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赛迪科创独角兽百强(2022):威马、零跑、第四范式、星河动力等上榜

原标题:解读∣赛迪科创独角兽百强(2022):要从“三个角度”看独角兽发展

来源:赛迪科创

对独角兽企业而言,在打造核心竞争壁垒的同时,应注重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的协调。赛迪科创独角兽百强研究团队分别从城市角度、产业角度、企业角度等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表1赛迪科创独角兽百强(2022)

表1赛迪科创独角兽百强(2022)

一、从城市角度:高站位,强联动

聚焦城市看独角兽,应坚持高点站位,强化城市资源之间的协同互动。

一是要把人才、企业、资本的高质量联动作为独角兽培育的重要抓手。打造独角兽企业发展的人才智力体系,高水平吸引一批战略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及科学家、企业家团队;实施雏鹰—瞪羚—独角兽梯度培育工程,支持独角兽企业推动创新链升级;鼓励政府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为独角兽企业梯队阶段性分层分类支持提供金融保障。

二是要做到“独角兽”和“专精特新”的两手抓、两手硬。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主线,通过人才、研发、金融等政策的持续加码,促进城市创新要素向专精特新企业、独角兽企业集聚;发挥国家和地方基金示范引导作用,协同联动,引导创新企业向“专精特新”、“独角兽”对标发展。

三是要坚持独角兽发展与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同频共振。借助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优势科技力量,提升城市创新体系效能;强化独角兽企业创新应用场景支持、首创产品的应用推广,高水平建设一批科创中心、产业示范基地等。

二、从产业角度:重引领,促转化

聚焦产业看独角兽,应注重创新引领,促进高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一是引领源头创新,加快提升战略科技支撑。从科技创新供给侧大力支持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引导独角兽企业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卡脖子”技术等薄弱环节,探求底层创新与瓶颈突破,着力在国家战略科技领域中形成核心技术原创能力。

二是强化市场牵引,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关键环节,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转化机制及服务环境,鼓励检验检测机构、质量认证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服务机构以及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促进联盟等组织机构的集聚发展。

三、从企业角度:强协调,软硬并举

聚焦企业看独角兽,应强化内在协调,处理好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的关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一是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壮大硬科技力量。瞄准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领域加强底层研究、攻关核心技术,实现“0-1”的创新突破,构筑具有战略性、变革性、原创性的技术壁垒。

二是以“应用创新”为提速器,拓宽潜力赛道。独角兽企业应及时响应市场变化,结合自身特点和行业特征,提高应用场景的落地效率,不断突破原有局限和产业边界,加快“1-100”的融合发展,通过产品创新、场景创新等形式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是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创造更多社会价值。独角兽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强化与碳达峰、碳中和、共同富裕等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协同,将社会责任要素纳入组织战略管理体系,以自身先进技术优势践行社会责任,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特斯拉工作了8年的老员工辞职了:强度大适合年轻人 韩国调查与加密货币有关的“异常”外汇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