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极点商业(jdsy2020)
行业一地鸡毛,频频轩然大波之际,OPPO作为一家排名前列、拥有上亿用户的主流手机厂商,为何还要“冒大不韪”加码网贷业务?
作者|杨铭
编辑|刘珊珊
截至6月底,河南村镇银行4月以来爆发的“取款难”案件还在持续发酵中,从“赋红码”到线上交易系统短暂开放15分钟,上演着一幕幕魔幻事件。
魔幻背后,除了背后的新财富集团,那些曾为村镇银行背书的30多家知名互联网金融平台——度小满、小米金融、携程金融、滴滴金融、58金融、360你财富、OPPO钱包们,也正遭受着巨大信任危机。
众矢之的中,却有厂商“逆流而上”,大有All in金融趋势。根据最新消息,重庆隆携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隆携小贷)近日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增加至50亿元,成为第十家注册资本达50亿元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
目前,隆携小贷实缴资本10亿元。股权穿透图显示,隆携信贷疑似实际控制人为段要辉,持有隆携小贷49.95%股份,为第一大股东。而段要辉为OPPO老兵,曾任OPPO互联网事业部负责人,目前为集团副总裁、手机产品线总裁。
在P2P互联网金融模式在囯内以失败收场,网贷行业也一地鸡毛,且频频引起轩然大波之际,OPPO作为一家排名前列、拥有上亿用户的主流手机厂商,为何还要“冒大不韪”加码网贷业务?
当前,除加码关联企业网贷业务外,OPPO总部也正在加大消费金融方面的招聘。
“极点商业”从各大招聘平台发现,OPPO正以月薪3万-6万招聘互联网金融架构师,3.5万-6.5万招聘高级资金运营经理,2.5万-5万招聘金融数据分析师、消费金融高级产品运营经理、金融高级PHP高级开发工程师等多种职位。
从招聘平台显示信息来看,上述职位均由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OPPO手机母公司)直招,工作地位大多位于深圳南山前海——与OPPO的 5G通信实验室等核心部门处于同一大楼。从职位要求看,OPPO对个人消费金融寄予厚望,如运营经理需负责消费金融信贷产品的全面运营,制定并完成各种销售任务。
这意味着,OPPO从未放弃在消费金融领域发力“野心”。此外有手机行业观察人士告诉“极点商业”,OPPO系列手机早已自带的“钱包”APP,其内嵌“借钱”功能,支持用户完成小额借贷,已成为OPPO加码个人消费金融业务最重要的产品。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过去几年OPPO通过旗下的欢太数科,和持有银行、消费金融、小贷牌照,以及多方助贷机构合作后,在“借钱”上线了多款产品,比如个人借贷、车主贷、企业主大额贷、大额优借等。
从“极点商业”亲测看,消费者使用最多的个人借贷采用授信模式,贷款流程相对简单,宣称最高可借20万元,5分钟申请10秒自动审核,最低年化利率7.2%——透明度并不算高,并未依据央行规定,对利率计算方式进行标注,且未明示最高年化利率。
“打着最低噱头吸引用户,消费者乍一看感觉很划算,实际算下来贷款年化利率会非常高。”有互联网观察人士表示,这意味着每位用户遇到的年化利率有很大差距,用户对贷款利率难以正确判断,和此前频频踩红线的P2P网贷有诸多相同之处。
比起2015年发展金融业务的小米,OPPO金融业务起步较晚。2017年底,其组建金融事业部,进军消费金融领域;2018年,OPPO首次在会员群体中灰度测试“借钱”功能。同年9月,OPPO成立欢太数科,上线OPPO Pay移动支付产品——后来为河南暴雷村镇银行背书,拉过存款的OPPO钱包,就来自欢太数科。
和华为、小米等竞品相比,OPPO入局消费金融步伐太慢,为改变现状,2019年6月,原小米金融CRO兼信贷负责人陈曦加入OPPO金融担任CEO,试图在金融业务上对标小米——彼时,小米金融在贷余额已突破300亿。同年10月,OPPO和vivo联合收购了重庆市隆携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多次增资将其注册资本由500万元增至目前50亿元。
借助隆携小贷小贷牌照,vivo推出了自营金融产品,但动作十分谨慎保守,业务仍未全面对外开放。而OPPO则跳出OPPO钱包局限性,在2020年初利用这张小贷牌照上线了独立APP欢太金融,提供理财、借钱等金融服务,欢太金融开发商为隆携小额。同时,OPPO金融又进军印度、印尼等海外地区,向当地个人和企业提供小额借贷服务。
虽然动作频频,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隆携小贷还是欢太数科,控股权方面并未由OPPO公司直接控股,而是由OPPO高管控股,显然是看到金融监管部门联合约谈蚂蚁集团,持续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力度后,有意识将金融业务与OPPO公司隔离区分,避免合规风险。
综合来看,当前OPPO布局金融业务路径,主要通过欢太金融APP和钱包等产品为OPPO、OnePlus、一加等OPPO系手机,面向下游消费者以网络小贷为主,面向上游供应链提供保理和融资租赁。
其中,独立APP欢太金融活跃用户人数远低于OPPO钱包。根据欢太数科最新透露的数据,手机钱包APP覆盖2亿以上用户,在联合电商、交通、金融、生活服务等多领域为OPPO手机用户提供数字生活服务和综合金融服务。
作为一家排名前列的主流手机厂商,OPPO不断加码互联网金融业务,其目的很简单: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离钱最近、比手机硬件更暴利的行业。
有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金融布局上,华为、小米、OPPO们没有什么新思路,走的都是依靠上亿手机用户导流、从TOB到TO C助贷的路径。
目前发展得最好的显然是小米,除了它最先进入行业,雷军多种场合亲自站台也是重要原因。
根据此前小米公布的财务报表,每台手机平均毛利仅为140元。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堪称暴利,根据小米3月22日公布的年报显示,金融贷款等服务已经成为小米利润的主要支撑,2021年小米的净利润不到200亿,来自金融贷款的互联网服务的利润约为211.5亿。某种程度上,小米更像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
作为OPPO掌门人,陈明永对金融业务眼红也就不奇怪——虽然近年来OPPO未公开过网贷放款量,但业界均认为与小米有着数量级上的差距。
当OPPO手机“低配高价”标签被消费者诟病,且难以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在IoT、智能汽车等方面布局又总慢人一步,OPPO面临的市场窘境,迫使它加快寻找新增长曲线脚步。
进入2022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下滑更为明显。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4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807.9万部,同比下降34.2%;1-4月,国内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8742.5万部,同比下降30.3%。2022年前几个月国内手机出货量同比均处于下降态势。
国内手机4月出货量
各种数据都在印证手机市场的不乐观。其中,OPPO更是位居市场下滑榜首。据CINNO Research报告显示,OPPO一季度销量同比下滑37.6%。另外有外媒报道称,OPPO已经通知供应商,未来几个季度将砍单约两成。
短期视角来看,尚可以把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下滑一部分原因归结于疫情反复,经济下行、消费者换机意愿下降导致,长期视角来看,手机市场早已是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在存量竞争时代,缺乏核心竞争力的OPPO办法并不多。
小米成功案例在前,证明金融业务的巨大潜力。对OPPO而言,除了线上借贷业务,依托下沉市场庞大的线下销售网点推广消费金融业务,看上去比线上更值得期待。
据媒体报道,OPPO线下门店数量超40万家,这是被贴上“厂妹机”标签的OPPO对线下重视的结果,也是其打入下沉市场的重要手段。
背后,是OPPO多年来与诸多代理商建立的长期有效的利益绑定。有业界人士认为,倘若OPPO加大线下消费金融业务推广力度,那么对OPPO和渠道商的想象空间显而易见。
一是可以用手机分期业务遏制市场下滑趋势,加大手机销量。在手机分期业务上,手机一直是分期付款占比较大的产品品类,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此前分析,中国分期电商用户购买产品偏向于数码产品,其中手机通信产品占比最高,达到62.4%。
多年前,这个市场的话语权由捷信、马上、佰仟为首的一批消费金融机构掌控,但在花呗、白条、手机厂商布局金融业务后,已逐渐夺回了话语权——和其他手机一样,OPPO对分期业务相当重视,欢太数科在欢太商城上线的分期服务“欢太分期”,覆盖了欢太商城多款OPPO系主流机型。OPPO每年手机销量千万级计,可以带来足够大的分期业务想象空间。
二是通过手机预装的APP钱包入口,可以“收割”更多下沉市场年轻用户。
校园贷悄然走红后,学生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主力军,这为后来校园贷乱象埋下巨大隐患。如今,更多的下沉市场年轻人(包括学生群体)及部分信用风险意识不强的消费者,在各种互联网金融平台诱惑下,也有贷款需求——手机预装的小贷APP,就成为天然流量入口。
最终,和其他消金机构、手机厂商一样,从手机分期到线上小额信贷,除了直接的手机销量、利息收益,用户在OPPO手机上的行为数据,也会沉淀目标客群筛选、风控等方面的数据累积。
在此基础上,开展应收账款保理、融资租赁等高利润业务,有利OPPO扩大自己的金融边界,有望构建一个涵盖银行、消费金融、保险、支付等业务在内的“小米式金融生态”。
然而,资本无序扩张天性下,虽然相关机构监管力度一再加大,但此类模式发展到今天仍有重重致命隐患。
尽管金融业务是OPPO寻求利润新增长点绝佳选择,且不过是顺应各大平台加码消费贷、借贷等业务趋势,但这并非高枕无忧——当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被小额网贷严重透支,以及存款营销金融活动都可能暴雷时,如何真正做好互联网金融的风控,依然是OPPO面临的最大难题。
公开数据显示,河南村镇银行事件涉及资金规模或达上百亿,涉及客户近百万人。有评论就认为,倘若没有OPPO钱包等30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多渠道导流,那么很多人就可以避免成为受害者,同时牵涉规模也不会如此大。
目前难以准确得知,有多少用户是通过OPPO钱包里的金融服务,成为河南村镇银行用户。同时,包括OPPO在内,30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尚无一家正式声明或表态,出奇一致保持沉默。
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对30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信任,以及利息诱惑下,才会有更多用户通过平台购买暴雷的存款产品。因此,业界均认为,河南村镇银行“取款难”事件,对所有平台消费金融业务的未来开展,将遭遇重挫。
2021年1月,央行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意见将为金融经济活动提供服务、用于判断个人和企业信用状况的各类信息界定为信用信息,其信息服务活动界定为征信活动。利用该信息对个人或企业画像、评价等业务,也界定为征信业务。
有评论就认为,OPPO钱包们这种导流模式(通过海量场景数据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撮合贷款、提供技术服务、信用评级和风控管理)涉及征信业务,或许将会纳入监管范畴。
另一方面,OPPO们开展的个人借贷业务,至今也未摆脱暴力催收、威胁恐吓、信息骚扰、利率太高、无法提前还款等质疑。
目前,在黑猫投诉【投诉入口】平台,“OPPO+金融”投诉131条,欢太金融投诉量则为546条。利率太高,以及暴力催收仍是投诉最集中问题之一——从投诉统计结果来看,欢太金融年化利率从18%到23%、24%、29%等不等,最高者的甚至有投诉称超过了35%。
这些,在消费金融行业马太效应日益加剧当下,都让OPPO金融跻身头部地位的“野心”,实现难度非常大。
互联网金融本质是金融,金融核心则是风控。归根结底,就像外界无数次提到的,消费金融不像其他TO C行业,手机厂商想要发展消费金融业务,光有规模效应、跑马圈地远远不够,还需要多承担一点社会责任,更合规透明、做好风控的同时,认真倾听消费者需求,建立健全用户沟通机制,不断提升用户服务及体验水平,才不会摔跟斗,有望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