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国内有追兵海外有堵截,被包围的宁德时代将如何出招?

国内有追兵海外有堵截,被包围的宁德时代将如何出招?

原标题:包围宁德时代

来源/英才杂志

作者/张延陶

市值超万亿的A股上市公司中,银行、白酒各居两席,唯有做动力电池的宁德时代独当一面。

与高股价、高市值共同构筑宁德时代“三高”的还有其高达197倍的市盈率。但是凭借着电动汽车发展“舍我其谁”的简单逻辑,宁德时代尽管“三高”,却依然健康。

然而技术路径的博弈、车企“狡兔三窟”的谋划、一超多强格局下跃跃欲试的竞争大军似乎都在暗流涌动。风口处,包围宁德时代正当时。

比亚迪挥舞“大刀”

比亚迪具备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

近年来,动力电池的市场格局一向是宁德时代(300750.SZ)一家独大。但是一超多强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5月各厂商新能源销量排名中,上汽通用五菱依然霸榜,以同比增速763.6%傲视群雄;排名第二的就是近期大热的比亚迪(002594.SZ),其单月实现销量24511辆,同比增速229.4%,超过特斯拉的22109辆,同比增速91.2%;紧随其后,广汽埃安表现亮眼,实现了单月销量破万的成绩。

而2021年1-5月的数字显示,比亚迪的累计销量已经接近10万辆大关,紧紧咬住特斯拉。

在畅销车型的排名变化背后,电池供应商的高成长性依旧引人关注,排位也随之变动。

数据显示,2021年1-5月,宁德时代在中国动力电池装机容量中的月度市场份额分别为53.1%、55.1%、50.2%、45.5%和43.9%,呈下降趋势。比亚迪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前5个月的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3.0%、13.3%、12.5%、14.6%和17.3%。自给自足的比亚迪电池在下游车型热卖的趋势中,收获了增长的市占率。

不只是比亚迪正在迅速提升市场份额,位列榜单后的“各路诸侯”也都纷纷开疆拓土。

中航锂电作为其中黑马不容小觑,除了前三名中与特斯拉深度绑定的宁德时代、LG化学,还有自给自足的比亚迪,中航锂电作为近期大热车型广汽埃安的供应商,凭借着超过70%的渗透率,乘势起飞。

除了各大车企销量的影响,动力电池技术路径的博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池供应商的发展前景。

根据数据统计1-5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59.5GWh,同比累计增长 227.3%。其中三元电池产量累计29.5GWh,占总产量49.6%,同比累计增长153.4%;磷酸铁锂电池产量累计29.9GWh,占总产量50.3%,同比累计增长360.7%。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2021年5月,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的产量发生逆转,这也是近3年来,首次单月磷酸铁锂电池产了超过三元锂电池。

就在2020年,三元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产量之比为56.1%:43.1%。可见在短短的一年内,磷酸铁锂的增势再次复苏。

目前热销的比亚迪汉和DM-i车型都是采用刀片电池。5月,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为31681辆,其中,比亚迪汉5月销量为8214辆,新车宋PLUS DM-i车型销量也在快速增长。

磷酸铁锂相较三元材料而言,在成本、安全性上更胜一筹,而三元材料的能量密度仍然是高端新能源汽车的不二之选。但可以预见,随着充电桩的广泛建成,治愈里程忧虑的良药将不再只依靠高密度电池;而整车成本进一步降低也更符合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市场需求。

无论是汽车销量还是技术路径博弈,比亚迪都将裹挟着不可忽视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给宁德时代带来压力。

国际化窘途,烧钱不断

宁德时代对国内订单依赖性较强。

根据SNE Research数据,宁德时代已经连续四年夺得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的桂冠,全球装机量从2017年的12.1GWh上升至2020年34GWh,市占率也从17%增加到24%。在2016-2020年里,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由29.8GWh增长至64GWh,CAGR达21%,其中宁德时代的市占率一直在50%以上。

然而如上文所述,宁德时代在众多强手的包围中,市占率终于失守50%。这其中自然包括裹挟全产业链优势袭来的比亚迪,但更不容忽视的则是与特斯拉深度绑定的LG化学。

其实LG化学最为显著的优势并非特斯拉的订单,毕竟特斯拉“狡兔三窟”,供应商也包括宁德时代。国际化,或许才是LG化学相较宁德时代的差异化优势。

数据显示,2018-2020年,来自中国市场的装机量占宁德时代总装机量的99%、86.1%和91.05%,海外需求占比非常少;然而2020年LG化学和松下的全球装机量分别达到30.8GWh和27.5GWh,分别位列世界第二和第三,来自中国市场需求的装机量占两者总量的比重只有21.77%和33.78%,与诸多车企对中国市场的严重依赖不同,LG化学和松下的业务布局更为合理。这也是宁德时代难以望其项背的。一旦中国动力电池市场增长遇阻,宁德时代如此庞大的市场转舵势必艰难。

环顾新能源汽车产业,无论上下游还是国内外,烧钱都是行业竞争中绕不开的话题。

在马太效应显著的前几年,宁德时代凭借雄厚的资本积累,在产能上傲视群雄。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宁德时代营业收入从57.03亿元增长至457.88亿元,年收入复合增长率为68.33%;期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由9.31亿元增加至45.6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8.77%。2020年上半年,受全国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停产压力,宁德时代营收和净利润下滑;随着疫情过后行业复苏,公司恢复增长。2020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503.19亿元,同比增长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83亿元,同比增长22.43%。

与宁德时代相比,比亚迪的多元化产业布局以及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热卖都决定了其不差钱的优渥底气。但是其他的“电池玩家”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自身造血不足的问题。但在产业“钱”景的通途中,“烧钱”竞赛似乎成为了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的趋势。

近日,中航锂电确认计划明年IPO。在其融资道路中,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基石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广汽资本、中保投基金纷纷在列,可谓星光熠熠。曾作为科创板动力电池第一股登录的孚能科技(688567.SH)自5月经历触底反弹以来,正在驶入上涨通道;

国内有追兵,海外有堵截。被包围的宁德时代又将如何出招?

相关阅读:
继同仁堂卖咖啡,北冰洋开出茶饮店,老字号也要挤进4000亿新市场? “举牌潮”后,家电内卷开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