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圈 > 正文

杨光: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值得被数字化重塑一遍

作者:沈晴

[上半年的“大考”6·18临近,不少品牌已经提前进场预售,蜂拥而至的流量考验着电商平台的每一处细枝末节。“我们做大促做内容最后都聚焦在商品上,设计能不能作用于商品,我觉得这是设计带给商业价值的一个终极目标。”杨光告诉第一财经。]

如果说电脑是了解互联网的一扇窗口,那么手机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器官。这是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巴巴设计委员会负责人杨光(花名青云)的观点。

当生活方式被科技潜移默化地影响,24小时都离不开的手机几乎重塑了当代节奏。而在尺寸有限的屏幕背后,如何通过大数据算法叠加设计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是这位中国初代电商设计师由始至终的发问。

因为兴趣接触了互联网设计,杨光在2005年加入阿里之后参与过80%的淘宝产品设计,又相继投身聚划算、手机淘宝的设计,几乎见证了一代电商生态的搭建和升级。在不久前的阿里巴巴设计周上,他以“让商品美而简单:设计的价值与使命”为题,与同行们探讨了设计3.0时代的商业价值。

上半年的“大考”6·18临近,不少品牌已经提前进场预售,蜂拥而至的流量考验着电商平台的每一处细枝末节。“我们做大促做内容最后都聚焦在商品上,设计能不能作用于商品,我觉得这是设计带给商业价值的一个终极目标。”杨光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

用AI做设计

AI改变了围棋,现在也在改变设计。

在央视推出的综艺节目《机智过人》中,阿里的AI设计师“鹿班”曾与真人设计师上演了一场较量,两轮PK都拿出了不输阵的作品,在圈内引发不少关注。它平均1秒钟就能完成8000张海报设计,一天可以制作4000万张,早在2017年的双11就设计了多达4亿张banner海报。

AI工具如此智能强大,设计师如何不沦为“工具人”?“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工具用起来越来越顺畅,这种情况下设计师的价值就得靠品位和创意来凸显。”针对当下的中国设计教育,杨光建议,为了应对技术和工具的冲击,可以增设一门《设计思维》。

“工具是随时代一直变化的,但是设计思维是永远陪伴着你的成长,就是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是如何解决的?出发点是什么?我觉得这些是我们想要的设计思维。”杨光还看到有人给出了有趣的推荐:多看看艺术展。“这种跨界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艺术、商业还是品牌都要进行跨界,跟外界建立连接。”

数字化浪潮已席卷所有行业,尤其在疫情后给传统企业带来了冲击和颠覆,其中也可能诞生更多的机遇和可能。“传统行业不了解消费者,但是通过电商平台,它们知道了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说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值得被数字化重塑一遍。”

挑战不期而至,设计师的职能被部分取代,亦被赋予更多的整合潜力。前几年,围绕阿里生态圈的设计师群体就超过100万人,“做阿里巴巴设计周,其实就是为了把这个生态圈的设计师调动起来,为他们赋能。”杨光表示。

设计周上还发布了“阿里巴巴普惠体2.0”,免费面向社会开放下载和商用。“在数字经济时代,一款字体也是一种生产工具。”杨光希望把普惠体打磨得更好看、更实用,也希望通过这种普惠开放的模式,让商业变得美而简单。

设计3.0

任何行业都有视野盲区,对设计师而言,过度关注设计本身可能会忽略了,很多时候卖不动不是设计不好,而是商业环节没做好。

“设计师这个职业与商业密不可分,是在商业的环境下帮人解决问题的。”杨光说。

演讲中,他探讨了设计在互联网商业领域中价值的演进过程,从为产品体验服务的1.0时代,到更多为品牌营销和转化效果服务的2.0时代,进化到基于大数据洞察,打通上下游设计生产资源、提升新品开发效率的3.0时代。

在各行各业数字化进程加速的过程中,设计更进一步连接着商业、艺术和消费群体。

伴随国潮崛起,对个性化的追求也让设计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以95后为代表的Z世代,正欣然为颜值、趣味、文化和理念相关的设计感买单。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国潮。“这个过程中,我们最大的机会就在于,帮助商家去做设计的转译,包括满足用户需要、提升文化需求。”

当手机成为一个感官器官,无线端的作用和价值被无限放大。尽管阿里系无线端的销售占比早就超过了90%,但杨光并不认为一部手机能解决一切需求。

“我们工作的时候用电脑,回到家里用手机网购,但在看电视、开车的时候也能提供服务。互联网无处不在,终端无处不在,每一个终端都要解决人在当下场景中的特定问题。未来,所有的终端都是按照场景来划分的,绝对不可能有一个终端能替代所有。”

相关阅读:
银行货币与数字货币具有各自不同的“场景” 鸿蒙不是华为的解药,但却是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