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游 学校周边商家推波助澜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如今,各种手机游戏层出不穷,青少年沉迷其中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过去这一直被认做是城市病。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智能手机、4G网络在农村地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开始沉迷于手机游戏,直接影响到了农村青少年的学业与成长。

这个正一头埋在游戏里的孩子叫小李,是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太平镇的一名小学生,从他熟练的操作可以看出,这款《绝地求生》游戏他已玩了很久。每天除了上课,大部分的时间他都泡在游戏里。

小李妈妈 钟三娣:不知道他打的是什么游戏,我说了先做完作业才玩,不做不可以玩,他就不行。我都拿棍子打他。

记者:还打他?

小李妈妈 钟三娣:不打不行。

小李的妈妈在村里养猪场工作,每天十分辛苦,爸爸则在外地打工,大多数时间照顾小李的任务就落在快90岁的奶奶身上。

小李奶奶 黄珍:管不了他,不听话,老是按手机,老是跟电话里的人聊天,笑,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一回来就玩,(每天玩到晚上)12点多哦,你们去说说他。

长时间沉迷游戏,让小李在学校里也难以控制自己玩游戏的冲动。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太平镇大城小学校长 伍一成:像他打游戏,头都不抬,一直在那玩。但是在学校里面,他的精神很容易分散,不容易集中。

记者走访周边多个村落后发现,像小李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一到假期或者周末,村里有网络的地方就成了孩子们的聚集地。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太平镇大城村第一书记 徐凯辉:在村里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有那种感觉,网络特别慢。我在想,是不是村里网络的问题,后来村干部提醒我说,你到外面看一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然后我就跑过去看。那时候是暑假,我发现有挺多的小学生。他们暑假可能在家里也没事做,他们就拿着手机在这里蹭网,上网玩游戏。

在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2018中国儿童互联网安全调查报告》中显示,“绝地求生”、“王者荣耀”、“我的世界”、“第五人格”和“跳一跳”,依次刷新了热门游戏排行榜。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玩游戏的时间上,留守儿童要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尤其是在“每天玩4-5小时”以及每天玩“6小时以上”这两个时间段。以小李家所在的清远市太平镇为例,总人口41763人,其中外出打工的人数占了接近一半。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太平中心小学副校长 黎春泉:留守儿童这块的话,父母外出要跟孩子,要跟老人家联系,手机的话是家庭里面必备的通讯工具。小孩子接触网络游戏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小孩子玩这个手机网络游戏应该还是比较普遍的。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太平中心小学校长 李恩新:现在农村小孩也跟以前不同。以前可以干农活,也可以消磨时间。帮家里挑水,甚至去砍柴割草都有,甚至去收稻子都有。现在的小朋友,回到家,本身家里就没什么农活干,小孩子更加不用了。无事可干的话一想到就玩游戏。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太平镇镇长 陈金湖:我们欠发达地区乡镇,留守儿童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全镇来说大概也有一千多(名)留守儿童,网络对他是很大的吸引力,跟父母相处得时间比较少,被人约束,被人管教的空间比较大。造成了留守儿童,希望通过网络去寻找感情上的寄托。

而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农村青少年沉迷手游现象的发生,与一些商家的推波助澜也有相当的关系。

记者走访广东省多个乡镇发现,为了防止手机游戏进入农村校园,很多学校出台了手机“禁令”: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学校,宿舍也没有设置充电插口,但仍然有学生偷带。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太平中学九年级三班班主任 毛建辉:我们没这个权利去没收学生的手机。因为手机属于学生的财产,他家长给他的,我们也不能够搜身。只是发现(带手机)这种情况替他暂时保管。

而在这个离当地镇中学不足50米距离的小卖铺,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都会聚集许多学生在这里打游戏,只要在店里消费,就可以享受店内的WIFI,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手机托管业务,并从中获利。

学校周边小卖铺老板:时不时肯定有啦,时不时过来玩一下,(催促学生)20分了,回学校啦。

而在一些镇街道的手机店内,还会向学生推销游戏卡,有的甚至买手机就送游戏卡。

手机店老板:现在办就马上送给你(卡),游戏日租卡,联通的是最多的,1元钱1G(流量)。

中学生:我的卡在这买的。

而对于一些游戏商家推出的防沉迷软件以及实名认证等措施,真正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小学生:自己家人帮我注册的账号,我姐姐。

记者:那你玩用谁的(号)玩?

小学生:我爸爸的。

专家认为,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辨别能力不够,游戏里的一些不良信息难免造成价值观走偏、行为失范,甚至诱发盗窃、暴力等违法行为;同时,沉迷游戏消耗精力、耽误学业,也会导致精神颓废、身体羸弱。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同时,我国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等成瘾行为有加剧趋势,24%的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长达到2-4小时。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曾发布了全球首份《国民健康视觉报告》。报告预测,如果没有有效的干预,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专家表示,长时间沉迷电子产品,宅在家中,会加重眼睛疲劳,增加近视发病率。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施维:有一个小小的实验,看20分钟左右的手机,结果发现对这个视力的调节的影响呢,可能相当于(看)三到四个小时的电视,另外,它对近视的发病率的增加,可能会达到多增加10%到20%的几率。

专家表示,长时间低头玩电子产品会令颈椎习惯性前伸,影响骨骼发育,形成“歪头宝宝”、“手机脖”儿童。而过度接触电子产品,孩子会习惯于对着屏幕直接获取信息,影响早期的大脑发育,特别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认知延迟,容易冲动以及不能自律等情况。

而游戏里的一些虚幻、暴力内容,不仅会对孩子性格有影响,还容易让孩子沉迷其中,形成心理依赖,引发网瘾。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 张纪水:长期玩游戏,可以刺激多巴胺分泌,它(大脑)有一个峰值体验,所以就会追求这种体验,这个叫犒赏系统,容易成瘾,不让他玩了,会出现焦虑,情绪不稳定,情绪低这种反应。

同时专家认为,除了身体上的伤害,长期沉迷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不容小觑。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 孙云晓:我们青少年一代是由一个一个孩子组成的,儿童长大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社会化的过程,而沉溺网络游戏,他变得不能跟别人很好地交流,没有交流的经验,慢慢淡化了这种需求,社会化程度就严重降低了,这样的话,他将来走向社会就会变成一个不能适应社会的人。甚至家庭生活、个人生活都不能正常发展。

如今,沉迷网络游戏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成瘾性”精神类疾病,社会各界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比如游戏公司核实用户身份、推出防沉迷网络,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等,但都收效甚微。专家建议,无论是从企业、家庭还是学校,都应更充分地尽到责任,合力解决农村儿童手机游戏沉溺问题。

眼前这几本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和媒介素养的教材,是广东省率先在全国推动的中小学教师网络素养培训行动的使用教材。教材中对如何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互联网,防止网络沉迷,全面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目前,这些教材已经在今年秋季新学期正式提供给广东省和全国各地教育系统的教师学习,下一步将全面结合教材将网络素养教育推进课堂。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张海波:我们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体系里,应该把网络安全作为我们网络时代每个小公民,每个原住民必修的一个基本课程。我们的网络素养应该跟我们的艺术素养,文学素养一样,成为我们21世纪,我们新时代网络社会公民的一个基本的素养,或者核心素养。我们应该动用很多乡村的这种宣传体系,包括社会组织体系,向这些我们的所谓的监护人,看管人,不管是老人还是亲戚朋友,都应该广泛宣传网络安全,网络素养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网络安全的危害。在乡村也形成一种网络安全教育的氛围跟意识,意识到网络安全跟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是互联网时代一样重要的安全。

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其中提到要“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除此之外,张海波认为,要净化农村的教育环境、改变许多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现状,政府也应继续加强监管,对一些不良游戏或网络平台进行严格的管理;网络游戏相关企业也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张海波:应该说我们现在立法的脚步远远跟不上现在网络的发展。现在我们也经常会遇到问题会约谈企业,但是我觉得这还不够,应该在立法层面上。企业他哪些是底线,哪些是红线,遇到问题怎么样进行处罚,这个我觉得应该越来越细。企业采取的措施,不应该是某一个环节的,或者我认为是亡羊补牢式的。而是一种整个贯穿在整个产品的,全过程中的。那么他才会可能会更有效。比如我们在网络游戏的设计中,如果这个网络游戏是适合到哪个年龄段的人群的,就应该注意到这个年龄段人群,他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可能你很多成人觉得能控制住的,我们的孩子可能没有那么大的自控力。另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一些内容,哪些内容,是哪一个年龄段孩子们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或者损害他的身心发展的,可能他更加易于去模仿或者产生误导的。这些在它的产品研发环节,就应该经受一些各环节的检测,不是说等到最后,我已经把这个产品全部研发出来了,出现了问题了,好了,我搞个系统,我指望说,有个系统就一劳永逸的解决了。

同时,专家认为,想要真正把被网游粘住的孩子们“唤”回来,让他们不再沉溺于虚幻的快乐,家长也要带孩子参与到更多现实社交中,给予更多的陪伴和关怀。

相关阅读:
“村霸”主任私自提拔干部殴打村民 获刑两年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王三运受贿案一审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