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丽娟
澜起科技、乐鑫科技、卓易信息、九号公司、芯原股份、中控技术,短短两年的时间里,都迅速蹿升成为了科创板上的明星公司。
随着这些明星公司被公众所熟知,背后的支持者英特尔资本也一再被提及。源于聚焦精选的坚持和生态赋能的长期积累,英特尔资本投资的公司近两年成功上市成绩斐然。据悉,现如今其多家优秀被投企业正在有条不紊地筹备着科创板上市,说他们是中国科技投资的“隐形推手”亦不为过。
而在此之前,自1998年入华之后,英特尔资本向168家国內的科技创业公司递出过橄榄枝,投资总额逾158亿。许多公司都已根深叶茂、开花结果,有近50家已上市或被并购;20多年算下来,累计成功退出率超过40%。
这在英特尔资本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总经理王天琳看来,“成绩背后,是我们多年坚持的投资理念,尤其是说到做到的’长期主义’。英特尔公司有着半个多世纪浓墨重彩的创新史,我们相信伟大的技术往往需要时间来开发和积淀,因此愿在科技创业的长路上扮演耐心的同路人。”
真正的长期主义:十几年如一日地支持与陪伴
早在2005-2007年,英特尔资本就投资了澜起科技、芯原股份、中控技术,到如今10多年时间,这三家科创板上的明星公司已成为英特尔资本“长期主义”最有力的见证者。
有着“科创板利润之王”美称的澜起科技,在科创板筹备之初就备受瞩目,2019年首批上市后,市值甚至一度突破千亿。他们和英特尔结缘极早:据澜起科技创始人杨崇和博士回忆,在2004年创业之初他就“初生牛犊不怕虎”地向英特尔介绍自己的DDR內存接口芯片。
“当时包括英特尔在內的许多巨头都非常看好这个市场的潜力,磨拳擦掌想要拿下。但当英特尔工程师看到我们产品初步测试的低功耗数字,甚至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杨崇和笑着表示,“沒等我们离开实验室,他们事业部负责人就直接打来了电话。我们回到上海不到一周,英特尔就组织了专家从美国飞来,现场切磋。”
2006年,当英特尔确认澜起科技技术的先进与可行性后,随后做了一个大胆的战略决策:不再开发下一代DDR内存接口芯片,而是由英特尔资本入股澜起科技,并将此重要技术路线交由真正的高手——杨崇和团队延续。
后面的故事就为业內所熟知了:澜起科技发明的DDR4全缓冲“1+9”架构被JEDEC纳为国际标准,芯片成功打入全球主流内存、服务器和云计算领域,成功跻身相关产品全球仅有的三大厂之一,为其成为内存接口芯片“龙头厂商”奠立了坚实基础。
2013年,澜起科技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英特尔资本也顺势成功退出。然而这段缘份还远未结束:一年后,澜起科技决定私有化,正值杨崇和又有了新的产品技术研发计划,准备重振旗鼓大干一场的时候,英特尔资本再次旗帜鲜明地以真金白银的投资和密切的业务合作表达了坚决的支持;这也使得双方多方面的紧密联结一直延续到今天。
无独有偶,中国“半导体IP第一股”——芯原股份的董事长戴伟民博士,对英特尔资本的长期支持也深有感触。本世纪初,戴伟民放弃了加州大学终身教授的“金饭碗”回到上海,毅然投身开发芯片设计标准单元库的事业。
“十几年前,国內芯片的设计和制造还不成气候,整个产业链条几乎都依赖于进口,本土公司大多艰苦度日、能获利者极少,充其量比比谁亏得少一点”,戴伟民苦笑道,“早期几乎沒有风投愿意关注半导体行业,像英特尔资本这样拥有远见并坚持投资的机构可以说凤毛麟角。”
在英特尔资本入股后,戴博士带领芯原披荆斩棘,陆续接获其他机构投资。十多年后,公司于2017年重组,出现了退出的机会,大部分的财务乃至战略投资人都选择了退出。
“这时英特尔资本基于对我们十年如一日的信任,坚决留在芯原的股东阵容里,并持续帮助我们深化与英特尔多个部门的战略协同和商务合作”,戴伟民语带些微感慨地说。
“事实证明这对我们后来的融资乃至上市帮助很大。每当新进投资人问起为何早期股东纷纷退出?我总说那些都是财务导向的投资人,和我们长期合作的英特尔资本不就沒撤吗?行胜于言,有如此強而有力的战略股东作后盾,我们从B轮一路融到了H轮,并成功登陆科创板”。
像澜起或芯原这样长期持有、紧密合作十余年的项目,在英特尔资本众多的投资案例之中,并非特殊个案。
“我们在许多科技创新的领域的确比很多投资人都看得早,也有充足的耐性与被投企业风雨相随,直到看见彩虹”,王天琳点出英特尔资本的关键优势,“‘投得早’,是因为我们在行业内技术积淀深、比別人更懂;‘陪得久’,一来是因为相信厚积薄发,二来我们100%使用自有资金,沒有一般基金存续期的制约,不会因时间压力使动作変形。”
聚焦科技出手迅速
在长期坚持的背后,英特尔资本选择投资标的的风格也与许多机构有很大不同。
“我们不追逐所谓的风口,坚决不‘满街扫货’。我们要做就做一家聚焦科技创新的‘精品资本’”,王天琳坚定地说,“从1998年入华至今,我们始终围绕英特尔的战略,每年只精选投资几家‘能看得懂而且能帮上忙’的初创公司。”
从英特尔公司的核心战略出发,英特尔资本中国区细分的投资赛道又有哪些?王天琳是如此划分的:“最底层的芯片、芯片之上的硬件、再上一层的基础软件以及最上面的服务和应用,我们都关注。人民币和美元架构都沒问题。有些人误以为我们只投资芯片,其实不然;英特尔现在产品与业务不但早已横跨众多领域,而且特別看重生态的搭建,因此我们的投资范畴其实相当广。”
英特尔资本的全球网站上,长期关注的投资主题也一目了然:5G、IoT和边缘运算、智能自驾、企业应用、云和AI、芯片设计和生产等。“说来有趣,这些主题貌似和科创板重点领域的重合度还挺高”,王天琳笑道。
而除了对行业的独特洞察和赋能,和众多初创公司对CVC的印象不同,王天琳表示,“我们现有团队的尽调和决策非常简单高效,出手十分迅速。”
2019年科创板首批上市的乐鑫科技,其创始人和CEO张瑞安就说,“从开始谈投资到打款,除了我本人和当时的融资负责人王珏,天琳和他的团队甚至都没有见过公司其它员工。”
同年科创板挂牌的卓易信息创始人和CEO谢乾也提及,其和英特尔资本谈条款的时候,英特尔资本“十分爽快,甚至只用了十五分钟”,“天琳offer了几个关键条款,我还了个counter;他说可以,我们俩握手成交。没有和团队上下左右不同的人见面拉扯,最终落到纸面上的投资协议和我们口头约定完全一致。”
当投中网向王天琳证实情况之时,他直接说道,“因为我们懂,所以可以很快决策。乐鑫和卓易并不是个案,我们在首轮领投华勤科技时,也只见了公司的四位高管,加起来只有几个小时。我们希望尽量降低沟通成本,不给企业家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投后赋能上。”
让“深度”赋能成为标配
当然,陪伴被投企业一路成长,决不是被动等待这么简单。如今优秀的企业家都懂得问投资人:除了资金,你们还能提供什么附加价值?此时,许多机构都会反复强调对被投方“赋能”。
在这方面,英特尔资本也有着相当独特的实力。“有些资源,还真不是大家都有的”,王天琳自信地说,“一旦成为伙伴,我们总希望带来些与众不同的帮助”。
澜起科技就是英特尔资本“赋能式投资”的典型受益者。“英特尔资本带来的远不止财务上的支持,英特尔在全球话语权极強,获得英特尔资本的投资,澜起科技的立足点更高、视野更广,彼此技术、业务等多重合作的纽带也更加扎实。这对日后双方共同成长、完善生态等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杨崇和博士停顿了下,又意犹未尽地补充道:“在与英特尔的合作中,除了切身感受其引领行业的影响力外,有个故事也很值得一提。技术开发的过程里通常会产生相关专利。针对共同研发所带来的专利如何归属,英特尔提出可以与澜起科技依次各自挑选,甚至是让澜起科技先选,这让我们很是惊讶。仔细想来,这不但说明了他们打从心底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所展现的气度也让我们这体量尚小的合作方深受感动。”
芯原股份的戴伟民博士也表达了对英特尔资本战略价值的肯定。“当年我们的目标相当明确,要发展芯片,必须有健全的设计服务,半导体IP正是其中的关键”,戴伟民指出:“搞集成电路就像盖房子,要从烧砌砖块开始;我们烧的砖不必是最高级的,但一定得是必须需要的。于是我们计划要收购当时世界上一些先进的IP。”
然而作为一家初创公司,芯原股份的收购计划需要与同期其他国际巨头同场竞争,这谈何容易?“IP岂是想买就买得到的?当时芯原只是一家成立不久的初创公司,资金也并不雄厚,如何争取卖方信任,对我们挑战不小”。
戴伟民如今提到这段往事仍记忆犹新,“英特尔资本的加入不仅带来了资金支持,也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行业地位的重量级股东,让我们以小博大,并最终顺利完成收购IP的谈判。”
时至今日,戴伟民依然认为,英特尔资本影响了这段历史的走向,“坦率地说,当年这个战略时机若没能抓住,对芯原日后发展的节奏与格局可能影响很大。他们确实是极少数能帮科创企业撬动行业走向的投资人。”也正是这件事开启了芯原股份领跑中国芯片设计服务的道路,直至一飞冲天,成为了今天科创板上熠熠闪耀的明星公司。
开科创板红筹公司挂牌先河的九号公司,也对英特尔资本的深度赋能一再点赞。九号公司是全球智能短程交通和服务类机器人领域的领军者,英特尔资本在2015年成为战略股东,并提供了大量支持。
“我们对英特尔平台式布局的产品技术实力和横跨多领域的远见相当佩服”,九号公司创办人、CEO高禄峰对投中网表示,“我们是英特尔RealSense3D摄像头、Atom系列IoT芯片平台最早的用户之一。他们成为股东后,还积极推动打造我们基于英特尔平台的首个机器人产品,期间甚至多次派遣美国、以色列、波兰、印度等多个部门专家来协助我们设计、调试。对一个初创企业而言,能更早地取得最先进的产品技术,加上及时的工程与咨询支持,这样的股东实在不可多得。”
除此之外,“英特尔资本对我们的协助还不止于此”,高禄峰进一步指出,“2016年的拉斯维加斯CES大会上,英特尔CEO亲自踩着我们的平衡车登台发表开场主题演讲并操控机器人,随后甚至来到九号的产品发布会上帮忙站台。对当时的九号团队而言,能在全球瞩目的场合获得如此高级別的曝光与支持,简直难以想象。”
事实上英特尔资本对初创企业的赋能,早已変成所有被投方都享有的“标配”。
据悉,英特尔资本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盛大的全球峰会,这个为期三天的活动会广邀全球500强CEO、英特尔各部门高管,最重要的是,这场大会的大门向英特尔资本的被投企业无私地敞开着:大会期间,不仅会交流产业的进展与市场趋势,更是会精心提供时间和条件,让参会企业可以大量一对一沟通,探寻彼此合作的可能性。
“在会上能了解最前瞻的技术走向,能和众多巨头面谈,还有更多同行可以切磋合作,全世界哪里可以找到这样的机会?”戴伟民就表示,自己无论多忙,公司上市与否,每年都会参加峰会。
创业的路上充满各种挑战,英特尔资本中国区团队还会定期为被投企业组织‘闭门分享会’,挑选同期内共性的问题,再请一位“过来人”(往往是对问题深有体会的专家或创业有成的CEO)一起探讨,答疑解惑。
第一次闭门分享只有短短几个小时,就帮六位年轻有为的创业家解答了困惑已久的成长管理难题:“当公司规模还小时,有事喊一嗓子就全体动员了;但规模大到两三百人后,执行力和沟通效率有所下降,这时究竟是否要学大企业建立流程化的管理体系?”
精细化的管理是中科创达逐步做大做强的秘诀之一。为此,王天琳邀请了中科创达的创始人赵鸿飞进行闭门分享。赵鸿飞用一下午的时间与被投企业创始人们复盘,最后总结出,此时与其建立大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如设法在核心创始人外再培养几位“操心合伙人”,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一位参与的CEO直接称赞道,“这对所有人都深具启发,可说是千金不换的宝贵经验”。
做“寻虎添翼”的精品资本
面对中国科技行业与资本市场的瞬息万変,如何应对?王天琳显得格外胸有成竹,“英特尔资本在投资业绩和打造生态上有深厚的积累,这些成绩证明我们坚持聚焦精选、深度赋能、长期主义等几个理念是正确的。”
王天琳进一步表示,“提炼起来,我觉得‘寻虎添翼’这四个字特别适合概括我们投资人的工作:投前‘寻虎’、投后‘添翼’,这两件工作做得到位,之后的成功就交给时间。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做硬科技投资的‘精品资本’、做企业家‘帮忙不添乱的合伙人’。”
“英特尔资本既看重战略回报,也看重财务回报。但我们的本质是战略投资人,因此严格来说,战略回报对我们更加重要”,王天琳补充道,“但比较有意思的是,当战略协同成功的时候,被投公司带来的财务回报往往也水到渠成。太多的经验显示这两者相辅相成,最终让创业家和英特尔都能获益。”
或许,也正是因为英特尔资本专业团队的独特基因和长期坚持,其对科创企业展现的战略价值的确与众不同。而更重要的,在投中网看来,属于硬科技创业者的时代才刚刚拉开序幕,此时选择拥有宏大格局、共同价值观,又有战略赋能实力的投资人,将会是这段精彩创业旅程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