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海惟
来自韩国的财阀巨擘们正在快速加注动力电池产业。
近日,韩国正在迎接其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IPO,LG新能源。这个韩国第二大集团LG旗下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业务,已经完成了IPO前的募资环节,总募资规模达到了107亿美金。而在全球范围来看,LG新能源也将成为过去12个月里的第二大IPO,仅次于明星电动汽车公司RIVIAN的120亿美金。
从二级市场反馈来看,韩国投资者给予了LG新能源极大的热情。
较早前,LG新能源方面给到的IPO定价区间在27.5-30万韩元之间。由于投资者热情巨大,LG新能源很轻松拿到了30万韩元的顶格定价,这也意味着LG新能源在上市前的最终市值将达到了3758.5亿元人民币。公司去年处于亏损状态,综合多个券商预测,今年市销率近30倍。考虑到IPO后市场整体看涨,LG新能源或将坐稳韩国市场的前三大市值公司,仅次于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
在认筹方面,尽管筹资规模巨大,但韩国散户依然认购了超过70倍的认筹规模。
而据财联社报道,此次IPO拉动了韩国国内的新增开户数,部分韩国券商的新开账户数据较往年增长超过了200%。而LG新能源这次总认购规模则将超过6000亿人民币,接近千亿美元大关。对于一个总人口只有5000万的中型国家来说,这是一次妥妥的国民级的“礼遇”了。
图源:Pulsenews
而LG新能源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热捧,离不开全球范围内两家超级企业高光表现的“支持”:
特斯拉与宁德时代。
在过去短短两年时间里,这两家代表了新世纪能源动力转换浪潮的标志性公司,在中美两地的资本市场都获得了“神话”般的热捧。
在美国,那个被称为乔布斯精神继承者、钢铁侠、人类命运拯救者的马斯克,带领特斯拉从宇宙第一大空头聚集地,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汽车公司
——这足以打包把丰田+通用+福特买2.3次,三家公司大约每年会卖出2000万台左右的汽车。
在中国,宁德时代则被投资者尊称为“宁王”,中国制造业上的皇冠。宁王从2020年开始,股价翻了5倍之多。总市值一度突破了1.5万亿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值钱的能源公司
——这已经接近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总市值,两大巨头今年预计会产生总计5.4万亿人民币的营收。
在美股和A股,这两家公司的市值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成为两地投资者心目中的香饽饽,未来新能源革命大潮下诞生的新神。尽管产业革命才刚刚起了一个头,但是在资本市场的修罗场里,新神已经弑掉旧神上位了。
图源:同花顺|排名数据,已将谷歌
去重
中美经济角逐下,新能源革命的资本浪潮热闹非凡。但反观传统的经济产业中心,日韩的资本市场却难以出现像宁王和特斯拉这样的现象级龙头。
以造车为例,中美分别有特斯拉、RIVIAN、蔚小理等崭露头角的新势力公司。而贵在全球三大汽车圈之首的日韩地区,唯一的“造车新势力”,大概只有成立于1945年的索尼。
日韩没有新能源神话,至少在资本市场上没有。
作为朝鲜半岛上第二大财阀,LG新能源正在立志弥补日韩资本神话版图上的空缺。
“我们预计将在全球市场份额超过宁德时代,成为全球第一”。LG新能源CEO权英寿,在韩国媒体交流会上直言不讳地表态,在中韩两地的舆论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LG新能源CEO权英寿此前曾是LG集团COO
这样的表态且不论是否真的严谨,但确实已经有点“资本神话那味儿了”。
在IPO的节点上,“第一”这个概念对于LG新能源来说很重要。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对比,LG新能源目前30万韩元的定价对应市值为3700亿人民币。而目前“全球第一”宁德时代,市值却有1.3万亿人民币,约为前者3.5倍。
如此看来,韩国版“宁王”似乎升值空间巨大,买到就是赚到。
但真的可以这么算数吗?
无谓但值钱的“第一”
先回答一下前文的伏笔,LG新能源称自己将在近期超越宁德时代,这是真的吗?
既真,也假。
从目前被广泛引用的SNE调研数据来看,宁德时代去年1-11月份的动力电池市场供应79.8GWh,占有率高达31.8%;而LG新能源则为51.5GWh,市占率只有20.5%。这与该机构发布的Q1的市场占有率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图源:SNE
作为传统制造业来说,30%的差距在短时间自然是难以超越。但整个动力电池都处在快速放量的阶段,快速的产量变化,确实可能会导致行业排名在局部时间段产生位移。
统计数据显示,LG新能源方面拟到2023年规划电池产能扩大到300GWh、2025年到430GWh;据浙商证券预测,宁德时代2023年产能约为340GWh,另据公开资料显示,其2025年前的规划产能则是已经接近600GWh。
从产能规划情况来看,宁德时代依然着保持市场优势。但无论是600GWh,还是430GWh,都意味着相比于2021年的六到七倍增长。
但是由于双方都在产能上进行翻倍增长,如果LG新能源方面在短时间内将订单释放,或许可以在某一两个月成为行业第一。但是从长期来看,LG新能源要在更大范围的时间线条上超越宁德时代,依然是有难度的。
图源:LG官网
显然,在这样的极速变化的市场中,“第一”这件事情,显然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在这样一件“不重要”的事情上,我们甚至可以直接“帮”权英寿先生下一些更加明确、更加性感的市场结论:
LG新能源业务其实已经“超过”了宁德时代。
比如2021年5月份,SNE Research的单月战报中,LG新能源其实就曾经短暂超越过宁德时代。不过在当时那份报告口径中,其只统计了“小型乘用车”项目,并没有将宁德时代比较强势的卡车、巴士算入其中。
再比如,在动力电池的细分领域,LG新能源一直深耕的是成本更高昂的三元锂电池。而宁德时代则是性价比更高的磷酸铁锂(LFP)电池与三元锂两条腿走路。根据世纪证券统计数据,2020年宁德时代两种技术产品之间的出货量占比大约是1:1.2。
因此,如果只看三元锂动力电池的出货量,LG新能源或许已经是头把交椅了。而“受惠于”三元锂的更高单价、以及储能等多元业务先发优势等原因,LG新能源的营收长期是高于宁德时代的。
2020年,LG新能源实现收入12.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61亿元;相比之下,宁德时代则为503亿。直到今年三季度,宁德时代前三季度爆发式增长到733亿营收,才终于在收入上追平了LG新能源。
当然,权英寿都绕过了这些看似“漂亮”的业务数据。
因为权英寿先生心理也非常清楚,“领先宁德时代”这样的鬼话并不会让LG新能源占到什么好处,反而会让市场更加希望弄清楚,诸如毛利、技术路线、市场纵深、对比增速等LG新能源更需要去解答的长期问题。
相反,“超越宁德时代”才是真正让市场兴奋的事情,彰显了一种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智慧”。这种兴奋感,反而可以让市场忘记很多事情。
动力电池的“楚汉争霸”
噱头归噱头,产业归产业。100亿美金的弹药归位后,LG新能源的确会在全球范围内给宁德时代带来更大的挑战。
先来看一张图。
图源:世纪证券
尽管电池公司在不断拓展自己对于场景的控制能力,但目前动力电池厂的主要客户依然是汽车品牌。而伴随着汽车品牌的地缘属性,动力电池厂作为配套厂也极大地被品牌地缘关系影响。
(1)中国作为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宁德时代自然是目前车企关系布局最为全面的动力电池公司,尤其对于蔚小理等新势力品牌,宁德有显著的优势。据世纪证券统计,在去年Q1,特斯拉+蔚小理的电池装机量占到了宁德时代总装机量的50%。随着这些品牌工厂开始出海,宁德或许也会随之收益。
(2)LG新能源则是除中国本地车企以外,对海外品牌覆盖最全面的电池厂,在本国与现代起亚集团的关系尤为密切。
(3)作为唯一不间断的动力电池TOP3,松下与特斯拉曾有一段孽缘,与较早布局电车的品牌、日本本土车企也有较为紧密的布局。
显然,LG新能源不仅在产能上与宁德时代咬得最紧,在客户布局上也最为广泛。对于宁德时代来说,这是威胁最大的对手。事实上,LG新能源也是最近几年中的一匹黑马,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先后挤下了BYD、松下等多位硬实力选手,市占率逼近宁德时代。
图源:光大证券
而反观宁德时代,在2020年以前,宁德时代(CATL)的所有产能都是集中在中国供应链上的。在近年,宁德时代才逐步上线或投资了德国、印尼的部分工厂。
图源:光大证券
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来看,宁德时代在国内大约在50.8%,全球则是在31%。而LG新能源方面,中国与全球的市占率分别为5.5%、23.8%。
图源:浙商证券
如果全球动力电池的天下一分为二,分成“中国”以及“中国以外”。那么,宁德时代与LG新能源之间,便颇有一点楚汉相争的味道。
或许我们可以并不那么严谨地说,这两者背后代表了中国产业链与日韩产业链之间的全球竞争——前者基于整个中国市场和制造基地,而后者则试图整合中国以外的产业链集群。双方互相渗透、在楚河汉界之间打阵地战。LG新能源希望打入中国、宁德时代则希望走向世界。
从目前来看,这两派之间,各有优势、但宁德时代略占上风。
宁德时代的优势主要来自于三点:中国拥有最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高效率的新能源汽车整合供应链,以及几乎就是由我国市场孵化出的庞大磷酸铁锂(LFP)电池赛道。
尤其是LFP电池在中国的普及,让很多日韩欧美的供应商略显仓皇。
此前,很多厂商认为LFP电池能量密度不行、冬天表现欠佳,因此都将重心放在了三元锂电池的开发上。以LG新能源为例,它们甚至还没有一条LFP动力电池的产线。
但类似三元锂电池在长期面临稀有金属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而LFP电池的性能持续改善,让三元锂的性价比离LFP越来越远。尤其是在特斯拉采购LFP之后,市场对于LFP的信心更强了。而LFP在安全性上的优势,逐渐成为了行业关注的对象。
图源:世纪证券|磷酸铁锂车型占比保持高位
一个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宁德时代比LG新能源的利润率好看很多。
财报显示,宁德时代毛利率常年保持在27%以上,其中净利润保持在10%。而对比LG新能源,其净利润率一直非常低,徘徊在盈亏平衡线之间。
图源:光大证券
根据光大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在2020年上半年,LG新能源四大动力电池工厂中,却只有位于我国南京市的工厂是盈利的。
图源:光大证券
现金流能力的羸弱、激进的产能计划,也让LG电池业务承担了很大的资本开支压力。而这种债务压力,也直接助推了其电池业务的剥离。
图源:光大证券|电池业务分拆之前,LG化学债务压力不断加大
不过,鉴于行业还处在投入期和快速增长期,宁德时代目前的优势是否能保持到中场,还有待观察。
而对于有志于从事动力电池玩家来说,未来几年的井喷期,才是战争真正开始的时候。除了LG、SKI这样雄心勃勃的能源老炮,甚至大众、长城、吉利等传统车企也开始纷纷下场做电池,并推出了庞大的投资计划。
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或许任何人都有机会可以改写竞争格局——就像宁德时代几年前所作的那样。
参考资料:
《LG化学:电池业务拟拆分上市,全球锂电巨头强力扩张》,光大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