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饭圈“清朗”百日 谁在如梦初醒

来源:经济观察报

韩浩月

9月16日,国家广电总局在京召开会议,再提“坚决抵制流量至上、‘饭圈’乱象”。自6月15日中央网信办发文在全国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以来,针对“饭圈”的整治,已经进行逾三个月、近百日。从各方面的反应看,这一行动已经初见成效。

拥有直接管理权限以及技术管理“秘籍”的各平台,这次给予了积极的反应,多各明星工作室的微博账号、粉丝群账号被禁言、关闭,吸引无数粉丝竞争、“厮杀”的超话、明星排行榜被下架,以往可以无限次购买的专辑与单曲,也被限制了购买次数……持续多年的“流量风暴”与“饭圈”乱象,终于开始消退。

如果没有平台的配合,整治“饭圈”只会停留在文件与口号层面。此前多年,平台对于管理部门的要求,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无实质行动。用消费行为与正常娱乐来遮掩“饭圈”之乱,使得“饭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拥有了某种合理性与正当性。若非“饭圈”之乱溢出圈子影响到社会其他层面惹起众怒,来自行政权力的重拳,也不会落在娱乐圈身上。

平台对于官方与民间的“夹击”,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平台深知“饭圈”文化的运转机制,是建立在流量追逐基础上的,虚假流量能给平台带来不菲的收益,但构成的基础却是“海市蜃楼”式的,不堪一击。作为最大的得利方之一,平台为“饭圈”文化的跑马圈地、愈演愈烈,提供了无数便利,甚至制定了规则对“饭圈”文化进行鼓励。既然能建设它,也能摧毁它,一夜之间“饭圈”乱象偃旗息鼓,有来自行政权力的震慑,但更多是平台为了自保而“断臂求生”。

整治“饭圈”,受到打击最大的,自然是流量明星。作为“唯流量”体系运转过程中处于明面的一个标志,流量明星在获得超高报酬与虚幻权力(影响力)的同时,也成为“唯流量”罪恶的最大承担者。流量明星的偷逃掉的税要补缴并接受罚款,流量明星的虚幻权力会瞬间消失,但制造“唯流量”的主体是隐蔽的、是隐姓埋名的、甚至是无形的,“唯流量”的暗流仍然在涌动,伺机寻找到另外的出口。

当下最该感到如梦初醒的群体,一是流量明星,二是粉丝群体(包括“私生饭”)。他们本该拥有非常简单的创作者与受众的关系,但在平台的操弄之下,明星变得不再像明星,成了赚钱机器,粉丝也变得不像是观众,成了“脑残粉”、“数据女工”。在社交媒体上,粉丝曾经是最不好惹的一个群体,他们成群结队地出现,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而现在,在经过初步的强力整治之后,清醒过来的粉丝意识到,脱离“饭圈”之后,感觉到了轻松,也感觉到了解脱。

粉丝脱离“饭圈”,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虽然有粉丝表示,脱粉过程有点儿像“戒烟”那么痛苦,但戒掉之后,会发现生活里有那么多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做,没必要每天最多长达七八个小时浪费在为明星刷量、吵架骂人上。看来,“清朗”行动不仅对清除“饭圈”的乌烟瘴气有效,对粉丝的头脑回归清醒也有帮助作用。

“饭圈”不能代表整个观众群体,“流量明星”不能代表整个娱乐圈,本该属于小众文化、亚文化的“饭圈”与“流量明星”,通过不停地折腾冲击着大众文化与主流价值观,在带来短期利益的同时,也给自己挖好了坑。“清朗”行动是对“饭圈”文化的一次强势干涉,在这股力量撤回之后,希望平台、娱乐圈、受众这三者之间,能形成有效的自净能力,让好演员与好作品一直站在舞台中心。

(作者系文化评论人)

相关阅读:
中国自动驾驶分级国标正式出台!明年3月份实施 国家税务总局:定期开展对明星艺人、网络主播的税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