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谁在炒作“第三代半导体”?

谁在炒作“第三代半导体”?

撰文/郑亚红麻策

编辑/赵艳秋

一则炒作

6月17日中午,外媒一则报道引发A股半导体股的狂欢。针对此,国内某半导体重点实验室核心人士王仲对AI财经社表示,这波报道是断章取义,是一种炒作。

报道称,中国制定了“第三代半导体”发展推进计划,并为该计划准备了约1万亿美元的资金。随后,自媒体争相跟进。

当天,A股半导体板块大涨,半导体行业指数中46只成分股全部飘红,38只成分股涨幅超过5%,甚至押注半导体股的明星基金经理、诺安基金的蔡嵩松也重回微博热搜,他管理的基金在当日估算净值涨幅达到7.28%。

资本市场热烈反应之下,王仲告诉AI财经社,据他了解,这个事情的背景其实是5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根据“工信头条”公众号的信息,这次会议上,科技部就“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工作做了汇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讨论。此次会议还专题讨论了面向后摩尔时代的集成电路潜在颠覆性技术。

“并没有明确提到第三代半导体,万亿美元的投入更是不可能的事,全球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大的投入,这个市场全球预计也不过才100亿美元。”王仲说到,

他表示,目前的报道都表达模糊,但拨动了市场的神经,炒热了舆论,也把半导体股炒起来了。他对此表达担忧,认为这可能会把国内市场布局搞乱。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于坤山也对AI财经社表示,他不知道报道从何而来。而国内碳化硅学界人士刘威也告诉AI财经社:“昨天消息满天飞,很多人士出来辟谣。”

“第三代半导体”并不比“第一代”先进

那么什么是第三代半导体?为什么要炒作第三代半导体?它是否比所谓的第一代、第二代半导体更先进?

上述专家告诉AI财经社,实际上,第三代半导体不是第一代和第二代半导体的升级,它们是并存关系,各有各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第一代半导体是以硅材料为主,也是当下大众讨论最普遍的半导体概念,它广泛应用在手机、电脑、电视等领域,比如英特尔的CPU、华为的麒麟芯片都采用硅基的半导体技术。第二代半导体以砷化镓、锑化铟为代表,主要是功率放大,用于卫星通讯、移动通讯、导航等领域。

第三代半导体以氮化镓、碳化硅为代表的化合物半导体,主要面向三个市场:光电子、电力电子和微波射频,更通俗一点说,像手机快充、新能源车、轨道交通和国家电网等是民用领域的几大市场。

图/视觉中国

图/视觉中国

王仲进一步解释,第三代半导体目前“还是一个小众市场”,主要作为补充市场,当今半导体市场90%仍然是以硅材料为代表的第一代半导体,第二代、第三代加起来不过10%。

上述资深研究者对AI财经社表示,实际上第三代半导体的说法也是不严谨的,他在多个场合也提到过这件事,国际的通用说法叫做宽禁带,指的是禁带宽度大于2.2eV的半导体材料。一位半导体界人士也告诉AI财经社,在工信部等相关文件中和十四五规划里都称为“宽禁带”半导体,而非第三代半导体,不知道外媒为何这次拿这个概念来做文章。

“国内提出‘第三代半导体’这个概念,主要是跨领域交流和工作汇报,因为行业术语有时让人理解困难。但这个词很容易也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第三代比第一代强。”王仲称。

中外差距只有“半步”?

根据AI财经社的了解,这次被热炒的“第三代半导体”,全球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美国利用半导体技术对我国科技领域“卡脖子”,也激发了国内的自强愿望和行动。但硅基半导体产业国内落后太多,追赶挑战很大。碳化硅、氮化镓行业被认为存在“变道超车”的机会。

国内碳化硅学界人士刘威告诉AI财经社,“该技术中美之间的差距,“就是落后半步的事情,2年左右。”

“这个领域差距比较小,中国又坐拥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未来可以超过国外。”上述人士补充说,“不敢说技术上超越,但是规模肯定超过。”

多位人士称,所谓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相比硅基更能自主可控。核心原因在于,不需要那么高精尖的制程。“与动不动就采用5纳米甚至3纳米的硅基半导体技术相比,它们远未达到几纳米级别,都在100纳米以上。所以,并不需要像荷兰ASML那种特别尖端的光刻机,也不要台积电那种投入几百亿元的芯片制造厂。”

此外,它们对于EDA工具的要求也同样没有那么高。一位碳化硅专家对AI财经社表示,现在碳化硅、氮化镓半导体还停留在分立器件、独立器件层面,不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虽然目前国内大多还是采用国外EDA软件,但不需要依赖那么多复杂的功能。因此,EDA工具自主不是主要问题,起码目前还不是。”

图/视觉中国SiC芯片

图/视觉中国SiC芯片

不过,这并不代表它目前已达到全方位的自主。资深人士王仲总结称,无论碳化硅还是氮化镓,过去10年我国投的钱比美国多,整体技术与美国没有明显代差,但是铺开来讲的话,仍然受制于更底层的基础产业。“就好比华为能设计出麒麟芯片,但因为国内芯片制造差得很远,还是会被卡脖子。”他说,“实际上是拔出萝卜带出一堆泥,最后问题还是回到了看似不相关的事情上。”

“以碳化硅为例,最核心的问题是基础材料,比如高纯的碳粉和硅粉,我们在提纯技术上有差距;而在碳化硅设备里,我们缺乏高纯的石墨坩埚技术;做器件的时候,我们的光刻机、光刻胶也是个问题。”

刘威也告诉AI财经社,碳化硅半导体的制造设备仍较多依赖进口,特别是“外延炉、离子注入机”等造价昂贵且有门槛的设备,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人民币,主要还是靠买国外的。氮化镓也面临类似问题。

“还有很多功课要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缺乏支撑产业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做不起来的。”王仲称。

抢滩这一类半导体技术,国内有机会,但需要整个体系的系统性发展。AI财经社获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设有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润微国内首条6英寸商用碳化硅晶圆生产线已经正式量产,华创正在展开核心设备外延炉的研发,山东天岳等从事材料研发和生产。在应用方面,华为、中车集团、比亚迪等在从事相关产品产业化。之前,新能源车蔚来也推出一款氮化镓手机快充产品,试水相关技术......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推动了产业的发展。但更基础的环节仍需产学研合作布局。

氮化镓功率芯片公司纳微半导体中国区总经理查莹杰告诉AI财经社,他从不相信存在什么“弯道超车”的概念。他认为,技术是需要迭代,需要持续投入的。氮化镓、碳化硅这类技术,看似所有人的起点都差不多,但实际上盘点整个上下游的核心产业,国内的企业还是需要继续发力。

“很多东西不是光靠投钱就能投出来的,都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跟不断的试错。这个真的是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查莹杰说。

是个突破口,但切忌炒作

尽管整个产业链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但业界人士认为,“第三代半导体”对国内来说确实是一个突破口。

半导体界的资深人士认为,“第三代半导体”处在快速发展的前期,“跟国外是前后脚”。

另一方面,它们在碳中和、碳达峰方面可以发挥优势。新能源车、轨道交通、能源互联网,这些领域都是“第三代半导体”发挥作用的大领域,“现在市场也起来了,意识到要用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这是一个机会。”

图/视觉中国

图/视觉中国

此前,手机厂商竞相推出的快充充电器,一度让氮化镓进入公众视野,其原因就在于氮化镓的技术与硅基半导体相比,功率高、充电快、体积小,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充电的需求。

更重要的一点是,发展“第三代半导体”需要的投入与硅基的半导体相比,投资规模要小很多。多个业内人士告诉AI财经社,硅基半导体的投资巨大,光是建制造厂都是从几百亿起,而“第三代半导体”只要10亿元就能建起一个一般规模的制造厂。

但王仲也提醒,对“第三代半导体”的关注不要发展为炒作,以免重蹈当年LED的覆辙。多年前,氮化镓在LED照明产业取得重大突破,这一消息振奋了整个照明界。采用氮化镓技术,不但有效解决散热问题,还能使单位面积亮度提升10倍。随后,LED灯的消费被迅速炒热,但也给行业带来潜在危机。

一方面,LED企业陷入价格战,当时18W的LED灯管从上百元下降到十元以内,市场陷入混乱,企业的利润空间急剧下降。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利用资本打击竞争对手,急于上市的中小企业则由于没有利润、资金链断裂而退出市场。

王仲形容,整个LED产业被炒得过热后,迎来了整个产业的至暗时刻。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到了2015年全国约有4000家LED企业(包括上游芯片及中游下游照明应用)消失,尤其是下游企业。多个投入LED产业园的地方政府,也累计了一堆债务。

他认为,这次“第三代半导体”概念出来后,资本、自媒体、甚至一些行业人士参与进来热炒想要赚一把,这是需要谨慎的。“我们很担心一炒作又把股价炒的老高,然后呼啦啦又下去,这是一个很糟糕的事情。”他称,外部的炒作会让行业变得浮躁,人才和设备的价格更加高企,这些成本的无序增加会给产业的发展带来伤害。比如,过去一台200多万元的设备,现在已经炒到2000万元了。

针对现在一些二三线城市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王仲提醒称:“半导体投资需要资金、人才和管理,有些地方可能能出10亿,但支撑工艺制造和管理的专用人才和团队从哪来,如果这些搞不清楚很难把产业做起来。”

总体而言,“第三代半导体”是个突破口,但不能无序炒作,产业需要理智的氛围。

(文中王仲、刘威为化名)

相关阅读:
董明珠:领先的创造者自身要具备迸发力量 宁德时代否认强制员工买特斯拉:员工内购电动车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