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张静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农业?未来推动农业变革的最重要的一项技术会是什么?20年后,在一个被AI改造或影响的世界里,农业农村农民会有什么变化?
3月17日,在数字农业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回答了这些问题。他认为,农村是AI机器人落地的最好场景。人们长期以来觉得人工智能都是要取代人脑智能的,但人工智能最能做的事是取代重复性的劳动,而重复性劳动在农村相对较多。
李开复表示,未来三五年,推动农业变革的重要技术是人工智能+无人机+无人车,它能快速创造价值,解决重复性劳动,弥补农村劳动力流失。“让人来做只有人能做的事情,让本来人就不喜欢做的重复性的事情让机器来做。”
从长期来看,推动农业变革的重要技术是物联网,只有将各种物联网传感器布置到农田里,再加上无人机、无人车的数据,才能更聪明地预测今年种什么,今天该做什么事,甚至精细化到每一棵植物该撒多少农药、施多少肥料。“当然再长久的话,还有很多其他机会,比如合成生物。”
李开复畅想,当AI取代重复性的工作后,农民种地这件事就可以让AI承担90%的工作。人类会有更多的时间,在艺术、科学上会有更多创造,能够做AI做不到的事。
回到眼前的技术,李开复说,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够帮助农业了,这可以打10分,但实际上技术的落地程度可能只能打1分。AI无论在什么行业落地,需要考虑用户的需求,而不是一个AI科学家拍脑袋做出来的,这是AI企业跨越鸿沟的一个重大挑战。
农村是AI机器人落地的最好场景
“农村是AI机器人落地的最好场景。”
李开复表示,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是制造大国, AI能推动制造,工厂是AI的第一个落地场景。但实际上,每个工厂生产的产品从手机、衣服、到鞋子都不一样,不够标准化。
“反而是在农村,虽然各国各地、各种农产品是不同的,但相对来说有一些重复性的劳动是可以用人工智能来替代的。”
人们长期以来觉得人工智能都是要取代人脑智能的,但李开复表示,人工智能最能做的事是取代重复性的劳动,而重复性劳动在农村相对较多,这种重复性劳动是可以扩张的,甚至是国际化的。
从短期来看,播种、施肥、撒农药、浇水等是农民需要从事的重复性、技能型劳动,这些是可以被大量取代的工作。而且相比过去的大型机器,如今取代这些劳动的要求是更精细、更有针对性。
李开复表示,未来三五年,推动农业变革的重要技术是人工智能+无人机+无人车,它能快速创造价值,解决重复性劳动,弥补农村劳动力流失。
“短期来说,这是最大的机会,就是重复性劳动的部分取代,让人来做只有人能做的事情,让本来人就不喜欢做的重复性的事情让机器来做。”
从长期来说,AI运用于农业还有很多其他机会,“比如今年该种什么,供应链该怎么处理,怎样让收入最大化,这些其实也是大数据AI能够做的。”
人工智能要发挥这样的状态,就必须对什么事情都了如指掌。他认为,这时候推动农业变革的重要技术是物联网。只有将各种物联网传感器布置到农田里,再加上无人机、无人车的数据,才能更聪明地预测今年种什么,今天该做什么事,甚至精细化到每一棵植物该撒多少农药、施多少肥料。
“当然再长久的话,还有很多其他机会,比如合成生物、垂直农业。”以合成生物为例,李开复介绍,可以形成一个有益的细菌,它可以将氮或其他化学物质转化输送到土壤里,以后便不需要施肥,也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AI产品不是AI科学家拍脑袋做出来的
回到眼前的技术,从技术成熟度来讲,如果从1到10为帮助农业生产的技术打分,这些技术能得多少分?李开复说,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够帮助农业了,这可以打10分,但实际上技术的落地程度可能只能打1分。
这有很多理由,一方面农民对高科技的接受度会有一些挑战,另一方面过去很多产品做得还不足够。很多公司也在做无人机、无人车,但并没有长期深耕农业这一行业。
李开复表示,AI无论在什么行业落地,都不是拿一个标准产品去卖。“你一定要真的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他需要什么功能,怎样去卖,经过什么渠道,然后打磨你的产品。这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做的,而不是一个AI科学家拍脑袋做的。”这是AI企业跨越鸿沟的一个重大挑战。
当市场有了正确的产品,而且这些技术确实可以解决今天农民面临的问题,接下来是教育市场,让市场了解今天的科技可以快速帮助他,而且很快就能回本、省钱、节省劳力、解决问题。
将技术快速推向市场,“这不只是把公司的营业额抬上去,是真的能够帮助农民,包括中国的和全世界的,能够让他们用更低的成本生产更多的食物。”
当然,同样重要的还有大数据的收集。物联网也好,农作物种植决策也好,这是一个优化的过程,需要大数据支持。还是那句话,“谁拥有最多的数据,谁就得到AI的最大优势,能够胜出。”
当被问到假设20年后是一个被AI改造或影响的世界,农业农村农民会有什么变化时,李开复畅想,当AI取代重复性的工作后,农民种地这件事就可以让AI承担90%的工作。
“他们每天可能工作几个小时就可以了。他们有这么漂亮的农场,是不是可以开放变成一个让城市里的孩子学习、理解过去人类是怎么生产食物的?是不是可以变成一个增进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地方?”
“我真的相信再过20年以后,我们会进入这样的丰饶之日。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未来的二三十年,一个必然的趋势就是我们的重复性劳动会被AI和其他技术取代,能够解放我们做人类适合的事情。”李开复说,人类会有更多的时间,在艺术、科学上会有更多创造,能够做AI做不到的事。