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东莞木屐制作技艺故事:莞屐尚花轻为贵 娇娘赖汝过火盆

红漆描花木屐非常精美(本文图片均由记者 陈栋 摄)

木屐上的图案以花鸟为主

非遗传承人梁锦泉正在制作石龙传统木屐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首家喻户晓古诗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之手。中国历代类似的关于木屐的诗词多不胜数,毕竟中国人穿木屐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年,就连东莞市石龙镇手工木屐制作技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东莞尚绣花屐,以轻为贵。其中东莞石龙镇的传统手工红漆描花木屐,选料精,颜色艳,图案美,有着步步高升、一帆风顺、花开富贵、吉祥长寿等好意头,深受人们喜爱。不仅是日常行走、乘凉的必需品,更是东莞人办结婚、乔迁、外出谋生活求学时必不可少的行头。

前世:过去东莞人人爱穿木屐

说起木屐,不得不说起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晋文公为逼隐居绵山的介子推回来,放火烧山。谁料孝子介子推并没有背母下山,反而抱树而死。晋文公后悔莫及,命工匠用那树根做成一双“木屐”,不时套在脚上,呼为“足下”以示敬之。从此,木屐和清明寒食开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足下”也成为一个敬辞,运用至今。

过去,木屐不仅在中国非常普遍,在岭南更是颇受欢迎,东莞地区人们还特别热衷红漆描花木屐。探究其原因,木屐是当地最接地气的生活必需用品之一:岭南地区湿热多雨,贫乏年代,人们经常赤脚行走,很少能穿着鞋袜,鞋底较高的木屐非常适合岭南地区梅雨天气较多的气候特点,人们穿着木屐上街不湿鞋不湿脚,通风方便,比草鞋、布鞋和皮鞋都实用,走在青石板上还会发出清脆的响声,让人心情舒畅。是故,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有记载说:“今粤中脾媵,多着红皮木屐。士大夫皆尚屐。沐浴乘凉时,散足着之……东莞尚绣花屐,以轻为贵。”

东莞石龙镇的传统手工红漆描花木屐,选料要精,颜色要鲜艳,图案精美,非常喜庆,加上木屐(底)比较高,有着步步高升的好意头而深受东莞人喜欢。尤其在过去,它可是东莞人办结婚、乔迁、外出谋生活求学时必不可少的行头。每当有新人要成婚,按照东莞旧习俗,天还未亮,姑娘早已梳妆打扮完毕,等待来接亲的丈夫。浩浩荡荡的接亲队伍行至门口,姑娘穿着红色木屐缓缓走出家门,从此成为人妻。新婚满一个月,新人的房间内又多了两对小木屐,意为求子求福。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东莞石龙木屐业发达,老街上的木屐店铺就多达几十家,曾有店铺在门前挂上一只硕大的木屐作招牌招揽顾客。东莞市传统手工红漆描花木屐制作技艺传承人梁锦泉,年近六甲,入行近30年了。他回忆说,旧时东莞街头,处处可以听到大人小孩穿着木屐的踢踏声。他小时候,父母只有过年才舍得为子女买一双新屐,在年初一早上穿着到街上去“踢踏”炫耀一番。

今生:部分本地人只有结婚和新居入伙时会穿一下

纯手工做一双好看的木屐并非易事,从制板到最后完工,需要近20个工序,而石龙全手工红漆描花木屐制作更难,需要在木屐上绘制松鹤、太阳、龙凤等传统山水花鸟花样元素,相互组合为寓意“一帆风顺”“花开富贵”“吉祥长寿”等好意头的国画作品,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和美学修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木屐逐渐被其他鞋类取代,销路有限,竟成了夕阳行业。加上工序繁琐讲究、利润微薄,年轻人不肯学或只有三分钟热度,导致该非遗项目后继乏人。入行近30年、与木屐为伴,与油漆为伍,辛苦了半生的梁锦泉,虽然一如往昔,每天重复着打磨、画样、钉屐面等木屐制作步骤,但作为东莞唯一会这门技艺的人,他对其技艺的传承忧心忡忡:“再过几年就不做了,也做不动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制作技艺如果还是后继无人,以后也许就再也看不到这种木屐了。”

据他介绍,目前在东莞,只有一些结婚场合还用得到红漆描花的传统木屐,部分人依旧遵守着结婚和新居入伙时穿木屐的习俗。“本地人在办婚事跨火盆时,新居入伙时,为了图个‘夫妻恩爱’‘步步高升’的好兆头,都会购买一双(木屐)穿一下。”

十年木屐步苔痕,石上松间水自喧。三辟草堂仍被褐,数行书札忽临门。2010年,梁锦泉入选东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成为红漆描花传统木屐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让他看到了曙光。

为了把这种传统文化保存下来,并让更多人认识它,梁锦泉在材料、绘画内容、包装等做了诸多新尝试,近年来,更是时常出入各类课堂教学,频繁亮相各大“非遗”活动传艺。石龙镇文化部门也积极进行了宣传推广,并以此创作了群舞《木屐声声》,该节目曾于东莞市第七届青年舞蹈大赛颁奖晚会上荣获金奖。(记者 沈汉炎)

相关阅读:
这俩男生七进七出火海中救人 获誉当代“赵子龙” 小区摆穿红色泳衣美女洗浴像 网友:衣品不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