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新消费时代传统卖场如何求变?

新消费时代传统卖场如何求变?

作为曾经北京南城的标杆型大型仓储式商超,位于丰台区方庄环岛东北角的家乐福超市方庄店在陪伴居民22年后,即将于7月25日暂停营业,升级改造。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线上新零售不断发展,公众的消费习惯也随之改变,以及盒马、fudi等本土超市的崛起,让曾经风头无两的“洋”超市正在经历着新消费场景带来的发展瓶颈。

家乐福方庄店清仓大甩卖

“因我店即将升级改造,将于2022年7月25日暂停营业……”近日,许多方庄地区的居民发现,家乐福超市方庄店贴出升级改造通告。超市内也挂上了条幅:“短暂离开是为了更好地相聚”。旁边的服装区域也贴出了大清仓两件7.8折的字样。暂停营业前,超市所有货物都会进行折扣处理,吸引了很多周边市民前来抢购。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超市不少货物几乎被抢购一空,剩下的只有空落落的货架。

“十几年前,我从上学的时候就来家乐福买东西,当年可是太火了。当时,对家乐福最多的抱怨就是结账排队太久。”方庄居民王女士感慨地说,“方庄地区商业形态单一,家乐福切实改善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前几年我一周少则去1到2次,多则3到4次。”

“在小区群里看见这里要暂停营业的消息,今天特意来看看,算是找找从前的回忆吧。”30多岁的顾客张先生回忆说,当年家乐福超市超大的货柜,琳琅满目的商品、进口食品,足够大的购物推车,以及在方庄地区多个小区接送顾客的免费购物班车,在商业配套一直略显薄弱的方庄地区,是最早给南城百姓带去新鲜体验感的地方。

多个品牌大卖场接连关闭

作为“大卖场教父”,家乐福自1995年进入中国后,开启了“一站式购齐”的大卖场时代。然而,随着中国零售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这家零售巨头也遇到了发展瓶颈。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早在3月31日,经营了18年的家乐福中关村店正式关门歇业,而这家店曾是家乐福在亚洲规模最大的旗舰店。去年,家乐福在全国至少关闭了20家店。今年,家乐福在全国至少已有4家门店宣布闭店,且都是经营了近20年的老店。

根据中国连锁协会发布的数据,2016年家乐福在中国门店数量为319家,2020年则缩减为228家。苏宁易购今年2月回复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的公告显示,家乐福中国仅在2021年下半年就关闭了7家大卖场,2021年家乐福中国总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超过10%。公告解释称,家乐福中国的主营业务受到了社区团购低价扩张、消费增幅放缓、疫情反复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

其实,家乐福关店并非孤例,曾经发展迅速的传统超市如今已显现出后劲不足,开了16年的北京麦德龙万泉河店于今年4月10日正式闭店;2月底,位于北京知春路的华润万家超市关门歇业。实际上,近十年来,曾经为大众熟知的大卖场品牌一个接一个地关店退场。例如韩国乐天玛特、西班牙迪亚天天、法国欧尚、英国乐购纷纷退出中国市场,泰国卜蜂莲花在中国大规模撤店并从香港退市,家乐福、麦德龙分别被苏宁、物美接手,沃尔玛也关闭超30家大卖场。除此之外,永辉、大润发、永旺、华润万家等传统商超品牌也均有关店……虽然加码线上配送、数字化运营,但以卖场模式为代表的传统超市业态,已经不再吃香。

新消费让大卖场再无优势

整个方庄地区人口众多,位于方庄居民区的家乐福,其实从不缺客流,为何超市还会越来越冷清?方庄地区附近的多位居民表示,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经改变,逛大卖场意味着较高的时间成本。例如生鲜区和百货区在不同楼层,一次只买几件东西也要花费不少时间。此外,消费者的购物渠道有了更多选择,能以更高性价比购买日常用品。

家住东三环的董女士也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已经很久没去大卖场购物了,平时买菜基本就在楼下的“菜篮子”、社区超市解决,买水果可以线上下单,或者去水果专卖店、社区团购。“疫情这几年,去超市的次数屈指可数。主要是觉得大超市体量大,去一次至少2小时,太麻烦了,不如网购直接到家。而且大卖场的商品偏老旧,激发不了购买欲。”

对消费者来说,几年前包括大卖场在内的传统百货超市曾经最大的吸引力是商品齐全,消费者可以一次买到采购清单上的所有商品,且这些商品价格实惠,质量有保证。然而,在线上消费如此普及的今天,这些优势已经丧失殆尽。

摄影/本报记者付丁

视频/本报记者张静雅

专家观点

传统卖场转型求变

并非会员店一条路

据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分析指出:“在云消费时代,消费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障碍后,大卖场的辐射能力也已减弱,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内部往往发展出多个商圈,各商圈聚集了丰富的商场、超市等消费场所,如今一个大卖场的辐射能力已经从3公里-5公里降低至不足1.5公里。拥堵又造成了卖场辐射能力进一步降低,销量自然下降。支撑大卖场利润的多种品类也被其他渠道分流了。”

新零售发展之下,消费者是否真的不需要实体超市了?北青报记者发现,有不少网友依旧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逛超市的乐趣,这些打卡目的地以新兴的仓储式会员店为主。例如去年5月,北京首家本土生鲜仓储式会员店fudi在东四环亮相后成为网红店,今年7月企业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两家店会员数量已达到10万。去年开始,物美也将位于草桥的大卖场改造成麦德龙会员店,宣布进军新赛道。山姆会员店也在加速开店,位于西红门的山姆新店已开始招聘,海淀永丰商圈也将新添一家山姆会员店。仓储式会员店内生鲜等个性化商品的优势成为吸引消费者的秘籍。

赖阳表示,大卖场的生鲜产品特色不突出,消费者的需求在家门口中小型超市就解决了,不会浪费时间再去逛超市。所以大卖场综合品类的商业模式正在衰退,但传统超市转型不能只追一时热度,一拥而上做会员店,不能用自己的短板碰竞争对手长处,而是要立足于对商业规律的研究,规划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本组文/本报记者李佳

相关阅读:
流量常有 刘畊宏不长有 “生鲜灯”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