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前4月原煤减产挤压煤企利润 全国煤价重回上涨态势

5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受到煤价下降、产量减少影响,今年1~4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3923.9亿元,同比下降18.6%。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1998.9亿元,同比下降34.2%。位于下游的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也由盈转亏,亏损43.3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通过梳理发现,今年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14.8亿吨,同比下降3.5%,较去年减产超5000万吨。其中,山西减产超7500万吨,是目前煤炭减产的主力,总产量也退居全国第二。

随着煤炭供给的逐步收缩,多品类煤炭价格也从4月开始波动回升。根据中国煤炭运销协会5月27日发布的预测,后期我国煤炭产量同比降幅将继续收窄,煤炭生产总体将保持较高水平,煤炭市场价格可能以稳为主、窄幅调整。

山西煤炭减产已超7500万吨

“晋蒙陕新”是我国煤炭主产地,2023年原煤产量占比达81.3%,山西也长期占据煤炭产量第一大省的位置。不过,进入2024年后,四大主产区的生产格局出现了新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通过梳理发现,四大主产区中,山西原煤产量下降较为明显,今年前4个月规模以上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6.9%,减产超过7500万吨,并且退居总产量第二位。其余三大产区产量则均保持增长,内蒙古、陕西、新疆规模以上原煤产量同比分别增加1400万吨、140万吨和820万吨,但难抵山西一省的下降量。

山西社会经济与煤炭高度绑定,煤炭减产的影响也反映在了当地的经济数据上。今年一季度,山西地区生产总值为5399.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经济增速在全国各省份排名垫底。

此前,山西省煤炭增产保供和产能新增工作专班办公室在2024年一季度全省煤炭产量调度视频会议上指出,“今年以来,在煤炭进口增长、市场总体宽松的背景下,全省煤炭产量同比减少,煤炭销量同比下降,煤炭价格承压下行,煤炭利润有所下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究其原因,今年2月以来的煤炭安全检查成为山西煤炭减产的主因。中金公司研报指出,春节后国内煤炭市场安监压力不断增大,对煤炭生产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过去两年推动原煤产量快速增长的核增产能释放已基本接近尾声,今年新增煤矿产能也偏少。

山西省人民政府数据显示,2023年山西省原煤总产量137752.0万吨。日前印发的《2024年山西省煤炭稳产稳供工作方案》明确,今年山西将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煤炭产量稳定在13亿吨左右。据此推算,山西全年将减产约7700万吨煤炭。其他三个产煤主产区仍将保持增产计划,例如新疆2023年煤炭产量是4.57亿吨,今年计划产煤量达到5亿吨。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山西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发挥着能源兜底保障的作用,其产煤量同时受到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的影响,从长远来看,煤炭生产和使用量的减少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在5月27日分析,4月份煤炭消费继续显现淡季特征,钢铁、建材行业运行欠佳,规模以上生铁、水泥产量同比分别下降8.0%和8.6%,钢铁、建材行业用煤需求同比较快下降。新型煤化工产业开工率较高,化工行业用煤需求同比增长。总体上,测算4月份我国商品煤消费同比下降0.2%左右,1~4月份我国商品煤消费同比增长2%左右。

另一方面,今年煤炭进口也在持续增长。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煤炭16115万吨,同比增长13.1%,其中4月份当月,我国进口煤炭4525万吨,同比增长11.2%、环比增长9.4%,当月进口量创历史次高,浙江、上海和广东进口量同比增幅较为显著,4月份增幅分别为88.5%、55.7%和51.1%。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4个月,我国煤炭进口量增量约为1800万吨,其中澳煤、蒙煤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约1700万吨和500万吨,是我国煤炭进口快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林伯强表示,煤炭进口量虽然增长,但整体看,进口量仅占我国原煤产量的约10%。“进口煤量大增并非国内煤炭产量不足,也不会对国内煤炭市场运行产生冲击。”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分析,在电厂煤耗逐步升高、电煤库存维持高位、长协合同履约扎实推进、国际煤价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下,我国对进口煤的需求将比较旺盛。在各地节能减排降碳行动推动下,预计我国进口煤结构将继续优化,国内企业对优质煤炭进口需求将延续增长态势而对褐煤等低热值煤炭进口需求将会减弱。

煤炭价格波动回升

2023年,我国原煤产量达到了47.1亿吨的高点,但产量的高增并没有带来实际的利润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企业利润下降25.3%。进入2024年之后,利润下降情况进一步延续,2024年1~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企业利润下降34.2%。

被誉为“煤炭专线”的大秦铁路主要将山西的煤运到秦皇岛港口,一季度大秦铁路的净利润也同比下降16.65%。

利润下滑的情况也普遍出现在了主要煤炭企业的一季度财报中,中国神华一季度净利润158.84亿元,同比下降14.7%,这一净利降幅已高于去年全年该公司的净利降速;山西焦煤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61.53%;中煤能源商品煤销量6387万吨,同比减少14.6%,煤炭业务毛利下降23.5%。

不过,随着煤炭减产,供需“剪刀差”逐渐收窄,企业库存也随之下降。截至4月末,全国煤炭企业存煤6100万吨,比3月末下降2.4%、同比下降10.9%。同时,煤炭价格也从4月开始波动回升。截至4月末,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报价830元/吨左右,比3月末下跌15元/吨、同比下跌170元/吨;山西焦肥精煤综合价格2000元/吨,比3月末上涨165元/吨、同比上涨75元/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以来,除无烟煤外,国内多品类煤炭市场价格均呈现同比上涨。截至5月中旬,普通混煤价格661.4元/吨,较上期上涨8.1元/吨,涨幅1.2%。山西大混价格为761.4元/吨,较上期上涨9.7元/吨,涨幅1.3%。山西优混价格为851.4元/吨,较上期上涨8.1元/吨,涨幅1.0%。大同混煤价格为897.6元/吨,较上期上涨8.4元/吨,涨幅0.9%。

鄂尔多斯煤炭网研报分析,目前市场利多因素占据上风,“迎峰度夏”前,煤价仍有一定上涨预期。但受电厂高库存且补充及时、水电发力等因素影响,港口煤价涨幅有限。入夏前,港口煤价有望突破900元,冲刺950元/吨关口。

原煤产量降幅有望逐步收窄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数据显示,5月上中旬重点监测煤炭企业煤炭日均产量比上月下降4.0%、同比下降2.4%,预计5月份全国原煤产量同比下降、降幅可能收窄。

5月14日,山西省印发了《全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和提质增效实施方案》,要求切实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和提质增效各项工作,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多措并举推进煤炭提质增效,为稳定全省经济大盘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贡献。主要提产措施包括加快煤矿生产许可证发放,逐步放开煤矿夜班生产,并鼓励符合要求的煤矿释放核定产能的110%。

业内预期,随着上述措施逐步落地,后期山西省煤炭产量同比降幅有望逐步收窄。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钢铁、建材等下游行业的煤炭需求偏弱,但从前4月情况看,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持续扩张,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发挥支撑作用,出口增长超过预期,均有利于支撑煤炭需求增长。

林伯强指出,未来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的持续增长,将持续替代部分煤炭需求。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水力发电量、风力发电量、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7.5%、6.3%和20.4%,对全部发电量的贡献率分别为12%、11%和11%,到年底可能会出力更多。

根据中电联最新预测,到2024年底,并网风电和太阳能装机规模将达到12.1亿千瓦,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规模。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煤炭供需形势显著改善,但确保煤炭稳定供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仍是煤炭企业的首要责任。预计后期煤炭企业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依法依规推进煤矿生产,有序释放煤炭产能,以高水平安全保障能源需求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下游用户用煤需求。总体上,预计后期我国煤炭产量同比降幅将继续收窄,煤炭生产总体将保持较高水平,煤炭市场价格可能以稳为主、窄幅调整。

(作者:缴翼飞编辑:李博)

相关阅读:
上海财经大学刘元春:房地产系列举措对宏观经济稳定将起到综合性的效应 老产品产能过剩、新产品供应短缺 百特医疗进退维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