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房产
作者|王婷婷
房地产的爆雷火线,还在传导。
2020年及以前,房企爆雷更多还以个例的形式出现。
从三盛宏业、福晟国际、协信远创、北大资源,到泰禾集团、华夏幸福、蓝光发展等,虽然企业的体量越来越大,但多是以单个企业债券或理财问题触发。
2021年,恒大揭开了房企“群体性风险”的一角。
房企爆雷事件蔓延至行业头部,并迅速引爆新力控股、花样年、佳兆业、当代置业、实地、阳光100中国等企业。
引爆点更加多元,海外债实质性违约、商票大面积拒付、员工理财难以兑付、境内楼盘停工、供应商费用拖欠、架构紧缩员工裁撤…
一时间,因为“金融神经”异常敏感,似乎任意一个事件都可能拖累房企的融资流转。
2022年,房地产依然艰难。
就像旭辉董事长林中的预测,2022年一季度很多企业债要到期,这是房企的一个大关。
吴建斌在易沃论坛上更预测,估计70%-80%的房企要躺下。这包含公开债违约躺下的房企,与实质性躺下,只因没发公开债,不需要公布的房企。
因为“三年一个小周期”(3年调整1年放松)的周期论已经被打破。2018-2020年后房地产并没有在2021年迎来放松,2022年政策还在继续从严。
房地产向城投风险传导
就在2022年第一季度,还有一个群体性的爆雷风险,值得引起关注——“房地产向城投风险传导”的可能。
伴随城投偿债高峰期到来,城投资质必然分化,部分城投有“爆破风险”。风财讯留意到,多家机构通过研报,对此作了预警——
1、风险传导路径:房地产冲击地方政府财力,“土地财政”硬着陆,叠加城投自身的债务兑付和滚续压力,导致城投爆雷风险。(根据兴业证券)
2、风险传导时间:今年三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降温已经波及地方财政进而影响城投平台,预计影响会持续到明年一季度。因为房地产即使有利好,政策传导、消费者改变预期都需要时间。(根据21世纪资管研究院)
3、偿债高峰叠加:2022年,城投平台迎来债务兑付高峰期,有40130.7亿元的城投债到期回售;时间上和地产债的偿债高峰叠加,都出现在3月和4月(根据国金证券)。
4、高风险地区或爆破:根据华西证券,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湖南的2022年城投债到期回售量,位居前五。这正好和土地财政收入依赖度成正比——
浙江、江苏、广西、重庆、四川、山东、安徽的土地财政依赖度,都高于45%(数源国金证券)。
21世纪资管研究院认为,因为房地产的风险传导,土地财政依赖度越高、受地产风险传导压力越大,在城投债兑付的高峰期,不排除局部地区的尾部城投风险“爆破”。
城投债虽然很多时候纳入财政隐性债务系统,有地方政府兜底,不存在本金兑付问题,但时间成本和利息损益,还是有差别。何况一些区县地市级的城投债区域性展期,个券或单笔债权的打折兑付,也有可能,所以值得谨慎。
不存在城投神话、国企信仰
与此同时,风财讯留意到,2021年城投和房地产千丝万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最明显的两个案例是,在2021年的三次集中土地供应中,地方城投平台和国企逐渐成为拿地主流。
很多城投还接盘了一些问题房企的项目。例如,广州城投通过股权质押拿下的富力地产三家子公司;上海城投和上海地产共同拿下绿地创驿大厦项目60%股权。
因为城投的钱,主要来源是城投债等投资产品募资、投资收益、金融融资、政府财政。可预计,伴随城投债到期高峰,城投无论是消化地产的影响,还是盘活地产项目,都面临更多压力。
怎样算“爆雷”?
最后来厘清一个概念——怎样算爆雷?
在投资概念里,债券、信托、理财…大多产品的兑付展期、借旧换新、要约交换/置换,都不算违约,相反这些都是为了规避违约推出的办法。
甚至展期了打折兑付,都不算违约,因为有一百种方法,让投资者签字同意。
不过实质性展期、打折兑付却算“爆雷”。
(这排除了产品兑付的技术性违约,即由于资金调度或操作时间安排不当,未及时将资金拨至账户)
因为一方面,公司信誉和信用受损了。
企业后来的再融资、担保、质押、还款时间等,都会受影响,一切可能不再如常。
一方面,投资者面临实际损失。
展期可能不会影响本金,但会摊薄收益、增加资金的时间成本;打折兑付、不对付则直接伤及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