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规级半导体大爆发。
作者 I杨继云
来源:天天IPO
又一超级半导体IPO即将诞生。
昨日(1月27日),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审议通过比亚迪半导体首发申请——公告显示: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根据招股书,本次发行比亚迪半导体拟募资26.86亿元。
至此,比亚迪半导体IPO敲钟只剩时间问题。成立于2004年,比亚迪半导体最初是比亚迪集团的一个事业部,直到2020年才正式拆分独立,开启了融资和IPO之路。那一年,VC/PE们火速争抢入场券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比亚迪半导体在两个月内完成了融资,估值一路飞涨到300亿。
当VC/PE踏破了比亚迪半导体门槛,背后是一条隐秘的赛道正在爆发——车规半导体,这是国内一个千亿规模的市场。过去两年,疫情严重冲击了车规半导体供应链从而引发了全球“缺芯”,却意外创造了一个国产替代的历史机遇。以积塔半导体为代表的一笔笔融资火爆出炉,这片江湖正在批量诞生独角兽。
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
56岁王传福,将坐拥第3个IPO
这将是王传福的第3家上市公司。
王传福的创业故事堪称经典。1966年他出生在安徽,1987年从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毕业,并在当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王传福留院工作,此后顺利得到提拔,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了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王传福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
他自此与电池结缘。1995年,29岁的王传福看准了手机电池行业的巨大发展前景,决心辞职创业。那一年,在深圳莲塘的一个旧车间里,他创办了比亚迪公司,这家最初只有20名员工的小公司,在1997年开始自主研发生产锂电池,当时请不起太多人,于是王传福销售自己跑,工程师自己做,工期紧张的时候甚至冲上生产线当工人。
1999年,比亚迪开发出了当时行业内领先的SC2100P大电流放电电池,当年镍镉电池产量达到1.5亿支。2000年,比亚迪成为摩托罗拉公司第一个中国锂离子电池供应商,一跃成为了当时中国手机电池行业的佼佼者。
2002年,王传福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高光时刻——比亚迪股份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一时间风光无两。后来比亚迪股份还在2011年登陆A股市场,两地上市,这是后话。
2003年,比亚迪阔步进入了汽车行业。当时,比亚迪跨行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并在西安高新区建立了生产基地。同一年,比亚迪快马加鞭,收购北京吉驰汽车模具、在上海建立比亚迪工业园、还把汽车销售总部迁到深圳,可谓一气呵成。
转眼到了2008年,巴菲特2.3亿美元投资比亚迪,比亚迪股价一路飙涨,隔年,王传福登上中国首富宝座。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飞速扩张,比亚迪的行业地位一再增长,甚至被一些分析师认为能超越特斯拉,另一方面,比亚迪也成为了全球电池制造业巨头,在代工领域也是目前仅次于富士康的大陆企业。
今天的主角——比亚迪半导体,并非是比亚迪分拆出的第一家上市公司。2007年,比亚迪电子在香港上市。也就是说,比亚迪半导体将会是王传福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并不为人熟知的故事是,对于半导体,比亚迪已经布局了18年。时间回到2004年,比亚迪微电子公司注册成立,最初这是比亚迪的一个半导体事业部,此后比亚迪还开始在半导体领域出手投资。2020年4月,比亚迪微电子更名为“比亚迪半导体”,寻求于适当时机独立上市。王传福甚至曾对媒体表示过,如果没有造车,就会去造半导体。
如无意外,比亚迪半导体将是国内“车芯第一股”。如今,随着比亚迪半导体成功上会,也将有望助力比亚迪市值到达万亿大关——此前,2021年11月,比亚迪市值曾一度冲破9000亿元。
汽车缺芯荒席卷,半年进账12亿
如何撑起车芯第一股?
这是一家成色几何的半导体公司?
先看最直观的营收。2018-2021年上半年,比亚迪半导体营收分别为13.2亿、10.7亿、14.2亿、12.2亿,净利润分别为1.04亿元、8511.49万元、5863.24万元、1.84亿元。可以看到,虽然营收波动较大,但比亚迪半导体2021年半年的营收以及利润,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前几年的全年营收。
通过分析招股书营收也能看出,比亚迪半导体的客户集中度非常高,营收半数以上都来自于母公司比亚迪集团。也因此,对于拆分比亚迪半导体上市,业界猜测原因之一便是方便给其他车企供货、给汽车以外的领域供货,寻找更多新的客户,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汽车半导体供应商,比亚迪半导体主要从事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 IC、智能传感器及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招股书显示,自成立以来,比亚迪半导体的核心业务即为车规级半导体。
在车规级半导体领域,比亚迪已布局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模块封装与测试到系统及应用测试的全产业链IDM模式。
从产品类别看,比亚迪车规半导体主要分SiC(碳化硅)模块、IGBT模块(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自研混动DM控制模块三类。值得一提的事,在IGBT领域,比亚迪半导体2019、2020连续两年在新能源乘用车电机驱动器厂商中全球排名第二,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达19%。而且,其还是国内少数能够实现车规级IGBT量产装车的IDM厂商。
那么,什么是IGBT?简单来说,车规级IGBT就是电动汽车的大脑,IGBT约占整车成本的7-10%,是除电池之外成本第二高的元件。在电动车上,IGBT的作用是交流电和直流电的转换,同时还承担电压的高低转换功能,这被认为是电动车的核心技术之一。
王传福很早以前就曾表示,比亚迪半导体将来最核心的产品将是IGBT。目前,在在IGBT等车用功率半导体器件应用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市场,但本土化供应只有10%,其余90%均需进口。
毫无疑问,当整个汽车行业饱受“缺芯”的折磨,国产芯片的需求与日俱增,新能源汽车革命的不可阻挡,也使得车规级半导体企业将迎来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车规级半导体市场规模可达804亿美元,我国车规级半导体市场超200亿美元。
此外,比亚迪还在上市公告中写道:未来,比亚迪半导体将以车规级半导体为核心,同步推动工业、家电、新能源、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半导体业务发展。
如今,比亚迪半导体终于成功过会。它的估值也随着一次次的融资从75亿、近百亿,到现在飞涨至300亿。而那又是一个VC/PE抢破头的故事。
估值超300亿,百家VC/PE争抢
这一条赛道大爆发
比亚迪半导体融资火爆的一幕,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2020年4月15日,比亚迪发布公告正式拆分“比亚迪半导体”,以待机会独立上市,与此同时,拟以增资扩股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
消息一出,VC/PE们的热情被瞬间引爆。仅仅42天后,首轮融资飞速落定——2020年5月26日,比亚迪公告了比亚迪半导体A轮19亿融资的豪华阵容:红杉、中金资本、国投创新、Himalaya Capital(喜马拉雅资本)纷纷入场。这轮投资方以75亿投前估值入场,比亚迪半导体投后估值近百亿。
彼时,比亚迪半导体被VC/PE追着投。乍看之下,A轮融资入局机构并不算多,但比亚迪半导体留给了伏笔:“多家业务高度协同的知名产业投资机构正在履行入资程序。”
于是,在首轮融资完成还不足一个月后,2020年6月15日,比亚迪半导体又宣布完成共计8亿元的A+轮融资。此次投资方的名单可以列出一长串:韩国SK集团、小米集团、招银国际、联想集团、CPE源峰、ARM、中芯国际、上汽产投、北汽产投、深圳华强、碧桂园创投、长江产业基金、松禾资本、东方富海、中芯聚源、联想创投等等,不仅有国家队、财务投资人、更有很多的产业投资方、半导体巨头公司,蔚为壮观。
两轮融资之后,比亚迪估值达102亿。而据天眼查信息,比亚迪半导体还在当年8月完成了另外两轮未透露金额的融资。几轮融资下来,中金公司给予了比亚迪半导体不低于300亿元的市场估值。当然,这个数字也一直备受争议。
想要投进比亚迪半导体有多难?不少半导体投资人都曾向投资界提起,“太火爆了,就是有钱也不一定能进去”,“时间特别少,而且就是疯抢,超过100多家机构在抢,这种案子我们都不去挤了”。而投进去的人,很多持股比例也是只是零点几,少之又少。
根据招股书,在IPO之前,比亚迪股份持股72.3%,为控股股东,此外,红杉中国、先进制造基金、小米产业基金等都是持股比亚迪半导体份额前十的股东。
回过头来看,比亚迪半导体之所以备受VC/PE青睐,除了其在IGBT领域的能力和地位,更是因为车规级半导体的巨大潜力——圈内普遍认为,车规半导体可能会是第三次半导体浪潮中坚力量,这是一条正在爆发的赛道。
2021年12月,车规级芯片一笔重磅融资出炉——积塔半导体完成了一轮80亿元的巨额融资,背后的投资方阵容堪称豪华:除了公司原股东华大半导体有限公司领投,跟投方还包括上汽集团旗下尚颀资本、汇川技术、创维投资、小米长江基金、交银投资、上海自贸区基金、临港新片区科创基金、浦东科创、上海浦科投资、中信产业基金、中金资本、国策投资、中航产投、中保投资、凯辉基金、中信建投资本、国泰君安、深投控、上海国盛、临港集团等。
资料显示,积塔半导体是国内最早从事汽车电子芯片、IGBT芯片制造的企业,在车规级芯片制造上颇具优势。曾有消息称,中芯国际创办人张汝京将淡出他第五次的创业作青岛芯恩,而他的下一站或许就是积塔半导体。
这是车规半导体融资火爆的一缕缩影。自2021年以来,这条赛道涌现了一大批知名项目,例如云途半导体、CHIPWAYS、珠海微度芯创、旗芯微、楚航科技等,背后的投资方包括小米长江基金、武岳峰资本、鼎晖投资、顺为资本、元禾重元、创新工场、临芯投资、上汽旗下尚颀资本、小米产投、经纬恒润、耀途资本等等。
此外,各地也在加大力度布局车规级芯片的生产,以尽快解决汽车“缺芯”问题。目前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上海,正在加快落地汽车芯片类企业,打造国内领先的车规级芯片设计研发制造基地。
互联网时代已经远去,硬科技已经站在了历史舞台的中央。时代正在酝酿更多的备受瞩目的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