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张洺瑞
潮州特斯拉失控致2死3伤事件持续升温。目前最新进展是特斯拉与涉事车主就是否踩下刹车一事各执一词,当地警方计划帮忙联系第三方鉴定机构进行事故鉴定。
本次失控事故与此前交通事故最大的不同在于该辆特斯拉高速狂奔接近2.6公里,最快时速一度达到了198公里,进而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涉事车主认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特斯拉刹车系统失灵而非驾驶员操作失误。据了解,车主曾经是一位货车司机,拥有丰富的驾驶经验,在车辆失控过程中也保持着头脑清醒,当地居民也表示车主平时开车较慢。
公开资料显示,特斯拉采用了由博世生产的iBooster线性制动系统,这套系统在一般情况下使用电子信号向刹车盘传达刹车指令。根据博世官方说法,iBooster采用了双保险机制,在制动系统失效的情况下将率先由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提供制动力。此外,iBooster还可以通过纯机械建压的方式实现制动,也就是说在所有电子制动系统失效时,驾驶员依旧可以在没有刹车助力的情况下刹停车辆。
前博世技术人员肖诚告诉界面新闻,iBooster保留了故障概率更小的硬连接系统,即使在断电等极端情况下依旧可以完成刹车。
他认为刹车助力系统出现故障的可能性更大,在助力系统失效后,刹车阻力将大大增加,在这也对应了车主描述的刹车难以踩下的情况。涉事车主事后表示,自己在车辆失控后持续踩刹车,但刹车很硬难以踩动,踩下后也并未起到刹停效果。此后控制脚就一直放在刹车位置,没有再碰过电门。
“在助力消失后,车主实际上可能没能踩动踏板,这也与特斯拉官方数据中并未检测到刹车动作的情况匹配。”肖诚说。
对于此次事故特斯拉回复称,根据后台数据显示,涉事车辆电门被长时间深度踩下并一度保持100%。事故车辆全程没有踩下刹车的动作,事故车辆行驶期间驾驶员四次短暂按下P档按钮,又快速松开,同时制动灯也快速点亮并熄灭。
肖诚还表示,在iBooster上车之前,还需要对系统进行微调以保证可以适配特斯拉车型,特斯拉也可能会对刹车力与刹车行程进行部分微调,这些系统如果出现问题也将影响刹车效果。
博世因特斯拉刹车失控问题多次陷入安全性争议。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曾公开表示:“iBooster作为博世的明星产品,不仅供应给特斯拉,还供应给其他品牌的厂家,我们保证产品不出问题。”
此前,特斯拉就曾多次被曝刹车失灵。2020年8月,温州一辆特斯拉Model 3在进入停车场后与多辆汽车发生碰撞事故,车主称事发原因为车辆突然加速、刹车失灵。2021年4月,河南一特斯拉车主声称自己因刹车失灵导致追尾事故,并进入上海车展特斯拉展台维权。
另一方面,由于特斯拉提供的行车数据与车主描述不符,有舆论质疑篡改行车数据隐瞒事故原因。可以记录事故全程行车状况的EDR数据是否能在事故后被修改也成了舆论关注的重点。
根据国家要求,EDR数据应将被记录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在事件发生后能被提取且应防止数据被篡改或删除。
上海汽车零部件检测试验室的工程师梦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篡改EDR数据除了要面对巨大风险,其过程也远没有想象的简单。除了要把每一帧的采样点单独列出来,还要编写合理的数值,使事件、车速、油门踏板开度等因素看起来合理。
对于此类事故寻求第三方鉴定机构的可行性,界面新闻咨询北京某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得知,除了分析行车数据以外,鉴定还要经过现场勘验、技术检测、人为因素判定等流程,最终结合所得信息出具客观还原事故经过的鉴定报告。
关于事故责任划分问题,界面新闻咨询了北京中盈律师事务所,相关律师表示如果可以证实是因司机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发生,当事车主将面临3至7年有期徒刑,特斯拉则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但若最终鉴定结果表明是由于车辆故障导致,车主无法预料并避免事故的发生,那么特斯拉将承担最终责任,包括车主在内的受害者可以要求特斯拉对其损失进行赔付。如果可以进一步证明车辆存在缺陷,那么特斯拉还要对相应车型进行召回。
据天眼查显示,从2012年至今,特斯拉在国内的46家主营企业共计卷入了超过30起产品责任类纠纷诉讼。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往国内事故中,大多数都以车主承认自己操作失误收场,特斯拉在国内也并没有因刹车系统故障而宣布召回的先例。
2021年5月29日,特斯拉宣布在北美将主动召回2018年12月至2021年3月间生产的部分Model 3车型,以及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生产的部分ModelY车型,这次召回不涉及中国产的特斯拉车型。召回原因是刹车卡钳(制动钳)螺栓存在没有被正确固定的风险,可能出现安全隐患。
(应采访者要求,肖诚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