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教育局为“家校群”定规矩 防止沦为“拍马屁群”

原标题:华商热议 西宁一教育局为“家校群”定规矩

防止“家校群”沦为“拍马屁群”

网友建议全国推广 你怎么看这一规定?

核心提示

“老师在家校群里发了作业,我一直犹豫要不要回复”。“每到逢年过节,我就纠结,要不要给孩子的老师发祝福短信?”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的家长们再也不必为这样的问题煎熬了。

事件起因

15日晚,人民日报官微转发了新华网《防家校交流群成“拍马屁群”!青海西宁一区教育局出台规定》一文,报道了西宁市城西区教育局9月28日印发的《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五要五不要”管理规定》,该规定对“家校群”内容做出了明确要求。报道很快在全国引发广泛关注,网友纷纷建议在全国推广这一做法。

西宁市城西区的“五要”指:发布信息要符合教育方针、政策;发布信息要注重实效;发布信息要传递正能量;发布信息要文明有礼;发布信息要规范严谨。“五不要”是:一是休息时间不要发,信息发布要在工作时间内,切实保障广大学生、家长的休息权利。二是作业、成绩排名等不要发,学生作业教师要当堂布置,不得在交流群中发布,不得发布学生考试成绩,同时批评表扬不发,拉票评比不发。三是未经区教育局许可的求助、慈善、募捐等活动信息不要发,一般性通知,原则上不点赞、不回复,避免“拍马屁群”的出现。四是与工作无关的言论、图片、链接等信息不要发,如商业广告或商品营销,严禁教职员工成为“微商”,避免“广告群”的出现。五是他人隐秘信息不要发。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

热议1

教育局的做法是否合情合理?

当事教育局:家长普遍比较满意

昨日,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西宁市城西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严老师介绍,出台规定的初衷是为了切实减轻老师和学生家长的负担,理顺家校管理,对相关行为做出规范。刨除国庆7天假期,规定出台刚刚一周,目前正在贯彻落实之中。从学校收到的反馈情况看,家长们普遍比较满意。

严老师说:“毕竟,家校联系群是一个联系的功能,赋予它太多功能,一是没有必要,另外也会干扰老师和学生家长的交流,给家长老师造成一定的负担。”

老师声音:莫让“家校群”成老师负担

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吴辉告诉华商报记者,他自己也在几个家校群里,不堪其扰的就是家长刷屏。吴辉介绍,刷屏有两种情况,一是很多家长喜欢接龙,比如自己的孩子买了个什么保险,其他家长跟着接龙。二是逢年过节时,家长会在群里发一些祝福老师的信息。这本身没什么,但一些家长没有诚心,一路复制下来,不仅流于形式,造成刷屏现象,还给老师增添了负担。回复吧,实在回复不过来,不回复吧,又显得没有礼貌。

“西宁市城西区‘五要五不要’比较有针对性,我对此持赞成意见。”吴辉同时对“五不要”中的“不发作业”有不同意见。“这个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对于小学一二年级比较小的孩子,他们不太会写字,也没有养成记录的习惯,老师在家校群里发作业也是方便家长。如果是三四年级甚至更高年级的孩子,那当然不需要发了,应该让他们养成自己抄作业的好习惯。”

律师声音:教育局管得是否有些过分?

云南华恒律师事务所主任曾维昶认为,教育局出台的《五要五不要》是自身教育行政管理的职责范围,但内容上过于详细,涉及到微信交流的具体方式方法,如“一般不使用语音交流,不滥用私人化表情”等,似乎管的太宽了,还有一些内容也值得商榷,如“学生作业教师要当堂布置,不得在交流群中发布”、“一般性通知,原则上不点赞、不回复”,作业的布置,为什么就不能同时在平台发布呢?点赞不点赞、回不回复是家长、教师自己的自由,是不是管得稍微有些过分了?

陕西仁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梁广玄则认为,家长对老师在网络平台拍马屁实际是社会上权力崇拜不正之风的缩影。因为目前教育资源有限,老师在教育方面拥有许多隐形权力,这导致老师和学生家长二者的地位存在天然不平等。QQ和微信群等家校平台本来是学校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的工具,但是现在演变成了家长对老师巴结奉承的一个新的渠道,西宁城西教育局率先出台该规定禁止不良行为是很有针对性和必要性的,应该大力提倡和给予支持。

热议2

家校群应该是怎样的?

家长心声:希望在全国推广

李先生:孩子的学习是一家人的大事,家校联系群是了解孩子在学校表现、和老师交流沟通的窗口,很有必要。自己的QQ、微信群除了“家校群”没有设置“消息免干扰”,其他群都设置了。以前每逢节假日,尤其是教师节,经常能看到家长在群里祝福老师的各种信息,铺地盖地的。自己本来没打算发,看到其他家长都发了,担心对孩子不好,也就跟风发了。如果本地也有这样的政策,以后就再也不必为这些事心烦了。

高兴:西宁市城西区的做法很好,希望这种做法在全国推广。

小兴:太好了,这种不正之风是该治治了,多少家长对这种拍马屁深恶痛绝却又为了孩子不得不做。

王先生:老师在群里发通知后,其他家长总是回复“收到”“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等信息,由于自己是夜班,看到的往往是家长的刷屏信息,老师发的重要通知往往很难找到,导致孩子被批评。后来,老师特别建立了一个通知群,规定这个群里不允许家长跟帖、点赞、回复,有效解决了刷屏等问题。

吴先生:为了方便和老师沟通,孩子的语、数、英老师各自建立了自己与家长的联系群,感觉负担很重,呼吁减负。

张女士:女儿上五年级,老师规定,群里布置作业后,家长必须回复,否则会单独给家长打电话,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刷屏,如果强调不需要回复,那就好了。

专家观点:安静的家长群才是常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出现问题是因为没有明确界定家长群的性质,制订家长群规范,而这是我国中小学缺乏现代治理,导致家校责任边界模糊的问题在家长群中延续。

从家长群的性质看,家长群应该是发布家校联系信息的工作群,而非自发建立的聊天群、交流群,也非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情况的学习情况汇报群,对此,学校老师在建家长群时,就应该明确,并制订清晰的群规。学校老师有重要信息,比如开家长会,学校因极端天气调整上课时间等,才在家长群中发布,除此,其他所有信息都不再发布,包括学生的作业、考试的成绩、学校表现等都不得发布。如果家长在群里讨论交流育儿经,教师也需要明确制止。安静的家长群才是正常态。 华商报记者 陈有谋

责任编辑:王亚南

相关阅读:
骗保案后续:两人婚姻不像秀的幸福 曾离婚又复婚 冲冠征途,奋发再启程!新赛季华南虎男篮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