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华为重启“终端业务” toC和toB双线并举

本报记者秦枭北京报道

4月20日,《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华为消费者业务更名为“终端业务”,值得注意的是,华为消费者业务正是由10年前的“终端业务”更名而来。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表示:“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名称走过了十年的道路,今天我们更名为华为终端业务,全面进军商用市场。过去十年,我们一直面向消费者打造极致的产品体验,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未来,华为将把精品的体验从消费级产品带到商用领域上,基于华为终端商用产品品质、智慧、可靠三大DNA为商业客户打造更好的产品体验。”他介绍称,华为终端商用产品家族主要包括笔记本、台式机、显示器、平板、智慧屏、穿戴、打印机。

浓缩

华为收入主要分为消费者业务、运营商业务和企业业务“三驾马车”,消费者业务则包括手机、PC、IoT等产品业务。

3月28日下午,华为举办了2021年度报告发布会,其运营商业务保持稳定,实现销售收入2815亿元人民币;数字化转型浪潮下,华为企业业务取得快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1024亿元人民币。

但是,连续三年的美国“制裁”,让华为的消费者业务举步维艰。华为2021年年报显示,消费者业务收入为2434.31亿元,同比下降49.6%,这是其消费者业务的首次下滑,营收规模近乎腰斩。其中手机业务的下滑是主要原因。

IDC公布的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显示,受芯片供应以及出售荣耀等影响,全球前五已经没有了华为身影,华为被归为“其他”的统计口径。而在2020年,华为还名列全球前三,拿到了14.6%的市场份额。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方面,CounterPoint发布的国内手机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全年,荣耀与华为分别获得10%市场份额,名列第五、六位,其中华为在国内市场份额同比下滑68%。

这或许也“迫使”华为做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将消费者业务更名为终端业务。

华为一员工对记者表示,在手机业务受到较大影响的情况下,终端围绕着智慧办公、运动健康、智能家居、智慧出行、影音娱乐等五大场景持续进行产品创新。随着鸿蒙生态初步建成,消费者已经可以体验到,给予多终端多场景协同的超级终端能力及其所带来的全场景智慧生活体验。产业界也看到了万物智慧连接带来的巨大商业机会和价值。消费者业务BG多年在toC业务积累的综合能力也将溢出到智慧出行和全屋智能上,给产业带来更多的创新。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对记者表示,华为该举措是让业务目标更加明确,并为华为的产品定调,华为就是围绕终端硬件产品的企业,而不是互联网企业,也不是软件企业。重点突出能够让华为未来竞争战略体系更加明晰,团队也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业内多认为终端概念比消费者市场概念要小,因为终端侧重于硬件,而无论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其核心往往是软件为主的应用,当前互联网企业无不是从应用起家。所以,此举可以看做华为在业务上的一种收缩或者浓缩。

余承东介绍,未来华为终端业务将全面覆盖消费产品和商用产品两大模块,消费产品继续聚焦服务大众消费者,商用产品则专注于服务政府及企业客户,重点为政府和教育、医疗、制造、交通、金融、能源等六大行业提供商用办公解决方案。据余承东透露,美的集团就采用了华为的B系列电脑。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终端已正式成立商用产品线,为政府及各大行业带来7大系列商用产品家族:笔记本MateBook B系列、台式机MateStation B系列、显示器 B系列、平板C系列、打印机PixLab B系列、智慧屏 B系列、穿戴WATCH B系列,并依托HarmonyOS带来的标准定制能力和开放定制能力,满足组织或企业对终端设备的多维管理需求。

掘金

不过,华为准备“拾起”的老本行,已是今非昔比。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促进经济技术与实体经济相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新的数字技术、不断变化的劳动力人口结构、动态的市场变化以及新的业务运营模式正在推动政府和企业的工作方式发生与日俱新的变革,员工需要敏捷智慧的工作空间和装备,灵活应对业务需求和新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但传统商用产品由于过于注重规格和成本、不够重视使用体验等问题,对办公和生产效率助力有限,并暴露了传统企业办公方式智慧化的不足以及对智慧办公的迫切需求。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2-2028年中国智慧办公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2015年我国智慧办公行业市场规模为292.3亿元,2020年增长至79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07%。全球知名数字化咨询机构IDC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预计有40%的会议将移至线上开展。

需求带动了市场的增长。IDC预测,随着面板、IC等供应情况的好转,2022年全年PC市场将同比增长,未来五年中国PC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4.0%,远超全球市场整体增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PC市场,还将继续受益于工业4.0政策的推进、智能化转型需求拉动,呈现更强的PC增长潜力,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其中,商用市场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3.7%。

华为方面表示,商用设备市场在经历了以商用台式机为中心的1.0时代和多设备融合的2.0时代之后,当下正在步入云和AI的3.0时代,商用办公电子设备正向着高性能、智慧化、全连接和新形态演进,全场景融合、智慧交互是其主要特征。

实际上,在2021年9月份,华为已正式推出了笔记本电脑、一体机、鸿蒙打印机、曲面屏显示器等十余款终端。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搭载HarmonyOS的华为设备超过2.2亿台,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截至2021年底,华为终端全球月活用户超过7.3亿。

不过,不只是华为,商用市场的可持续增长前景也被几家头部厂商看好。以PC为例,在传统 PC(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市场上,根据IDC数据,2021年全球前五名为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和宏碁。在中国市场,商用大客户业务方面,联想PC销量约占市场份额的50%,中小企业业务上,其PC市场份额也达到了30%。

盘和林对记者表示,此前华为的智慧办公过度聚焦企业层面,而忽略了消费者层面。实际上诸如金山办公这样的企业,或者微信在企业办公领域的开拓,本质上是这些企业通过占据C端用户的应用市场,来改变C端用户的使用偏好,然后逐步将这个偏好转变为企业应用的主流。简单举例,如果一家企业要让用户用某个工具传递文件,前提不是这个工具好不好用,而是这个工具是否普及。只有普及的工具,才会有用户基础,才能成为公司的生产资料。

华为能否在豪强林立的商用领域再现其消费者业务的辉煌,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盘和林认为,消费者业务领域强调品牌口碑,品牌口碑一旦进入上行阶段,那是长期的竞争优势,对华为来说,消费者业务的用户可以通过其产品生态逐步积累优势,从而获取用户黏性。商用终端的用户较为集中,表面上竞争激烈程度更低,也对用户有一定的定位和分层,但实际上当前商用终端领域和消费者终端领域的门槛界限逐步减少,消费者终端的普及也可以推动商用终端领域的发展,反而是商用终端经常面临消费者端的渗透。

相关阅读:
谋划走出厨房 小家电如何“闯出”新天地? “进击”的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