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光明网评新老用户资费差距大:三大运营商真不知道问题在哪吗
昨天(9月20日)有媒体报道说,国务院第八督查组邀请10名网友与三大电信运营商见面。针对新老用户资费差距大的问题,三大运营商作出了回应:中国移动的回应说,将公示所有在售资费套餐,新老客户不同权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中国电信表示,将在一个月内整改到位,如发现问题严肃问责;中国联通则回应,将严格保证新老客户同权,如有违规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上述表态,让人琢磨再三。在回应中,有两家电信运营商用了“一经发现”的词句,言外之意就是已经基本上没有问题,有问题也只能是“一经发现”了;一家电信运营商承诺“一个月内整改到位”,意即现在还存在问题,一个月以后也是“如发现……”,和“一经发现”的意思相同。
然而,所谓“新老用户资费差距大的问题”,真是这么简单么?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上述回应,真有点“没来的请举手”的意蕴。新老用户资费差距大的问题,更主要的是由提速降费的政策所带出来的问题。对这一政策,上至国务院、下至政府主管部门都在大力推进,并将之纳入政府的施政目标之一。当然,实现这一施政目标,全有赖于三大电信运营商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
提速降费政策,是国家新时期整体发展战略在电信领域的具体体现,因而这一政策是普惠性的、无差别的。既是普惠,按照常识,电信运营商应该采取最简洁、最直观、最让人感受得到的办法来落实这一政策。什么是最简洁、最直观、最让人感受得到的办法呢?显然,直接在老用户的既用套餐内增加流量或通话时间、提高上网速率,就是最简洁、最直观、最让人感受得到的办法。而现在三大电信运营商的营销策略,则是通过“折腾”用户,来迟滞乃至变相取消提速降费的普惠性:老用户不愿意“折腾”变更套餐,那就不能享用提速降费的实惠。
老用户的既用套餐中,流量很少、通话时间相对较长。在移动社交媒体的通话功能已经逐步取代移动电话功能后,电信套餐内的大量通话时长及其资费被沉淀至电信运营商的账薄上,成为其巨额利润的重要来源。变更通话时间和流量的设置比例,既简单易行,又惠及用户,为何不做?而运营商不惜大量客服成本向老用户推销的“升级”套餐中,除了资费升级以外,噱头更多,不是通话时间畸少——目的在于让用户“餐”外用资,就是流量说法多多(参见光明网评论员文章《电信套餐是优惠还是挖坑,你说呢》),根本让人体会不到提速降费的实惠究竟在哪。
放着简单易行的办法不用,非要逼迫老用户去“麻烦”客服,更改套餐,而后才能享有国家提速降费的普惠政策,这个招数和套路,正是电信运营商采取的市场营销策略。由此看来,三大电信运营商在执行国家提速降费政策时,设计了一套异常繁琐的套路,依然用其惯常的套餐套路来应对和执行普惠性的政策。这种营销策略的设计“理念”,就是以看似合理的差别化的市场营销策略,来抵消和变相抵消国家普惠性的政策,而又可将非普惠性的结果,归结为客户、尤其是老客户自己“嫌麻烦”“懒得”变更套餐。
所以,哪里还用什么“一经发现”,哪里还用什么“如发现”,这么明显的问题——国家普惠性政策被市场营销策略消解和变相取消——不去解决,反而要去“一经发现”其他问题,这不是顾左右而言他吗。直接给老用户增加“福利”,难么?
来源:光明网评论员/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