可以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软硬件提升:完善基础功能优化资源配置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一些街镇社区图书馆还是较传统的图书室,实用面积、书籍种类数量有限,灯光不够亮、wifi也不好用。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坦言,图书馆建设最重要的还是基础功能的完善和发挥。从资源配置上来说,丰富图书种类、及时更新图书更能吸引读者。

方家忠认为,馆设空间紧张在老城区尤为突出。“建议把现有的公共图书馆纳入到通借通还的体系中。条件较好的分馆可优先改造,标准是不少于500平方米,配1.5万册以上的图书,接入公共图书馆系统、wifi,对环境进行装修改造等。”

方家忠表示,去年改造了37个街镇社区图书馆,未来还会继续改造。“条件最困难的图书馆也要在2020年改造完成。”

此外,方家忠坦言,人力资源紧缺的确造成部分社区图书馆服务相对跟不上。根据建设规划,到2020年,区政府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由区馆为街镇分馆统一派驻2名工作人员,实施统一招聘、培训和考核,确保专人专职。为街镇分馆人力资源投入提供了政策保障。

提升认知度:走差异化路线服务老少群体

一些街镇社区图书馆在市民中的认知度较低,功能较弱。那么,如何与综合图书馆形成互补?

在方家忠看来,社区图书馆要走差异化路线。“一老一少两个群体更需要在家附近有一个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应该侧重于向他们提供服务。”如黄埔区的缘创分馆在企业园区里,直接服务对象是企业员工,图书馆将商务洽谈、商务演示结合进去。黄埔港分馆由于附近居民与渔业关系密切,便以船为蓝本进行改造,把图书室以船舱命名。荔湾湖分馆是典型的老城区图书馆,有更多的少儿图书资源。

如何让社区图书馆更广为人知,方家忠表示今后要加大宣传力度,各区、镇街图书馆要举办多种活动来吸引周边居民参与,扩大市民认知度;逐步推进标识体系的建设,目前已公布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统一标志,在各分馆的标志牌上都能看到这个统一标志。未来还要纳入到路标路牌系统里,市民在路上就能看到附近图书馆的路牌指示。

为将广州建设成为“图书馆之城”,广州先后编制出台《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和《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其中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和规范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的快速发展,重点解决街镇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保障不足、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实现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据统计,2017年,各区公共图书馆经费投入合计约为1.99亿元,人均经费合计为13.71元,同比分别增长41.86%、37.40%。其中,越秀、黄埔、增城、南沙区公共图书馆经费投入均超过2000万元。预计到2020年,将新建成南沙区等7个区级公共图书馆馆舍,新增投资约14亿元。

相关阅读:
3D水幕映西关 高喷喊泉比声浪 应对人口老龄化报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