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就因为一个自动刹车!余承东、何小鹏吵了5天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看火药味十足的连续剧,喜欢的话,不妨看看这段时间的国内车圈。

高管长时间高强度对线,吃瓜媒体和群众各抒己见,甚至还有人组织了线下测试,光速石锤。

精彩这两个字,已经完全不能概括这几天的超大信息量了。

为了照顾不太熟悉这件事情的差友,这里我们不妨先进行一个Replay。

这个电视剧的第一集,是从一次媒体采访开始的。

大概在上周这时候,汽车媒体“42号车库”在一次专访里和何小鹏讨论了一些关于智能驾驶的话题。

就因为一个自动刹车!余承东、何小鹏吵了5天

本来挺技术向的一次采访,在说到营销和宣传话题的时候,本来十分稳定的何小鹏忽然措辞就激烈了起来。

比如在聊到“某友商”怎么宣传自动刹车功能(AEB,一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时候,他是这么喷说的:

友商讲了AEB,我认为99%是假的,它就是造假,那些宣传都不是公司官方发布的,全是来自小视频。......我们的人也去问了,它的AEB根本不能开,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

大伙在当时就猜测,这个友商,说的其实就是问界。

除了因为在9月份的新款问界M7发布会上,余大嘴在现场着重表示华为的智驾ADS2.0,最高能够实现在90km/h的时速下实现紧急刹停,相比普遍水平提升了50%以外,

更因为在这个媒体专访还没放出来多久,问界的BOSS余承东就在自己的朋友圈进行了火力更猛的反击。

就因为一个自动刹车!余承东、何小鹏吵了5天

只能说一把手之间的对线,恐怖如斯。

这一来一回,两头可就算正式杠上了。

事情一出,也是引来了各路吃瓜媒体和群众各抒己见,甚至有许多其他车企的领导,也乘着这波热度发表了自己对AEB技术的理解。

就因为一个自动刹车!余承东、何小鹏吵了5天

在余承东强势回应以后,一直自嘲”臭搞技术“的小鹏也是直接拿出了自己在碰撞测试里头的成绩单。

表示自己的P7车型在欧洲和国内的技术测试中,AEB项目都能接近满分!

就因为一个自动刹车!余承东、何小鹏吵了5天

最有意思的部分来了。

在小鹏说完测试成绩以后,国内头部的汽车垂媒懂车帝竟然光速组织了一场线下测试,直播横评了包括小鹏G6、G9以及问界M5、阿维塔11在内的多款车型的AEB成绩。

结果按他们的标准测下来,用上了华为智驾系统的问界和阿维塔,成绩还真就比小鹏的两款车型好。

就因为一个自动刹车!余承东、何小鹏吵了5天

这下好了,舆论方向顿时又倒向了余承东这边,大伙纷纷表示:“人媒体都测出来了,小鹏还有啥好说的?”

或许也是感觉有点顶不住了,何小鹏今天早上就在自己的微博上发了一篇小作文。

里头又是讲技术难点,又是说测试流程的规范化,还说了今后的目标规划,语气明显缓和了许多。

就因为一个自动刹车!余承东、何小鹏吵了5天

就因为一个自动刹车!余承东、何小鹏吵了5天

仿佛已经把“这事就先这样吧”写在脸上了。

所以作为观众之一,还是很开心这个火药味十足的电视剧,最后一集是以两大势力的和解收尾的。

吃瓜吃到这,稍微懂点车的差友们肯定就会说了,AEB这么一个简单的功能,有啥必要让两个老总亲自下场对线啊!

确实,AEB(AutomaticEmergencyBraking)自动紧急刹车作为一个已经推出了几十年的“老技术”,不仅说不上先进,甚至都已经成了很多入门车型的标配。

就因为一个自动刹车!余承东、何小鹏吵了5天

但比较反常识的是,它可是最适合被称为“看着很简单,做好贼拉难”的配置之一。

AEB的整个系统的硬件,就只有测距、控制和制动三个模块。

车辆行驶的时候,系统会通过雷达、人脸识别等技术看看前面有啥障碍物,再测量它和车子之间的距离。

计算过相对速度和刹车距离以后,如果系统算出来的结果是会撞上,制动系统就会刹车。

就因为一个自动刹车!余承东、何小鹏吵了5天

难点就在于,怎么才能让AEB在确实需要刹车的场景下,在正确的时间、用安全的方式让车辆减速。

翻译过来就是,怎么减少AEB的误触发,避免它误判路上有东西,突然给你来一个刹车。

之前的一个同事,每天上下班上车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车上的AEB功能关闭。

因为他买的这台车,AEB被车企调的异常灵敏,经常会出现明明啥都没有但还是突然刹停的“幽灵刹车”。

有时候没反应过来,都会以为是自己撞到啥东西了。

就因为一个自动刹车!余承东、何小鹏吵了5天

而怎么解决误触发,也是工程师在做AEB系统时面对的最难问题。

可能有人会说,这有啥难的?只要识别到车子前头有东西挡着就刹车不就好了?

可问题就在于,对于AEB来说,分辨“能直接开过去”和“必须刹车”这两种障碍物,其实非常困难。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雪天开车,前面是一小堆积雪,肯定是直接开过去就好。

但在系统的眼里,这摊雪和一堆白色的建筑垃圾看上去是一样的,就得纠结刹还是不刹。

就因为一个自动刹车!余承东、何小鹏吵了5天

再比如,要是车的前面有一团不是很清晰的雾气,我们肯定就直接开过去了。

但AEB就会想,这玩意有没有可能是一块磨砂玻璃?

要是遇到这样婶的街头艺人,可能就直接放弃思考了。

就因为一个自动刹车!余承东、何小鹏吵了5天

这还只是面对障碍物的时候,如果涉及到行人问题就会更加复杂。

比如系统识别到了前面路边有一个人,系统就会想他是搁那干着还是会过马路?他一直看着车子的方向,会不会突然走过来?

专业上,这叫做行人的意图判断。

就因为一个自动刹车!余承东、何小鹏吵了5天

更别提这些所有需要AEB做出判断的情况,时间往往都非常短。

大部分的汽车从100km/h刹停需要35米左右,别看35米不是很短,用100km/h的速度开过35米却只要1.26秒。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车子必须决定刹还是不刹,如果要刹,还得保证能刹住。

不仅难做,还很容易做错。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车企们也是想了不少办法,AEB的感知方案也是在一直升级。从毫米波雷达、纯视觉,进化到二者的结合,再到现在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把自动驾驶的传感器下放。

就因为一个自动刹车!余承东、何小鹏吵了5天

换做是之前,传感器、算法、芯片都比较菜,那车企为了让AEB能正常起效,只能把算法往极端了调。

结果么,要么是瞎刹车,要么就是天天提示你有危险,赶快来接管。

但随着车企们的能力越来越强,那些以前做不到的,在现在或者短期的未来里,说不定就都能实现了。

比如华为就在官方宣传里说,他们直接把自动驾驶的能力下放给AEB。传感器又多,算法又强,他们喊的AEB能力远超过去,还真挺有可能。

就因为一个自动刹车!余承东、何小鹏吵了5天

刨去技术进步方面大家可能没达成共识,这场架能吵得这么难解难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AEB需要面对的场景实在有点复杂。

人们很难从硬性的、量化的标准上去评价一个AEB系统到底有多好。

就拿国标来说,虽然我们在国标(《乘用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39901-2021)里头,对AEB有着明确的性能要求,但里头对车速的要求其实只有30km/h。

主要在以30km/h的车速撞向静止物体、或是速度差在30km/h时撞向移动物体不发生碰撞就算AEB合格,规定了一个AEB能用的下限。

就因为一个自动刹车!余承东、何小鹏吵了5天

国内的汽车安全测试机构中汽研(C-NCAP),在2021年发布的《C-NCAP管理规则》里规定的测试AEB的时速,也都没有超过50km/h。

就因为一个自动刹车!余承东、何小鹏吵了5天

之前那位工程师朋友告诉我们,可能也有些车企技术力不够,为了让测试能有一个更好看的纸面数据,可能就会在测试的时候用上强度和灵敏度都拉满的AEB系统。

这种车你说它过了测试么?它确实也过了,但实际上的体验一点也不好,就像我同事的车一样,压根不能开,开了就天天瞎警告。

但反过来说,对于那些技术实力过硬的车企来说,只要对AEB足够重视,不管是国标还是中汽研的测试速度,可能塞牙缝都不够的。

不仅速度能超过标准一大截,在防误触上也做到非常优秀。

就因为一个自动刹车!余承东、何小鹏吵了5天

所以看到这大家应该也就明白了,关于这件事情本身,因为相关法规和定义的模糊,想要简单地用数字去评价AEB系统的性能并不现实。

很有意思的是,抛开这次争论,小鹏和问界在怎么提高AEB能力这件事情上,想法是非常一致的。

回到最开始引起轩然大波的媒体采访,在被问到自己会怎么做AEB的时候,何小鹏是这么说的:

我们现在的XNGP技术,后面会把AEB作为其中一个方向做好。

比如说,我们一直在提的一个名词叫做「静态AEB」,一旦周围有障碍物,车辆会主动避开,想撞都撞不上去。

而余承东在新款问界M7发布会上也表示,在ADS2.0的智驾系统里他们搞了个名为全向防碰撞系统的技术,里头不只有纵向的AEB,也有侧向的主动避障。

就因为一个自动刹车!余承东、何小鹏吵了5天

甚至同样也用上了“想撞都难”的表述。

说白了,现在人们追求的不只是简单的AEB了,而是更全面的主动安全,紧急加速、紧急换道也是处理方式之一。

而想要做好主动安全,更是离不开技术的提高,经过这次论战,我估计现在各家都在重新思考自家包括AEB在内的所有主动安全方案,是否真的挖掘了所有科技的潜力。

在当下,好的自动驾驶不一定所有人都能接受,但好的主动安全一定人人都想要,这是毋庸置疑的。

责任编辑:上方文Q

相关阅读:
不是iPhone了!吴京金鸡奖再掏手机拍照:自己代言的中兴Axon 50 Ultra 可将处理器降到0℃的散热神技!Intel突然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