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暴跌70%后,迎来业绩和走势双铁底,基金开始大举杀入顺丰控股

来源:摩尔金融

2023,是绝大多数企业日子都不好过的一年,顺丰却逆势实现了利润新高,且增长得还不是一般的多。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584.09亿元,同比-3.39%;实现归母净利润82.34亿元,同比+33.3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1.34亿元,同比+33.67%。

暴跌70%后,迎来业绩和走势双铁底,基金开始大举杀入顺丰控股

至于营收端为何出现了一定的下滑,核心在于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出现了同比31.74%的下滑,原因也很简单,因为2022年基数太高了,2022年因疫情原因,国际空海运需求及运价暴涨,2021、2022可以说是顺丰的国际业务跳跃式增长的两年,2023即便有一定的回落,也比2021多不少,更是比疫情前暴涨一大截。

数据来源:iFinD

数据来源:iFinD

除了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大幅下滑、经济快递没啥动静拖后腿外,顺丰其他业务的表现都非常不错,都实现了不错的增长,所以,顺丰2023年的整体成绩单还是非常不错的。

暴跌70%后,迎来业绩和走势双铁底,基金开始大举杀入顺丰控股

之所以顺丰的营收与去年同期持平甚至还有微降,利润端却能有不错的表现,核心在于向内求。

在2023年报的投资者交流中,公司花了特别大的篇幅讲自己是如何进行资源融通,从而提高效率实现盈利改善的。

以下是公司投资者交流的原话,所长就不做改动了,大家直接看吧:

暴跌70%后,迎来业绩和走势双铁底,基金开始大举杀入顺丰控股

正是因为这些向内求的举措,2023年,顺丰毛利率达12.82%,同比提升0.33个百分点,净利率3.06%,同比提升0.44个百分点。

正是因为顺丰的毛利、利润都太低了,所以,一丢丢小小的变动,就足以让业绩“天翻地覆”。

不过,今天顺丰的文章,所长真正想讲的,是其内部一块营收还非常非常不起眼、甚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同城即时配送业务。

01

价值事务所属于未来的超级业务

顺丰的同城即时配送业务近几年增长非常迅猛,当然,这背后有三年疫情的因素,不过,在三年疫情超高速增长的基数下,2023年依然在增长且还是双位数12.64%,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数据来源:iFinD

数据来源:iFinD

在此前京东的文章中,所长有同大家分享过京东的一句话:万物到家(同城即时配送)是传统电商的消费升级,满足了消费者所想即所得的需求,未来的空间其实可以比传统电商大得多。京东到家可以再造一个京东。

京东这句话其实将同城即时配送的本质讲得非常到位,人性就是要及时满足,延迟满足是反人性的,电商再快,也快不过所想即所得,所以,当一切条件具备时,所想即所得替代传统电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投资归根结底是一门预测未来的游戏,因此,很多时候,当下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会成为什么样子。

既然知道万物到家是属于未来的大趋势,那么,考察相应的公司,我们自然应当考察相应公司在这块的布局和优势,就好比现在分析美团很少有人会着重看其团购到店业务而更多是看其外卖+闪购(万物到家)一样,我们看顺丰,也应该更多考察其同城即时配送业务,而非传统实效、经济快递,当下的业务是公司的支撑,但未来能成长到什么地步还是要看新兴高潜业务。

02

价值事务所即时配送生意的本质

即时配送当下还属于小众市场,但未来必然会以极快的速度长大,毕竟所想即所得是顺人性的,延迟满足是逆人性的。

这块市场虽然还处于早期,但竞争格局基本已定,后来者想再进来搅局还有些困难。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即时配送归根结底是一门规模至上的效率生意。

在顺丰同城的年报中就有这样一句话:2023年,公司整体平均配送距离有所增加,时效达成率约为95%,3公里以内订单的平均配送时长为22分钟。

一般来说,年报是不会讲废话的,能单独拎出来说的,就是公司觉得很重要的。

对于消费者而言,对相应商家的服务是否满意,只有一个衡量维度,那就是骑手的交付效率是否足够快,从下单开始到服务完成,这个时间越短越好,价格虽然也会考虑,但并不是里面最关键的,毕竟人着急起来,价格敏感度自然就低了(价格敏感的,不那么着急的,可以拼单)。

那这个交付效率靠什么来保证呢?答案就是系统。

虽然即时配送负责交付的是骑手,但骑手如何行事全听系统的,系统让他往哪个路径走他就往哪个路径走,系统让他先取哪个客户的件,先送哪个客户,他就先取/先送哪个客户。所以,如何规划最优配送路径,如何调度骑手,如何最高效地分配订单,才是最重要的,而这背后的关键,全取决于系统。

而系统能好使、智能到什么程度,算法是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数据,数据这个东西,最是讲究规模效应,越多骑手、越多订单、越多路径,系统学习的数据越多,则越智能,越知道该怎么统筹分配。

如此,不仅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最大的效率,还能够让同一个骑手尽可能地多接订单、多产出、多为背后的公司创造价值,让公司赚更多的钱。

万物到家即时配送虽然才开始,但隔壁较为成熟的餐饮外卖已经提供给我们一个较好的考察模板。

美团2013年进军外卖,很长一段时间,外卖都是美团的亏损大户,可目前却成了其最大的利润来源,而且利润还不断往上走,这背后的核心就在于,随着美团在配送网络方面的不断迭代优化,规模效应不断放大,成本持续下降,从而不断为公司释放利润。

美团为什么做餐饮外卖后还要做同城跑腿、万物到家、美团买菜甚至美团优选啊?因为这些业务最后负责交付的都是那些骑手,相当于一套资源可全局复用,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规模效应,尤其美团的基本盘餐饮外卖有非常明显的波峰波谷期,三餐时间人手不够用,其余时间则人手过多,那进军别的业务,其实也是让系统和骑手可以在三餐高峰期外的其他时间也有事可做,避免资源浪费。

换句话说就是,即时配送天然是属于大企业的生意,留给创业者的机会不能说没有吧,但难度可能是地狱级的,当下即时配送的玩家有四家,全是巨头,美团、京东、阿里(饿了么)和顺丰。

这里面的三家各有优劣,美团跑得最快,毕竟人家有餐饮外卖心智转移叠加数量最多的骑手和早已被餐饮外卖训练出来的牛叉的系统。

不过美团虽强,却也并不万能,也有自己的短板,而这个短板正好又是顺丰的长板,所以,在这块市场上,顺丰是大概率可以分得一杯羹的。

03

价值事务所顺丰的优势

顺丰的优势在于两部分,一是母公司快递资源复用,一是他是行业内极少的独立第三方。

前者就不说了,即时配送的核心其实就是效率更高的快递。由于顺丰同城被分拆在香港独立上市,我们可以看一下他的业务构成,约占营收40%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其实就是同母公司的合作,协助母公司完成快递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也正是因为顺丰是快递业为数不多可提供上门服务的快递公司(含京东),所以,顺丰/京东做即时配送都是可以利用集团原有的快递资源,消费者也存在一定的快递心智转移。

暴跌70%后,迎来业绩和走势双铁底,基金开始大举杀入顺丰控股

独立第三方这点就至为关键了,这也是顺丰区别于京东、美团等企业的核心优势所在。

想想看,大多数商家、尤其优质商家都有做自己的小程序/私域平台,这些商家肯定也想让消费者更多留存在自己的私域平台上,更多从私域端下单,典型如星巴克、瑞幸、霸王茶姬、永辉超市、山姆等等,而不是从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等平台app上下单。

一旦消费者从私域下单,商家自然就得自己“配送”,有的实力较强的商家会选择自建配送团队,如肯德基的宅急送、星巴克的星专送、达美乐的自营配送团队……但绝大多数商家还是会选择外包,正因为是私域客户,所以商家基本都不会选择同平台合作,绝大多数都想包给独立第三方。

所以,我们点瑞幸、麦当劳、一些面包店的面包、在一些超市购物,在商家小程序、app下单,最后负责配送的基本都是顺丰。按照顺丰同城年报中的说法:平台上的年度活跃商家规模达到了约47w,超过一半新增门店是来自下沉市县。其中,KA(大客户)增长势头强劲,新签客户收入实现高双位数的增长,连锁客户占比提升带来业务稳定性提升。年内,我们与霸王茶姬、茉莉奶白、淘宝买菜、海王星辰等品牌商家达成合作。

来自顺丰同城的60%业务中(40%来自集团母公司),有70%都是这些商家贡献的,商家们重视私域运营会是大趋势,因此,顺丰的渗透率大概率是会越来越高的。

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顺丰同城首次实现了盈利,在2023上半年扭亏为盈后,下半年继续保持了这一趋势,最终得以实现全年的全面盈利和正向现金流。

2023全年,顺丰同城录得净利润64.9百万元,净利率达0.5%,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更是达到2.66亿之多,大幅超越净利润,说明收到的都是真金白银。

只要开始赚钱,就说明模型跑通了,待未来规模效应持续释放,利润不出意外只会越来越多。另外,即时配送中的绝大多数ToC场景,消费者是价格不敏感的(越着急越不care钱),所以,这块业务的利润弹性其实是较大的,就看公司如何去挖掘了。

04

价值事务所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万物到家的想象空间足够大,理论上讲,是可以比当下的传统电商业务市场空间更大的(毕竟是传统电商的消费升级嘛),而在这块业务配套的即时配送服务中,顺丰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生态位,不出意外,未来随着市场空间的扩充、顺丰规模效应的增加,这块业务的竞争力只会越来越强,盈利能力相应地也会越来越强。

声明:文章仅记录作者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巨大风险,需谨慎谨慎再谨慎,希望大家像对待装修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投资,不要让挑公司的时间还不如你挑家具的时间来得多,你对待小钱能反复权衡,怎么对待大钱反而如此草率?

相关阅读:
3.0GHz 骁龙 8+,荣耀首款小折叠手机 Magic V Flip 跑分曝光 “骁龙本”要成了?Windows 11 AI PC迎来智变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