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杨
近两年,运营商的云业务突然爆发。根据近期各企业的财报,2021年,天翼云营收279亿元,同比增长为102%,移动云营收为242亿元,同比增长114%,联通云营收163亿元,同比增长46%。
若与其他云厂商相比,三家运营商在营收上已经跻身行业头部,增长速度更是超过主流云厂商。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上也抛出疑问:运营商是不是撬走了云厂商的蛋糕?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要被取代了吗?
事实上,IT市场的产业链远比平面同层的“彼此取代”更为复杂,在政企市场加速上云的大环境下,新晋者运营商和主流云厂商正在快速寻找各自位置,形成一种新的互补关系。
合作大于竞争
在越来越多的政企项目中,能看到运营商与云厂商共同出现。比如四川国资云,采用的是阿里云的方案,而运营方为四川能投和四川电信;深圳国资国企云的承建方,是中国联通、华为和腾讯;中国联通研究院可视化平台,则是由百度云中标。
政务市场,也是目前运营商云快速扩张的主要方向,而在这个扩张过程中,运营商云与云厂商的合作更为紧密。
一般而言,云厂商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两种
一是运营商或国资公司招标入围,云厂商作为技术伙伴卖技术;
二是运营商或国资公司与云厂商合作,前者投标硬件,后者投标云资源,然后双方分润。
某头部云厂商的业务专家表示,在他们参与的一个省级项目中,基础的云技术底座主要是由云厂商负责,运营商云负责运营工作,当地国企则是作为项目发起方。
此前有分析认为,政企云项目正在承载更多业务系统、应用系统上云,这对项目中的云技术能力提出更高挑战。
比如东部某省份的一个政企项目中,也是云厂商和地方国企及运营商一起参与。目前,跑在该云上的企业已经不仅仅是国企,还有很多当地的零售企业、金融企业,甚至包括一些高校。
所以,一些场景相对简单的小型项目,运营商云或许通过自己的能力可以独立完成,但在一些大型项目中,随着场景越复杂,对技术要求越高,云厂商的价值也越发凸显。
云厂商乐于被集成
一位资深的云计算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在很多项目中,运营商在获取集成商资质上会更占优势。但是,现在的集成商已经不只是一个统签合同的角色,它要对整个项目的技术有了解。
而在这个过程中,云厂商也成为运营商的重要合作伙伴。上述行业人士表示,事实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比起做集成商,云厂商更愿意看到的合作方式也是自己的技术被集成。
从技术的角度,相比运营商,云厂商起步更早,在底层资源及技术领域的投入也较大,同时,云厂商大都经历过海量业务的考验,所以在处理高并发、大体量的业务时,技术实力也跟得上。
所以,运营商与云厂商合作,也能让自己的云成熟周期大大缩短。目前,中国云计算的收入主要来自IaaS和PaaS,其中,IaaS的占比会更大,所以,业内有一说法是,IaaS业务是保障收入的,PaaS业务则是增加粘性的。
但无论是IaaS还是PaaS,云厂商的技术积累都更深厚,运营商在实施项目时,往往需要与云厂商进行技术互补。尤其是一些有高并发、大数据的应用场景中,PaaS层的数据库、AI平台起到关键作用,而这些都是由云厂商提供。
根据IDC的报告,2021年,中国移动的IaaS+PaaS营收是6.5亿美元,其中IaaS营收为6.3亿,这意味着中国移动去年几乎没有PaaS收入;而在天翼云的官网页面中,除了少量的人脸识别、文本内容审核等AI服务,也没有更多其他的PaaS产品。
与此同时,云厂商也十分乐意与运营商进行合作。相比更擅长技术研发的云厂商,运营商的销售渠道、行业关系都更有优势,尤其是在下沉市场,运营商的销售密度堪称惊人。所以,通过与运营商的合作,云厂商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更重要的是,对云厂商来说,被集成也是一个更健康的商业模式。过去,云厂商做总集成商,单子确实很大,但其实利润并不高,而把技术拿出来进行被集成,利润反而会更高。目前,包括阿里云、腾讯在内的头部云厂商都在调整战略,提出从追求规模向高质量发展,被集成的模式也更符合这一战略。
事实上,泛政企云市场正在出现快速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过去不能上云的企业和系统开始上云,这对于云厂商而言,是一块巨大的增量市场。只不过面向这一市场,云厂商和运营商有着各自的长短板,而相互取长补短,或将是二者未来实现共赢的最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