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陆修远
来源:十点科学(ID:Science_10)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可能以多种方式影响大脑。对它的理解,将直接决定后续治疗和药物研发的方向。
新冠疫情还在迅速蔓延,截至2021年8月17日,已经在全球造成累计超2亿人感染、440多万人死亡,目前确诊人数两千四百多万。容易看出,其中康复人数也接近2亿。
康复者的反应各不相同,基于如此庞大的患者规模,其在次生症状上的多样性,也被放大到了令人无法忽视的程度。
最近多个国家的科研工作者,通过对新冠患者和康复者的研究,初步阐释了新冠病毒对神经系统影响的可能路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即便新冠病毒已经从体内完全清除,其造成的影响依然可能潜藏在大脑深处,并且方式不止一种。
新冠病毒影响神经,造成多样症状
之前的研究显示,除了经典的呼吸系统症状,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和后遗症还有:倦怠、肌肉疲劳、嗅觉障碍、脱发、心悸以及关节痛等。
这些症状相对外显,患者也很容易分辨自己的身体状况在生病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然而,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反映,他们在病程中乃至康复后,出现了注意力减退、记忆力下降,以及睡眠障碍等神经系统的相关症状。
这些现象相对不外显,很多时候患者也很难说清症状是否真实存在。来自旁人的不解更是叫人心力交瘁:是不是心理作用?看把你娇气的。是不是装病不想好好学习啊?
一些神经系统症状被以为是心理作用。|图虫创意
根据世界各国对新冠肺炎康复者的统计结论,有大约20%的康复患者自诉,存在各种形式的神经系统功能减弱。其中大部分人的相关症状会在几个月内逐渐消失,但也有的人康复初期情况良好,中途忽然发作,部分康复者甚至半年后仍未彻底摆脱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困扰。
此类症状在医学和保健学上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叫做“脑雾”,来自于英文说法 brainfog,它形象地描述了“大脑似乎被蒙上一层薄雾,变得朦胧不清”的状态。
虽然现阶段没有明确的生理学指标,来判定脑雾的有无,或者界定脑雾的程度,但脑雾这一概念已经被医学界广泛接受。除了新冠,很多其他疾病也会造成脑雾,例如,癌症化疗患者中就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出现脑雾。
受到脑雾困扰的新冠肺炎患者数量很多,好莱坞女星艾莉莎·米兰诺就是其中之一。她于去年罹患新冠,虽然最终康复,但脑雾症状却在很长时间内影响着她的生活。在去年10月的一次访谈中,她向公众介绍了自己从患病到康复的详细经过。
艾丽莎·米兰诺|网络图片
“出院之后我最初经历的后遗症是胃痛,那种痛感非常诡异,我从未有过类似经历。接下来大概有三天时间,我好像从来没那么累过,精疲力竭。后来我开始严重脱发,这对于一名演员来说尤其痛苦。直到现在,我已经出院五个月时间了,但身体好像还是没有完全康复。除了上面的症状,最让我感到痛苦不堪的是脑雾。我到现在都很难集中注意力,常常失眠,偶尔还会忘记自己本来要做的事情。”
与之类似的,脑雾带给新冠康复者长期影响的报道还有很多。比如,一些患病之前成绩优异的青少年,发现病愈后的一段时间内,自己的认知机能明显下降。这给他们在学校的表现造成了重创。
一位15岁的少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不知道自己的成绩还能否回到优等生的水平。“如果成绩没法尽快提高,我想想都觉得十分害怕,我死也不愿意再经历一次这样的痛苦。”
脑雾影响人的认知功能。|图虫创意
大脑不容易入侵,但偶尔也会犯浑
理论上,几乎所有的传染性疾病都可能侵袭大脑。病原体随着血液循环流遍全身,一旦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就很可能造成危及生命的症状。
然而作为身体最贵重的器官,大脑绝不会坐以待毙。千万年的生物演化,已经为我们的大脑设计了一套精妙的防御机制。那就是“血脑屏障”。
它就像一件金钟罩,担任着大脑守门人的角色,阻止“非法分子”入侵。
血脑屏障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毛细血管网络。
毛细血管在我们的身体里,一般充当着物质运输终端的作用,一方面把养分运送到身体各处,另一方面,将细胞代谢的废物回收到血液循环系统中。它们就像街上的快递站,既可以投递货物又可以揽收。但它们对货物的检查标准并不高,有时候一些“违禁品”也浑水摸鱼。绝大多数病原体乃至癌细胞等,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侵染健康组织。
而大脑中的血脑屏障,是由一种内皮细胞排列更紧密的毛细血管和外围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它允许氧气、水分、葡萄糖等大脑必须的养分自由通过(酒精等水溶性的分子也能钻到空子),但会阻止细菌和大部分有毒物质入侵大脑。
它就像一个更专业的快递站,不光会对准许递送的包裹做出明确规定,还会严格检查,坚决阻止违禁品向大脑的流通。
血脑屏障,会为大脑提供特别的保护,阻止各种大分子出入。| xvivo.com
血脑屏障在绝大多数情形下都值得信赖。但遗憾的是,它并不完美。
首先,它的“检查”机制过分死板,有些我们期望运送到大脑的物质,也会被它拦截。比如,一些用于保护机体的免疫细胞,或者一些用于治疗脑部疾病的药物。这也是大脑疾病治疗起来十分困难的原因。
另外,它的防线也非固若金汤,一些病原体或者“异常”分子,也有“蒙混过关”的办法。
病原体突破血脑屏障的招数有两种,一种是“物理”攻击,也就是硬闯,一种是“魔法”攻击,可认为是变相攻击。
物理攻击以狂犬病毒和各种脑炎病毒最为典型。它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突破血脑屏障,进而侵染大脑组织,并在这个免疫力量极度匮乏的地方大肆繁殖,直接破坏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以对付这类疾病,我们需要尽量提前阻断它们对血脑屏障的突破。一旦病毒入脑,就会非常棘手,普通的药物治疗手段很难起效。比如狂犬病毒,一旦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几乎意味着100%的死亡。
血脑屏障保护大脑的同时,也成了脑病治疗的阻碍。图为狂犬病毒。| Shutterstock
好在这种病毒只是少数,新冠病毒并没有这般本事。不过,既然它能够引发脑雾一类的神经系统症状,必然意味着它能以某种形式作用于大脑。这便是目前医学界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也是本文提到的一系列新研究的聚焦点。
魔法攻击,新冠病毒招数阴损
疫情初期,研究人员就曾猜测,新冠病毒可能会以某种方式进入大脑,并感染神经元,从而造成脑部伤害。
例如,一些科学家认为,新冠病毒可能通过与大脑相邻的嗅粘膜,即鼻腔内表面,进入大脑。这也是鼻拭子采样的部位。但之后的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其实很难突破血脑屏障并在大脑中繁殖,甚至并没有以明显的方式损害神经元。
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无法影响大脑的机能。新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攻击大脑的途径可能有多种,包括:直接攻击特定脑细胞、减少脑组织供血,以及诱导损害脑细胞的免疫分子的产生。
首先,新冠病毒可以感染大脑中大量存在的、功能丰富的星形胶质细胞。
这种细胞有多种功能,包括为神经元的正常工作提供营养,一旦它受到侵害,神经元也会受其所累。研究人员认为,这可以解释一些神经系统症状,特别是疲劳、抑郁和脑雾。“这些症状或许不能反映神经元受到了损伤,但可以反映出它们发生了某些功能障碍”。
星形胶质细胞,可以为神经元提供营养。|维基百科
其次,新冠病毒还可以通过减少脑部供血影响大脑,使得神经元的功能遭到破坏,并可能最终因此而死亡。
比如,周细胞是一种存在于全身毛细血管中的特殊细胞,研究人员发现,在仓鼠的大脑切片中,新冠病毒会抑制周细胞受体的功能,导致组织内毛细血管收缩。这可能造成供血不足。
最后,一些神经系统症状和损伤,很可能来自于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的过度反应。
一些人的免疫系统,会在感染病毒后,无意制造出攻击自体组织的“自身抗体”,引发炎症。比如视神经脊髓炎,就会让人出现视力丧失、四肢无力等症状。
目前已有多个证据表明,自身抗体可以穿过血脑屏障,这很可能是它们能够导致记忆障碍和精神病的原因。最新研究证实,人体内的一些新冠抗体,可以与脑组织结合,这说明它们有损伤脑组织的潜在可能。
当然,就目前的证据而言,还不能肯定这三种机制就是正确的,也无法排除其他潜在的可能性,更无法判断每种机制所占的比例。
大部分研究人员倾向于认为,这三种机制同时存在于人脑中。因此,今后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确定每种机制在最终损伤中所占的比重,这将直接决定治疗和药物研发的研究方向。
回顾整个抗疫过程,这个纠缠了人类将近两年的对手,着实阴损又诡谲。如果最终研究证实,它确实可以绕开血脑屏障,对大脑施加各种不利影响,那我们对生物的敬畏,恐怕又要多了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