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唐维
5月1日起,电子烟行业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电子烟行业国标也正紧锣密鼓地制定当中。新规除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外,还明确提出电子烟零售需申请烟草专卖许可,限制电子烟关键原料尼古丁的供应等。从上述政策可看出,今后电子烟行业基本参照传统烟草监管,严监管时代来临。业内认为,监管落地之后,将改变过去电子烟行业低门槛无序发展的状态,行业步入良性发展期。
政策加大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虽然此前已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头部品牌也设置了全方位的未成年人保护系统,但仍有一些商家追求利益向未成年人出售各种口味的调味电子烟。新规后,市场上只能售卖烟草口味的电子烟,深受青少年喜欢的各种口味电子烟没有了,可以减少未吸烟者特别是青少年成为吸烟人群。不过,成年电子烟民的调味需求也将得不到满足,或许会导致他们重回卷烟阵营,甚至滋生黑市、山寨等问题。
政策在规范国内市场的同时,鼓励出口。电子烟行业是我国少数占据着绝对领先优势的行业之一,作为全球电子烟行业毫无争议的霸主,全球有九成以上电子烟产自中国,87.3%的电子雾化烟公开专利也属于中国,2021年中国电子烟产业出口约1383亿,同比增长180%。且全球现在有8200万电子烟用户,每年以20%趋势增长,站在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门好生意。正因如此,目前东南亚等国对该产业链虎视眈眈,并且在挖中国的电子烟企业。对于这样的优势产业,不能拱手让人。相关部门在规范国内电子烟行业有序发展的同时,也应对企业出口创汇提供便利与扶持,想方设法将产业链、先进产能留在国内。作为集聚了国内90%左右电子烟产能的深圳市宝安区,更应该珍惜呵护这样自然而然形成的千亿级出口产业。
有专家建言,政策还应考虑行业的短期承受力。从新规落地到实施,仅有一个多月时间,电子烟的主产地深圳、东莞又受疫情影响,产能无法充分发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消化库存与开发新品,以及专营店改成集合店、获得经营许可等,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被认为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外,新规后,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调味类电子烟将退出市场,据电子烟行业委员会数据显示,全国有约5万家线下专卖门店,产业链上下游共有550万人就业。短期过于快速的推进监管落地,需要考量短期内对就业、税收等的影响。
随着监管落地,一个野蛮生长,充满互联网打法的电子烟行业将成为历史,一个健康规范的新产业正向我们走来,这是产业与消费者的福音。当前行业转向弯急坡陡,各方宜给予充分缓冲时间,科学推进政策平稳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