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理想回港上市 新能源三巨头已经卷的不像样了

原标题:新能源三巨头已经卷的不像样了

作者:咖啡与茶

来源:格隆汇IPO研究院

继小鹏汽车之后,理想汽车也回来了。

7月26日,港交所文件显示,理想汽车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将寻求作为具有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发行人申请双重主要上市。

虽然是国内三大造车新势力之一,但相比另外两个,理想汽车似乎要低调很多,诸多的经营指标也没有明显的优势,此次登陆港交所,又能否成为理想汽车新的起点,并在未来的竞争中完成逆袭?

经营数据,理不理想?

从产品上看,理想汽车只有一款六座中大型豪华电动SUV--理想ONE;销量上,2020年,理想卖出了32624辆,名列年度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第六位,占市场份额2.8%,在仅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汽车制造商中排名第三。截至2021年6月30日,理想一共交付超过63000辆理想ONE。

反观竞争对手,蔚来、小鹏都已量产两款以上的汽车产品,包括SUV和轿车,2020年蔚来的销量达到43728辆,高于理想,小鹏则是27006辆,相对低一点。但不同的是,竞争对手的都是纯电车型,而理想的增程式技术路线,多少沾了燃油车的方便性。

在财务数据上,理想仍处于亏损状态。2019-2020年,理想汽车总收入分别约为2.84亿、94.57亿元,归属普通股东的净亏损分别为32.82亿元、7.92亿元,亏损有所收窄,而毛利上已经转正。

理想回港上市 新能源三巨头已经卷的不像样了

但2021年前三个月总收入35.75亿元,归属普通股东的净亏损3.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扩大了3.67倍,原因在于研发费用和营销费用增长较快。

理想回港上市 新能源三巨头已经卷的不像样了

要布局未来,研发费用就得维持,而出于抢占市场的需要,营销费用也很难减少。换言之,两项费用短期内都有很难降下来,所以预计今年的净亏损额超过去年的可能性还很高。

何时能够实现净利润转正,不好下判断,但这也是国内新势力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套用特斯拉经历的事情,净利润实现转正的那一年,总销量是50万辆,那国内新势力的盈利道路,还遥远得很。当然,“蔚小理”和特斯拉差别还很大,强行对比并没有太多意义,只是想说明,要真正实现盈利,道路还很漫长。

不过,好在理想的月度销量还在持续增长,6月份还拿下了国内中大型SUV销量冠军,在总销量上也超越蔚来汽车,在发展趋势上是不错的。

理想回港上市 新能源三巨头已经卷的不像样了

理想回港上市 新能源三巨头已经卷的不像样了

销售的持续给力,有赖于理想汽车在销售渠道方面的布局。截至2021年6月30日,在中国主要城市拥有97家零售门店,2021年7月10日,开设了第100家零售店。和特斯拉一样,理想将零售门店选址在目标用户可能光顾的购物中心,而非中心商业区或地标性建筑。

而竞争对手小鹏的门店数量,包括直营店88家,特许经营店90家,合计178家,是理想的1.8倍,但是今年上半年理想和小鹏的销量都是3万辆左右,这也表明在单店销售效率上,理想是有优势的。

综上的经营指标和财务数据,只是看到一个相对不错的变化趋势,很难套用常规的价值模型去量化投资价值。

但理想汽车,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增长红利很足且各发达国家都在争抢的赛道,所以得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看待它。

技术路线,解决近优

在重大的战略方向选择上,理想汽车并没有过多的理想主义,而是非常的现实。

当年,特斯拉在决定做电动车时,是从豪华的跑车切入,看中的不过是硅谷的科技富豪们,既有钱,又乐意尝试新科技的心理,同时还有一份为环保贡献力量的济世情怀。

这背后,其实是基于商业的通盘考虑,电动车技术尚未成熟,加上量产有限,价格必定很贵,如果一开始就贸贸然去敲基层市场的大门,结果大概率是吃闭门羹,而且很容易被燃油车厂联合围剿,甚至胎死腹中。

所以,从相对差异化的市场入手,不失为一个稳妥做法,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特斯拉这个战略的成功。

理想汽车也一样,梳理一下它的各种战略思维脉络,有两点非常清晰。

第一,从中大型SUV车型入手,和蔚来一样,它们看中的正是市场接受度和价格优势。过去十年,SUV凭借着强劲的动力、宽敞的空间,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而国人不断上升的消费力则支撑起了这股SUV热潮。因此,选择SUV车型打入市场,能够很好地平摊成本,消除和同类型燃油车的价格差距,使得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新能源汽车。

第二,增程式的技术路线。这点也是理想汽车争议最多的地方,到底理想为何会选择这个路线?

先看看下面几张图。

理想回港上市 新能源三巨头已经卷的不像样了

理想回港上市 新能源三巨头已经卷的不像样了

理想回港上市 新能源三巨头已经卷的不像样了

三种技术路线一对比,你会发现,增程式技术路线其实是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HEV混合动力中间取了巧。

它可以像插电式混动那样加油充电两不误,也具备通过燃油发动机发电、储备、放电后带动电机从而提供动力的全过程,但它没有燃油发动机直接带动车轮的功能。

它也可以像HEV混动那样仅仅通过加油,然后由燃油车发动机发电提供动力,但它同样没有燃油发动机直接带动车轮的功能。

开过燃油车的人都知道,发动机转动时噪音很大,而且燃油的转化效率并不高,即使最牛的技术,也很难超过50%,这正是燃油车常常被诟病的热效率问题。但电动车就不一样,电机转动的噪音比燃油发动机低很多,动力转换效率也更高,常常可以达到80-90%。

所以,增程式的优势就在于,既充分利用了电机代替燃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的优势,又保留了“可以加油”的好处,这就解决纯电车型里程焦虑、充电时间过长、充电桩太少的问题。

换句话说,就是用燃油车的方便性,开出了电动车的优越性。

新能源车这个行当非常烧钱,蔚来的老板李斌有过一句名言:“没有200亿,不要做电动车。”

实事求是地问,有多少创业车企一出手就能拿到200亿?

蔚来自己都差点因为缺钱挂掉,所以能够顺利活下来,才有资格去谈“理想”。理想汽车上市前披露的融资数据,是146亿,如果盲目地烧钱进去,很可能车都没出来,公司就已经挂了。

不盲目吹大炮,从最务实的路线出发,目标是活下来,再谋划未来的大局,这正是理想做战略思考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

理想的远虑,能解决吗?

和很多技术密集型行业一样,技术路线的选择对于新能源汽车公司来说,非常重要。

从短期活下来的角度看,理想选择增程式技术路线无可否非,事实也证明它的正确性,年度销量上,它仅次于特斯拉和蔚来,毛利率和净利率也大幅领先蔚来和小鹏。

理想回港上市 新能源三巨头已经卷的不像样了

但人无近忧,必有远虑。

对于理想汽车,这个远虑,就是纯电技术路线。

从长远的新能源车发展趋势上,纯电是必然,它能更好地解决人类对于石油的依赖,以及为更多智能化的落地运用提供支撑,虽然里程焦虑、充电便利性问题至今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并非不可能。这也正是增程式路线虽然有优势,但也并没有受到太多车企尤其是巨头的青睐的原因,汽车界更愿意将增程式视为过渡方案,而不是终极方案。

在纯电技术上,理想并没有优势,至今也没有一辆纯电车型面试。虽然在战略规划上,理想已经意识纯电路线的重要性,重点押注了高压快充技术,但最快也得2023年才能推出首款纯电车型。

理想回港上市 新能源三巨头已经卷的不像样了

效果如何未可知,但技术和市场的变化日新月异,虽然渗透率还处在增长区间,但纯电车竞争已非常白日化,各路“神仙”,传统的、新的、跨界的,都赤膊上阵,争得不好开交,理想汽车还有多少时间去消耗,如果不能在纯电技术路线上迅速取得突破,理想在增程式路线上获得好处,还能挥霍多久?

在研发,理想汽车吃过增程式的好处,费用上大幅低于竞争对手。

理想回港上市 新能源三巨头已经卷的不像样了

但过分务实的反面,也可以是畏首畏尾,一旦加大投入,财务上必然会出现亏损扩大的可能性,理想又有没有足够的魄力去壮士断腕?

据聆讯后资料显示,理想汽车正在开发X平台,它继承了理想ONE现有的增程序电动汽车平台,并配备了下一代增程电动动力系统。公司计划于2022年推出X平台上的首款产品——全尺寸豪华增程序电动SUV,并于2023年在X平台上推出另外两款SUV。

很明显,理想的重点之一仍然在增程式技术路线上,这能够解决它的远虑吗?

结语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生事物,是传统汽车和电子产品的合体,承载了人类对出行方式的革命理想,谁能够在这场大战中走到最后,取决于技术研发。

而技术研发比拼的,首先是战略方向,其次才是烧钱和人才。

增程式的选择令理想度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成功地活下来,而且活得还不错。但仅仅依靠这个技术路线,理想不可能赢得未来。

理想表示正大力投资高压纯电动汽车技术,为未来的高压纯电动车型开发两个平台—Whale及Shark,并自2022年起,理想汽车的所有新车型将配有与自主开发的未来L4级自动驾驶兼容的必要硬件作为标配,并立下“理想”--5年内占20%市场份额。

理想很丰满。

去年顺利登陆美股,现在又来到港股,从资本充裕的角度,理想是有着落了。而去年至今新能源汽车的火热,也让理想享受了股价翻倍的高光。

但在人才的问题,行业已经是“僧多粥少”的情况,即使理想愿意砸钱,就能够保证一定找得到人才吗?竞争对手个个都手握重金,比砸钱,理想不一定能稳赢过谁?

现实很骨感。

理想的回归,或许才是真正挑战的开始。

相关阅读:
商用已两年 盘点5G技术应用场景与效益 投出1块收回6毛,“最卷赛道”功能性护肤还有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