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英伟达收购Arm终告失败,跨国半导体收并购越来越难了?

图:图虫

图:图虫

作者/骆轶琪

编辑/李清宇

不出意外地,在包括Arm联合创始人以及各主要国家头部芯片公司的共同反对声中,英伟达收购Arm事宜终于还是画上了休止符。

2月8日,Arm正式宣布任命Rene Haas成为新任首席执行官,并加入董事会,人事任命即刻生效。他将接任已为Arm服务30年的原首席执行官与董事会成员Simon Segars。短期内,Simon Segars仍将担任公司的顾问,支持领导层交接工作。

新上任的CEO还肩负着一重使命:带领公司加速增长,为IPO进行准备工作。

随后不久,英伟达和Arm现任大股东软银联合宣布,终止此前计划的交易,原因来自于监管层的阻碍,尽管双方都曾真诚努力。

软银方面还提到,计划在2023年3月31日财年内,对Arm准备公开发行事宜。

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表示,不止在移动手机革命中成为创新中心,Arm也将在云计算、智能汽车、物联网、元宇宙等领域助推下,走向第二个增长阶段。随着这场收购协议终止,英伟达此前预付的12.5亿美元款项将被软银所保留,并于第四季度入账,而英伟达将保留其20年的Arm许可证。

自此,这场自2020年9月被英伟达公开承认的“世纪收购案”正式走向剧终。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全球第三大硅片供应商环球晶圆计划收购同业的德国世创也以失败告终。业内认为,如今环境下,半导体产业的国际并购将越来越难。

Arm的中立性至关重要

Arm的被收购事项自宣布以来就一直不被看好,包括微软、高通等公司都表达了反对意见。就在该消息释放出后不久,Arm联合创始人Hermann Hauser就在受访时表态称,允许英伟达收购Arm将会是一场灾难,这将损害Arm的中立性和面向不同国家、公司供应的能力,可能会导致Arm立身之本的商业模式难以为继。

遭到核心公司和人物的反对不难理解:在如今全球半导体环境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越是处在上游环节的产业链公司,其角色的中立性就愈发重要。一旦原本大股东是投资机构的中立公司成为某一家芯片公司的从属,尤其前者还是市占率奇高的底层技术供应商,那么芯片业恐怕也要积极寻求替代方案了。

回到原点,Arm的重要性到底在哪里?

Arm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的半导体IP公司,一直以来在IP同业的市占率超过40%,主要覆盖的业务范畴包括CPU、GPU、ISP、接口模块、通用模拟IP、射频等。

其商业模式为IP授权,收取一次性技术授权费和版税提成,以轻量化的方式得以高速成长。包括华为海思、高通等在内的芯片设计公司,很多时候都需要基于Arm授权的技术架构来完成芯片设计。

奇高的市占率主要来自移动处理器市场,也就是手机核心芯片。历史信息显示,一直以来,Arm在手机应用处理器市场的市占率一直在95%左右,其称为“面向未来十年”而推出的Armv9架构,也正成为不少手机公司的核心卖点。

当然不止如此,在此前受访时,Arm公司高管就曾介绍,在其他领域比如服务器领域,以及越来越多被应用的笔记本和网络设备领域中,都可以看到Armv8的身影。Armv9同样将会应用于上述所有领域,尤其是在服务器及汽车领域。

据悉,汽车领域的半导体核心供应商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等,几乎都采用到了Arm的授权IP。应该说,在智能计算时代,核心底层架构正变得愈发重要,Arm就是其中的一枚关键角色。

Arm对于中国来说也至关重要,包括华为海思、飞腾等在内的芯片设计公司都采用Arm架构进行芯片设计,其在中国区独立运营的公司安谋科技也在落地中国后高速成长,并加速构建产业生态。

安谋科技提供给21世纪经济报道的介绍中提到,其是一家独立运营的公司,公司营收从2018年到2021年增长了250%,自研IP业务在2021年同比增长了262%,在公司A+X双轮驱动战略下,未来将更好地为中国的半导体及科技产业服务。

至于具体安谋科技是否完全独立自负盈亏?安谋科技目前的IP系列产品来自中国自己团队的比重有多高?相关询问记者并没有得到公司的进一步回复。

不过在2021年下旬的一次采访中,安谋科技执行董事长兼CEO吴雄昂回应记者称,“安谋科技和Arm有交叉授权协议。新业务品牌(“核芯动力”,旨在打造开放的智能数据流融合计算平台)战略肯定是专注在国内市场,因为这主要是针对国内产业发展的需求。”

在此前大股东是软银的时期,Arm得以站在中立的市场面向全球市场进行业务开展动作。但即便如此,这家英国公司在面对美国的“长臂管辖”之后,也需要经过确切的内部研判,才最终得以公开向市场表示与华为的合作并没有受到阻碍。

跨国半导体收并购面临难题

英伟达的这项收购事宜备受争议,除了行业不希望IP巨头Arm从属于某一家下游芯片产业公司之外,还有另一重考量:英伟达本质上是一家美国公司。

即便英伟达在收购之初就明确表态:交易完成后,打算保留Arm的名称并扩大其在总部剑桥的规模,Arm的知识产权将继续在英国注册。但在如今缺芯叠加紧张的全球贸易环境中,一家公司CEO的承诺到底在后续的执行过程中是否会被所处国家所影响,恐怕并不能得到完全确定性的答案。

兴业证券此前就指出,若收购成功,被列入到“实体清单”中的所有中国科技企业都可能将会遭受芯片断供问题。反过来说,不少芯片设计公司不得不寻找Arm的替代品,这会对Arm的业务构成影响。

何况反对声音也包括两家公司的所处国家。此前,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牵头的调查方向就涉及国家安全问题,以及是否会削弱英国的科技实力;欧盟27国也开始联手对这一收购案展开调查,担忧合并后会造成的市场垄断效应。

2021年12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甚至对该项收购案提交了行政诉讼,称将同时伤害英伟达基于Arm产品的三个全球市场,分布在汽车、数据中心、云计算的细分领域。

面对来自全球各个主要经济体和主要产业角色的质疑,这项被一再拖延的收购案将无疾而终也几乎成为必然。

不止英伟达,近期半导体行业寻求跨国收购过程中,也有备受瞩目但最终失败的案例。

几天前,全球第三大半导体硅晶圆厂环球晶圆(GlobalWafers)宣布对排名第四的德国世创(Siltronic)收购案,因未能在1月31日截止期限前得到德国监管机构批准告吹。倘若二者完成收购,合并后的环球晶圆市占率将达到26.7%,超越目前行业排名第二的日本胜高(SUMCO),逼近行业龙头日本信越的33%。

公开消息显示,在此之前,业内认为此番收购动作的难点可能在于通过中国的反垄断审批,但1月,中国有条件通过审批后,这项收购最终还是倒在了被收购方的家门口。

行业分析认为,如今的缺芯环境让主要国家和经济体都认识到了自主掌控产业链上游能力的重要性,且欧盟各国和美国也都在陆续加大对半导体产业投资和对知识产权及人才的维护,如此背景下,这项上游原材料商之间的并购没有得到批准也就不那么难以理解。

再往前数,2021年12月,中国私募股权公司智路资本对韩国芯片制造厂商美格纳半导体公司(MagnaChip)的收购案也倒在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门前。但反观同一国家内的交易,AMD收购赛灵思的案例则陆续获得了各国的批准。

从这个角度看,有芯片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环境下,跨国之间的半导体行业收并购案例恐怕也将越来越难,尤其是涉及规模较大的交易。

相关阅读:
它将“救”松下,还是特斯拉? 欧盟公布《芯片法案》计划大幅提升芯片生产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