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纸鸢放走坏运气家家品尝菊花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有贵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广州人过重阳节由来已久,且过节习俗不仅仅是“登高”一项。我们不妨穿越到80年前甚至90年前的广州,看看那个时候的广州人是如何过“重阳节”的。

1926年重阳节前夕,很多媒体做了报道。《广州民国日报》甚至用专版形式报道重阳节话题,一篇署名为痴农的人写了一篇《重阳旧话》的文章,里边提到,“重阳之名,见诸魏文帝与钟繇书,由来已久”。

此外,这个专版一共刊登了《今日妇女照相之心理》《重九杂忆》《登白云山》《九九之屑》等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重阳节。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那个时候的广州人过重阳节“项目”很多。

过节必备菊花糕

这一天,很多广州人喜欢自己亲手用纸扎一个小纸鸢,把它系在买来的纸鸢上,上面写着“一生不幸事,此日尽消除”十个字,并带到比较高的地方放飞,等纸鸢飞到半空的时候,再把线扯断,任由纸鸢飞走,做完这事后,得马上回到家里。人们认为,在重九这天,这样做会转运,因为衰气都随着纸鸢飞走了。

“三秋九月黄菊盛开”。广州人称九月为菊月,“菊”是重阳节的点缀品。广州人有在重阳节制作菊花糕的习俗。这一天,广州人大多是以菊花糕为赠品,菊花糕上画着彩鸢,再洒上栗子碎屑。当然,也有人把菊花和米、面、肉屑、栗子等合在一起制作糕点,统称为“重阳糕”。诗人崔正时有诗云:“归去气钱烦里社、买糕沽酒作重阳”,说的正是这个情景。

白云山人头攒动

一篇署名为“林参天”的文章详细描述了重阳节期间广州人登白云山的情况。文中说到,“‘白云山’为广州名山,地势偏僻,平日人迹殊稀”,但每到重阳节这一天人头攒动,由于地势偏僻,官方不得不出动军队来保护登山人的安全。“红男绿女、结队成群、联袂往游”,各个学校也组织学生登高队来到白云山,平日里“久没于荒郊之外”白云山也在“重阳一日”颇有人气。

重阳节里颇为热闹的另外一个行业就是“映相”业务。那时的人们认为,重阳这天映相可以“去除不祥,转及佳运”。所以,当天各个照相馆的营业额是平日的三倍还多。有的人甚至要排两个小时队,才能照上相,即使如此,“摄影者亦安然甘之”。

沙河粉店纷纷涨价

我们再来看1935年的重阳节。那天正好是星期天,天气晴朗,在黎明前,“白云山、登峰路、东沙路、小北大北一带,汽车行人已络绎不绝”,人声鼎沸,汽车号角、爆竹到处响起来。直到这天下午5时,游人才开始减少。为了保卫安全,公安局派出大批保安队以及“沙河公安分局警察”,“番禺南海县派警卫队等来往巡视”。

小贩们当然不能放过这个机会。很多小贩乘机将“冥币香烛”以及“红果、烧肉、牛果”等摆放在游人必经之路,价格比平日贵很多。沙河镇一带沙河粉店的价格也贵了不少,不过由于帮衬者不少,有的店甚至售罄了。

说到交通情况,很多人租车出外游行,车价也比平日贵了一倍。马车行同样受热捧,从仓边路往沙河的马车供不应求。

不过这天也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上午9时多,位于越秀山麓的“私立广东中学”有40多学生到白云山一带游览,这些学生是在大东路“岭南汽车店”租车前往的,到“登峰路转弯处”,由于司机不慎,汽车侧翻,当场受伤者有16人。事发时候,正好有“方便医院救护队经过”,立即上前救护,另外通知医院加派汽车到场,将伤者运回医院施救。

相关阅读:
“面子”提升社区颜值 “里子”提高生活品质 业主有爱 速筹8万保安有情 转捐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