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滴滴开启黑名单功能:亡羊补牢还是形同虚设?

原标题:滴滴开启黑名单功能:亡羊补牢还是形同虚设?

停运一周进行整改,增加一键报警和分享行程给紧急联系人等功能……近期,滴滴在安全方面的又一项举措,再次吸引了舆论场的目光。10月10日,滴滴出行官方微信发文称,10月18日更新的滴滴乘客端和司机端APP将试行“黑名单”功能,届时乘客和司机可在取消订单、投诉、评价页面选择将对方加入黑名单,“屏蔽”后的12个月内平台不再为双方匹配订单。

自10月10日滴滴发布该消息后,网友们对滴滴的此次动作进行了广泛探讨。10月11日早上9点40分,该话题位居百度热搜榜第14位。截至10月19日下午5点,“滴滴黑名单试行”位居百度热搜排行榜第40位。而在当天下午2点25分,该话题位居第44位,呈上升趋势。那么大家究竟是怎么看待滴滴黑名单的呢?

网友:频繁拉黑后“滴滴炒鱿鱼”

网民对滴滴此举的讨论也出现了明显分歧。

有些网民对滴滴的作为还是比较中肯的:

也有些网民对“拉黑”功能建言献策的:

还有一些对这种行为完全持质疑观点的:

司机:“黑名单”或不会改善出行安全

线上吵得欢,线下又是怎样的呢?

在北京开快车的位师傅表示,黑名单的开启其实是乘客和司机双方之间的一种制衡关系的形成。“而现在很多乘客对滴滴司机有着刻板印象,总觉得应该单方面让滴滴司机提高素质,其实不然……”

另一位司机表示,现在有一些乘客片面地要求滴滴司机提高工作素养,提高安全指数,但一些乘客的个人素养也不怎么样。比如一名乘客经常恶意举报,每天他打一次车,一个月就能拉黑30名司机。

也有司机表示,黑名单的开启并不会改善出行安全条件有着怎样的帮助。

在北京开出租车的河南籍焦师傅表示,滴滴采取什么样的安全措施,应该考虑不同地区的运营情况。“我在北京打工,家里也有老婆孩子,他们还等我回家寄钱呢。”焦师傅说,在北京开滴滴的司机有很多是外地人,都是在北京打拼的人,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乘客有什么非分之想,“滴滴搞了停运整改、搞了报警,反而让乘客和司机之间的关系比原来紧张了很多,防备更甚。”

乘客:黑名单的主观性太强,而且不具有即时性

而在采访中,一些滴滴乘客普遍对该功能并不看好。“这只是一种事后的评价,不会在安全问题发生时为乘客提供保护,不具备即时性。”在南京上班的范女士表示,她每天上下班时间大致在晚上7点钟左右,从单位到住处需要1小时左右。在白天最长的夏天,南京在晚上7点天也黑了。而晚上是最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一旦出现紧急情况,黑名单是不会起任何作用的。“毕竟黑名单功能只能在取消订单、投诉、评价页面使用,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就算拉黑有什么用呢?严重一点可能连拉黑的机会都没有了。”

“这个黑名单的主观性太强,”在合肥工作的袁女士表示,乘客和司机对对方的评价不一定完全一致,很大程度生会受到当时心情的影响。“我身为一名乘客,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如果我主观上对司机的服务不满意,那我很有可能给他差评并拉黑。但事后想一想也许我给他的评价是不客观的。”滴滴的这种功能很有可能成为乘客遭遇不顺心事情后殃及司机信用评价的助推器。“如果我对司机不满意,就算我拉黑他了,下一次我能匹配到他的几率又有多高呢?”北京的郭女士说:“拉黑对于提高安全指数其实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我和滴滴司机也不熟悉,这又不像微信那样,我不喜欢哪个人,我可以把他拉黑,我感觉这种拉黑功能只会在发泄自己不满情绪时使用,虽然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

“而且拉黑后,势必影响一些司机的收入,没准会进一步刺激司机的不满情绪,甚至衍生出犯罪,”北京的滴滴老用户王先生说道,“此外,以前打个差评都怕人家打击报复,新闻上确实有,那现在又如何确保拉黑这一行为是安全的呢?”

责任编辑:吴金明

相关阅读:
医生送病人回家后因这事伤心得一夜无眠 结局太暖 四川女子乘缆车滇池坠亡:在昆明有房产 死因成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