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消费者减少“囤货” “双11”才是大考

“618”大促落下帷幕,相比往年,今年多个平台玩法改变,如取消预售、延长大促周期、投入更多促销红包等,不过消费者却显得比较平静。“21岁”的“618”,似乎进入了阵痛期。多个机构与市场分析指出,平台均“困于存量竞争,增量不足”。

CEO、数字人带货吸金能力待考

今年“618”成绩如何?在各平台不再公布GMV后,这也成了“秘密”。易观数据的报告显示,“618”综合电商大盘(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第一周期GMV同比增长了14%,但预计第二周期增速会衰减,进而导致全周期增速下降。

作为电商带货的“主战场”,直播间在今年“618”被重点关注,传统电商的发力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数据显示,今年618京东直播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淘宝直播透露618期间破亿直播间数同比增长53%。相比达人与店播,头部主播的“吸金能力”却有所下降。据青眼情报,今年李佳琦“618”预售首场直播,直播间共上架500个商品,首场直播美妆类目GMV超26.75亿元,与去年同期的49.77亿元相比大幅下降。

也许预料到这个趋势,平台引入企业CEO与当红数字人带货。京东表示,言犀数字人已经带动GMV超百亿元。不过消费者对数字人或总裁直播却未必买单。消费者何小姐告诉记者,“刚开始会有新鲜感。但最终吸引下单的,还是要看直播间是否有额外优惠。”

消费者:优惠还是“捉摸不清”

今年“618”伴随着“取消预售”而来,是促销时间明显延长。有消费者认为,“618”时间太长,看中的商品价格不停在变,“我在淘宝看中了一台宠物饮水机,结果发现三波促销每一天价格都可能不一样,比价比得有点累。”

消费者正逐渐告别“大促囤货”行为。广州一位女装商家告诉记者,今年消费者下单比以往谨慎,再加上服装类商品退货率较高,实际销售情况并不乐观。此外,有商家告诉记者,由于平台侧重用户服务端,大促期间要求强制运费险、降低售价等,导致成本出现上涨。浙江某彩妆品牌进口经销商透露,今年“618”期间公司在某平台上做到了超1亿元GMV,但实际纯利不到80万元。

业内前瞻

“双11”与算法机制才是大考

科尔尼咨询分析,传统头部电商平台获取流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此前消费者习惯使用淘宝、京东等头部平台通过搜索、对比后下单完成购买。如今,算法机制推动的兴趣电商、内容电商缩短了消费者的决策链。“传统平台购买点击这种做法已经不太适用于我们了,我们会加强日常营销,在几大种草平台如抖音、小红书、B站等年轻人聚集的地方露出和种草。”某汉服商家告诉记者。

记者留意到,当传统电商仍在抓大促节点做GMV成绩的时候,新电商已经通过内容直播、种草平台常态化触达用户,刺激消费。B站数据显示,今年“618”带货GMV同比高速增长146%,整体订单量同比增幅达154%。

“‘618’对于头部电商来说只是小测,‘双11’才是大考。是否能迎合用户消费行为的改变,在商品促销组合、折扣方式简化上,头部电商还需要进一步思考。”电商行业观察员沈启志表示,如今用户更倾向于按需消费,“囤货”已经成为过去式,传统电商应迅速转变促销玩法,否则只会继续被蚕食市场份额。

相关阅读:
H1中国可折叠OLED面板出货量全球占比将过半 国家能源局:将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