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外跨境支付巨头瞄准中国市场强化智能风控遏制欺诈成关键
随着疫情带动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海外跨境支付科技机构正开启新一轮开疆拓土。
近日,美国跨境支付平台Citcon完成3000万美元C轮融资,主要用于业务全球扩张。
与此同时,美国大型支付基础设施服务商Stripe决定收购印度大型支付对账公司Recko,标志着这家支付科技巨头迅速切入印度市场。今年初,Stripe也完成了一轮6亿美元股权融资,估值高达约950亿美元。
此前,来自乌拉圭的跨境支付平台Dlocal LLP(下称“dLocal”)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一度超过百亿美元。借助IPO获取的巨额资金,dLocal在新兴市场国家的业务布局骤然提速。近日,dLocal将跨境支付服务拓展至泰国、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
资料显示,dLocal通过“一个直连API、一个平台和一次对接”服务体系,协助全球企业无需单独管理不同收单和付款渠道、无需建立多个当地实体、无需在各个市场对接各类收单机构和支付方式,就能在全球范围内轻松获取收付款、资金结算等金融服务。
在登陆纳斯达克前两个月,dLocal刚完成1.5亿美元股权融资,投资方包括Alkeon Capital,Tiger Global、D1 Capital Partners等。
一位美国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当前众多创投资本与二级市场投资基金之所以热衷投资海外跨境支付科技平台,就是看好他们能抓住跨境电商持续兴起的机会持续“做大做强”。其中,快速布局更多新兴市场国家抢占先发优势,无疑是这些跨境支付科技平台在激烈市场竞争能否脱颖而出的重要手段。
在他看来,目前跨境支付科技平台要构筑强大的业务竞争力,还需迈过两大挑战。一是欺诈行为在跨境电商支付领域日益普及,俨然成为全年以来跨境电商产业最大的痛点,若跨境支付科技平台无法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就很难持续赢得众多客户青睐;二是跨境支付科技平台在接入各国不同支付方式同时,如何在合规操作前提下持续盘活支付端数据价值,协助跨境电商企业更好地拓展国际业务并持续缩短资金周转周期,同样面临不小的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跨境电商产业持续发展,越来越多海外跨境支付科技平台正纷纷瞄准这个巨大市场。dLocal便是其中之一。
一位海外跨境支付科技平台人士向记者指出,目前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更快接入各国不同的支付方式,进一步提升支付转化率与扩大当地业务拓展空间。
“在这方面,我们与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存在着诸多业务互补空间。”他指出。目前他们正计划加强与中国跨境支付科技平台合作,通过打通支付端数据分享,向中国跨境电商公司打造集合快速提现、VAT缴税、供应商付款等一站式跨境支付服务。
在他看来,各国跨境支付科技平台持续推进业务融合的最大价值,就是在符合各国金融监管等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全球不同支付方式的聚合与数据打通,在持续提升全球消费者的跨境电商支付体验同时,助力跨境电商商家进一步增强数字化转型运营能力。
海外跨境支付科技平台的“机遇”与“挑战”
“疫情造成电商产业如此迅猛发展,是很多支付科技机构未曾料到的。”上述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指出。
数据显示,2019年8月-2021年3月期间,美国18-34岁民众在线购买的商品比重,从26%跳涨至42%。
在新兴市场国家,疫情导致众多民众足不出户,带动跨境电商业务发展更加迅猛。仅在泰国、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三个国家,就拥有9300万电商消费者,电商市场规模达到260亿美元。
多家华尔街金融机构预计,到2022年底,全球电商领域支付业务收入规模将达到1350亿美元,其中跨境电商占比约40%。
这促使众多海外跨境支付科技平台纷纷加快开疆拓土的步伐。
在上述海外跨境支付科技平台人士看来,这些跨境支付科技平台主要解决了跨境支付领域的三大痛点。
一是降低交易取消率。以往在跨境电商交易环节,约10%-15%交易最终会被拒绝,因为跨境电商平台无法有效验证消费者身份,基于反洗钱等监管要求只能取消交易。但事实上,不少被取消的跨境电商交易之所以出现,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者在输入个人信息环节出现差错。因此,跨境支付科技机构通过资本收购与科技研发,持续提升消费者身份认证能力,令跨境交易取消率显著降低3-5个百分点。
二是聚合各国不同支付方式。近年以来,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实时支付,移动货币和电子钱包等不同形态新兴金融产业,令这些国家支付格局变得日益复杂——电子钱包、银行转账、现金支付、本地借记卡、本地信用卡、国际信用卡等多种支付方式并存,若跨境电商平台无法整合本地不同支付方式,很大程度会遭遇支付转化率低下、业务拓展空间受限、消费者触达率不高等问题。跨境支付科技平台则有效聚合各国不同支付方式,将它们纳入一个API或平台,有助跨境电商平台提升支付转化率并触达更多消费者,实现业务快速增长。
三是有效缩短资金结算周期。通常情况下,不少跨境电商商家通过亚马逊平台销售产品,需要面临14-30天的资金结算周期,导致不少中小跨境电商商家资金周转压力较大。跨境支付科技平台则通过整合各类支付方式与资金结算体系,尽可能缩小跨境电商商家的资金结算周期,协助后者提升经营能力。此外,部分跨境支付科技平台还会提供快速对账、汇率风险对冲等解决方案。
记者多方了解到,随着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欺诈风险随之日益增加,正给跨境支付科技机构带来新挑战。
全球支付处理商——繁德信息技术服务公司(Fidelity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s)此前发布报告指出,通过对11个国家671名电商领域高层开展调研发现,去年约38%跨境电商企业因支付欺诈活动损失逾6%的收入。
具体而言,支付欺诈活动主要包括合成身份欺诈(Synthetic Fraud)、盗用账户、盗取用户身份信息(Identity Theft)以及退单拒付(Chargeback)等。
所谓合成身份欺诈,主要指不法分子通过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再利用这些信息展开未授权的交易行为实施“购物欺诈”,导致商家在查明真相后,只能承受相应的产品损失。
此外,退单拒付欺诈行为在这两年迅速普及。比如交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产生纠纷,跨境电商商家为了解决纠纷同意退单,某些不法分子便看准这个机会,冒充消费者“骗取”商家退款。
Featurespace创始人大卫·埃克塞尔(David Excell)表示,跨境电商领域欺诈支付行为日益升级,且不法分子采取各种科技手段隐藏自己身份,驱动越来越多跨境支付机构正尝试借助AI机器学习等技术,对这些欺诈活动进行标记与分析,有效遏制欺诈支付行为扩散。
近日,dLocal推出新型风控产品——智能防御系统(Smart Defense),主要采用XGBoost和深度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在100毫秒内实时监测潜在的欺诈交易。
“这套系统阻拦的交易数量越多,它就变得越智能。”dLocal反欺诈部门副总裁Nicolas Aliberti表示。具体而言,这套智能防御系统通过筛查大量数据点,包括店家信息、运送地址、产品购买记录、行业信息、设备标识等,对跨境电商是否遭遇欺诈交易进行快速全面的风险评估。
记者获悉,这套智能防御系统将向选择其他支付服务提供商的跨境电商商户开放,进一步构筑防范跨境电商欺诈支付行为的防火墙。目前,部分海外跨境电商企业正计划将反欺诈风控工作交给dLocal处理。
在前述海外跨境支付科技平台人士看来,能否有效遏制跨境电商领域欺诈支付行为,俨然成为海外跨境支付科技机构进一步开疆拓土的关键基石。毕竟,众多跨境电商商户即便自建了反欺诈模型,也未必能快速识别日益升级的欺诈行为。因此,跨境支付科技平台能否有效解决他们的最大顾虑,对自身业务持续扩大起着关键的助推作用。
加快中国市场布局拓宽业务版图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海外跨境支付科技平台正瞄准着这个巨大市场。
一位中国大型电子产品出口企业跨境电商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拓展海外业务过程中,他们发现自己对海外跨境支付科技平台的需求日益强烈。究其原因,众多新兴市场国家的本地支付格局复杂且方式多样,若中国企业不注重将本地各类支付方式纳入自身支付结算系统,则将遭遇支付转化率低下、业务拓展空间受限等问题。
与此同时,他们发现靠自身力量逐一连接新兴市场国家当地各类支付方式(包括现金支付、银行转账、电子钱包、国际信用卡、当地信用卡、当地借记卡等),不但操作成本较高,且支付结算效率挺难保证。而且他们最担心的是,由于中国企业对新兴市场当地支付渠道不够熟悉,一旦接入某些存在违规行为的支付渠道,就可能会触犯当地金融监管规定,令业务拓展面临额外的经营风险。
此外,在很多新兴市场国家,能否充分使用当地各类支付方式,很大程度影响着跨境电商企业的支付转化率与消费者触达范畴。比如很多跨境电商企业批量接入新兴市场本地不同支付方式,业务量就骤然激增;与此同时,不少游戏公司通过接入当地众多支付方式,可以充分使用当地货币开展各类营销活动,实现用户促活、新用户裂变、流失用户召回等运营目标,带动业务收入激增。
一位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他们正与多家海外跨境支付机构加强业务合作,主要目的是化解国内跨境电商商户的汇率风险。目前,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尚未与人民币开展直接兑换交易,需要美元/欧元作为中介货币。因此海外跨境支付科技机构可以凭借自身在新兴市场国家的支付结算体系与货币兑换资源,帮助中国跨境电商商户将所收取的当地货币转化成美元/欧元货款,进一步降低汇率风险。
“此外,我们正尝试与一家海外跨境支付机构开展合作,允许信用评级较高的新兴市场国家消费者通过分期付款等新型支付工具实现跨境电商采购,进一步增加中国跨境电商公司业务量。”他指出。
在他看来,随着业务持续推进,他们还将尝试打通彼此支付端数据,帮助国内跨境电商商户理顺跨境交易数据、订单收款周期等运营数据,并与境内银行机构实现数据分享,为这些跨境电商平台打造集合快速提现、VAT缴税、供应商付款等一站式跨境支付服务。
一位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主管向记者直言,目前,他们与海外跨境支付科技平台的合作,主要围绕海外消费者身份认证展开——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加强个人数据保护,中国跨境电商平台若使用欧洲等国家消费者个人信息用于跨境支付身份认证、资金结算、产品推介等,需征求消费者本人同意,导致相关支付审核操作相当繁琐且体验不佳。
“今年我们与多家海外跨境支付科技平台尝试开展合作,通过大数据与智能身份认证等技术,简化了欧洲等国家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重复输入流程。”他告诉记者。目前此举初见成效,相关跨境电商支付耗时较原先缩减约30%。
(作者:陈植编辑: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